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慕智增:《治河用柳集》(八)

发布时间:2022-02-24 15:09:21 浏览数:
  (接上)

十 重读《六柳说》的心得

研究治河用柳五十年的过程中,常读《六柳说》,直到九十年代才明白:为治黄及“三北”其它多沙河段,而研究的“用柳”、“守滩”课题,在《六柳说》中,早已指明方向,给出答案。现将追记的重读心得,与《六柳说》一并列后,供探讨。

㈠重读心得

上世纪五十年代,只是听说明代有植柳六法。

直至七十年代才见到《六柳说》,初读后感到内容多是苗木尺寸、栽种时间,以为仅是讲植柳方法。

八十年代再读,认识有所加深:感到“深柳”是守滩岸的工事,“漫柳”是用低小柽柳护滩面的工事。对解决用柳课题很有参考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九十年代反复细读,逐渐感到《六柳说》是继承传统治河用柳,在黄河曾经以柳为建材,用“卧柳”、“低柳”、“编柳”护堤;用“高柳”护堤岸;用“深柳”护滩岸;用“漫柳”护滩面,形成过由堤到滩全面用柳设防的工程体系。

“六柳”在明、清曾是非常有效的治河手段。

用现代科技评价《六柳说》,其中除堤上“卧柳”,植树已不用,守滩用的不属杨柳科的柽柳,已为属于杨柳科的柳坝替代外,其余的主体还是可供借鉴。如果早在七、八十年代认识到这些,用柳治河的研究就可提高起点,少走弯路。就可把黄河早就使用过的“深柳”、“漫柳”,通过浇水、施肥、矮化等措施改造成可潜没、透水、可守滩、护岸的绿色工程。

㈡六柳说(录自郑肇经河工学)

明代刘天和六柳说,曲尽其妙。康熙二十年曾谕令各工种柳,至二十六年以后,所用之柳,半取于此,成效大著。

兹摘录六柳说如下:

⒈卧柳

凡春初筑堤,每用土一层,即于堤内外边各横铺,如钱如指柳枝一层。每隔尺许一枝,勿太疏。土内横铺二尺许,土面只留二寸,勿过长。自堤根直栽至顶,不许间少。

⒉低柳

凡旧堤及新堤,非经栽柳时月修筑者,俱候春初用小引橛,于堤内外自根至顶俱栽柳,如钱如指大者,纵横各一尺许,即栽一株,亦入土二尺许,土面亦只留二寸。

⒊编柳

凡近河数里,紧要处所,不分新旧堤岸,具用柳桩如鸡蛋大,四尺长者,用引撅先从堤根密栽一层,六、七寸一株,入土三尺,土面留一尺许。继用小柳卧栽一层,亦内留二尺,外留二、三寸。即用柳条将柳桩编高五寸,内用土筑实平满,再卧栽小柳一层,仍用柳条编高五寸,加土填筑平满。如此二次,即与先栽一尺柳平矣。然后退回五寸,用小柳卧栽一层,再栽卧柳编柳各二次,并用土填筑平满。如堤高一丈,依此栽十层即平矣。

以上三法,皆专为保护堤岸之用。将来内则根株固结,外则枝叶绸缪,名为活龙尾埽,虽风浪冲击,可保无虑,而枝梢之利,亦不可胜用矣。

⒋深柳

前三法只可护堤,以防涨猛之水。如近河及河势将冲之处,堤岸虽远,具宜急栽深柳。法将长四尺长八尺长一丈二尺数等铁裹行橛,自短而长,依次钉穴使深,然后将茎直带梢柳枝连皮栽入,即用稀泥灌满穴道,勿令动摇。上部枝梢全留,出土长度需在二、三尺以上,每纵横五尺,即栽一株。并视河势缓急,多栽十余层,少则五、六层。数年之后,下则根株固结,入土愈深,上则枝叶长茂,将来河水冲啮,亦可障御。或因之外编巨柳长桩,内实梢草埽工亦无不可。

