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浅谈黄河水管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董洪灿,杨朝亮)

发布时间:2022-02-25 15:14:45 浏览数:
 

【摘要】2006年6月在黄河上下全面实施改革,初步形成了新的水管体制及运行机制。通过两年多的运行,笔者发现水管单位、维修养护企业还存在一些影响新体制正常运行的问题,要确保水管体制改革的成功,笔者认为还需要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处理好几个关系,解决好几个问题。

【关键词】水管体制改革 认识 问题 对策

黄河部门水管体制改革已于2006年全部结束,并逐级通过了验收,通过改革,初步建立起了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养护经费得到落实,工程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水利工程逐步向日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养护方向迈进。改革进行了定岗定编、人员分流、资产划转等,新的运行体制已初步形成。由于水管体制改革是新事物,通过两年来的运行,水管运行体制、维修养护企业还存在一些影响体制运行的问题,需要下一步逐步解决。

1 新体制运行中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1.1 认为新体制没有原来体制顺畅,由此对改革持有怀疑态度

水管体制改革后,数十年形成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发生了变化,新体制和机制尚处于磨合期,旧体制的痕迹和影响还很深,新的运行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新的机制涉及到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补充,在运行中势必会暴露一些问题,也是改革进程中的正常现象。

1.2 认为水管体制改革也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水管单位和维修养护企业还要合并

由于水管体制改革后的磨合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现象。为了促进工作,一些单位采取了临时的过渡性措施,强调了水管单位对养护的指导和协调,以此来尽量减少磨合期的一些磨擦,使磨合期更短,更快的适应新体制。由此,一些人产生了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又要合为一体的错误认识。

1.3 养护企业职工完成了身份转变,却没有完成思想过渡,依然认为还是事业人员

有些养护企业职工还有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错误认识,认为工资发放要有保证,福利待遇一点也不能少,只能比水管单位收入高,低了我就要闹情绪。还有一些养护职工认为“水管单位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工作我听你的,但是要保证收入不降低。”大锅饭思想,依赖心理严重,全然不讲究效率,还没有从身份到思想的扭转。当然,这与长期的历史原因有关系,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需逐步加以扭转。

1.4 认为养护企业风险不大,风险意识低

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有必要对养护职工进行必要的风险教育。企业效益好职工收入就高,企业效益差职工收入就低,是正常的现代企业运作模式。企业如果管理不善,在今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也会破产,职工也会失业。

1.5 认为原来是一家人,现在还要享受相同的待遇,攀比心理严重

原来同为一个单位的职工,都同在一个屋檐下,现在有的进入了水管单位,有的进入了养护企业,部分人心理不平衡,相互攀比。彼此认为对方工作任务轻,压力小;在收入上攀比,认为对方收入高。相互的攀比只能增加彼此的隔阂,对工作