⒌漫柳

凡河水漫流之处,难以筑堤。唯沿河两岸,密栽低小檉柳数十层,俗名随河柳,不畏淹没。每遇水涨既退,则泥沙委积,即可高尺余,或数寸许,随淤随涨,每年数次,数年之后,不假人力,自成巨堤。如沿河居民,各分地界筑一二尺许之缕水小堤,上栽柽柳,尤易积淤增高。一、二年间,堤内即可种麦,工省效大,黄河用之。

⒍高柳

于堤内外,用高大柳桩栽植成行者,视为高柳,黄河用之。

十一 推广与建议

治河用柳的内含不断发展变化,原是针对“宽河”用柳埽固堤;以后沿治导线针对大水,用沙柳坝守高滩;再后成功的开发出用柳坝等生物措施,沿控导线针对中水,纵深设防。

五十年来,领导部门对治河用柳的研究一贯支持,但系统内部也有过质疑。主要是担心“土专家”的“土办法”一旦失守,罪责难当。这种忧虑,也促使试验、研究更加小心、严谨。

在与多行业协作, 成果一再显现,并通过水利部组织的鉴定,和“96.8”超设计标准的洪水考验后,再未见质疑,说明认识逐渐统一,推广的可能增大。

特别是近年来,海委针对流域内存在的水问题,提出了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主线的思路后,感到用生物措施治河符合这一思路,可供利用。委领导决定先以科技讲座的形式介绍用柳坝等生物措施治河的基本理念;又以征文的方式在《中国水利报》向全国宣传治河用柳的新路;还准备在网上发表《治河用柳集》修改稿。

从而看到领导肯定了用柳等生物措施治河的研究成果,和吸取生物知识的技术路线。同时也看到准备重新启动早就知晓并参与过的研究进程,把“生物措施治河”的方法应用于流域内与治河相关的城乡供水、防洪减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国土开发等综合管理水利保障体系。

推广用生物措施治河,也有不同于常规工程之处。

(一)生物措施治河要有专业队伍

生物措施治河,不仅是利用柳树等生物的生理特性,还要按时供水、施肥、除虫、修整,才能保持其生命活力,因而要有人长期管护;

一般骨干河道的重点平原河段,长度在百公里左右经柳坝等生物措施控制后,都可开发出五十平方公里以上的国有土地,相当一个七万多亩的农场,最少也要五百人的专业队伍。

两项都要人。这在过去是编制问题,现在则是开发资源,增加就业机会。

对于上游支流、沟道,除按现有水土保持标准进行外。在有条件的地段可用柳树或其它高大苗木修建成滩、淤地工程。对于上游人烟稀少地段,只要条件许可,也可仿照骨干河段的方式,专人(法人)在用高大树苗修建成滩、淤地坝的同时,进行水利以外的农、林、牧、副多种经营。

(二)守滩用柳应有新标准

滩区建设标准,是河道建设标准的一部分,过去没有,应规定的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守潍的范围:一般是指控导线至同侧滩岸。也可用于大堤经治导线至控导线间。不包括主槽,但控导的是主槽。

2、守滩的目的:主要是守护滩岸,固定主槽。间接起到固堤作用。

3、守滩的标准:按不漫滩水位,控导不出主槽的中、小水;漫滩后,不影响大水行洪;遇设计洪水,不降低原设计标准。

4、守滩的措施:以控导线的节点为依托,随弯曲河势,以凹岸为主,布设各式潜没丁、顺坝,控导主槽。在滩面种植牧草、农作物以抗冲。

5、整治目标:逐步实现弯曲治理。让非工程的生物措施,起到工程作用,使土石滩面加上绿色植被。

6、工程结构:推荐使用柳坝。深栽柳树成活后,地上部分,按设计要求管护、修剪,导流、促淤而不阻水;地下部分,按设计方向,形成护滩岸的根网。

7、控导线与治导线间的滩区,除为防控设计洪水外,一般只种牧草不设防。

如种植早熟农作物,应在大汛前收割;

如种植牧草,应在大汛前刈割。

8、治导线以外的滩区,是大洪水的行滞洪区,宜开发经营防护性的用材林、经济林。可用潜没、透水工事防护。

(三)建议

几十年来,与有关方面,探讨过治河之道,特别是守滩之术。对不同河段,曾考虑过用柳的可能。

近十多年,河道变化很多,仅就过去所知,对几个河段滩区除一般的用柳及生物措施外,另提出建议:

1、对漳河

(1)对应冲坝的回流、淘刷的斜河,可用沿控导线的“丁坝”或“上挑丁坝”吃下去。

(2)水车井至刘琛屯间“上吊的基础”,可用加密的短柳丁坝,缓流落淤。

(3)大名行洪区低槽冲坍,可用成组的丁坝防护。

2、对滹沱河

(1)河势摆动幅度大,冲刷坝头是由于缺少针对中、小水的控导工程。设置控导线,沿控导线用潜坝守滩即可改变。

(2)截弯取直后水流不走中线,是由于大、中、小水的流路不同。一段引河难以对应三种流路。有控导工程后,可小水走弯,大水漫滩,不能要求其走中。

3、对永定河

应在已有治导线间,增加控导线。沿控导线布设潜没柳丁坝。投资不超过1000万元,(不包括滩区经营)三年内可建成绿色永定河。

4、推广十行柳

在各大河、各大洼,广植十行或多行护堤柳顺坝既可防风浪,又是常期生长的防洪备料。

(四)回顾与展望:

五十年代立项时,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黄河的问题。试验段主要在永定河等多沙河段。

结论对黄河无肯定可用柳坝的评语;对“三北”的其它多沙河段有肯定可用评语。如沿着这条新路走下去,不仅可以满足防洪需要,还可为开发滩区、供给资源、改善环境,提供更多的经济、环保、生态效益。为“三北”治河、水保做出更大贡献!

海河流域平原主干河段,河滩面积约4500km2,如有五分之一得到开发,将增加近900 km2的可用土地;对陕北无定河、山西汾河、内蒙伊盟仅有一般的观察,估计地下三米含水量达到20%的范围,可能有几万平方公里。如能用柳坝等生物措施修建成滩、淤地坝,由于省去大量土石,将加速绿化,增加收益;

八、九十年代曾在工程管理情报网,研究过关于辽河支流、塔里木河、黑河使用柳坝等生物措施的可能,松辽委,新疆、甘肃的代表均认为有试用的条件;

同时期还对海南的万泉河进行过勘估,含沙量虽少,但水量大,总输沙量仍可观,如用柳坝沿控导线护岸,估计也可成滩。

治河用柳五十余年未能大力推行,很可惜!

但願十年后,海河能有成千平方公里的河段变绿,顺畅、高产出;全国有成万平方公里的河段变绿,更希望二十年、五十年后中国的河道能有几万、十几万、几十万平方公里变成绿色林海!

借《治河用柳集》(修改稿)发表的机会,向支持研究的各级领导,和各行业参与研究的朋友致敬,感谢!

特别向在五十年中,出现困境时仍参与保护成果的同志们致敬,感谢!

编后

早有编写《治河用柳集》的想法,1998年才开始行动。有些,要到单位寻找原始资料,一时还不易得到。为尽早发表暂先用第一到第十一篇的修改稿,其余估计还需一年左右的时间补齐。

参考资料:

⒈中国植物志第二十卷第二分册,科学出版社 1984年

⒉ 植物生理学,林业出版社 1981年

⒊河北水利水电技术,(1998.3)总84期

⒋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农业出版社 1991年

⒌森林遗传学实验新技术,林业出版社 1981年

⒍海河今昔纪要(徐正),1985年定稿

(完)

作者简介:慕智增 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防汛工程管理,退休后曾任海委防办顾问。

     相关热词搜索: 治河 慕智 用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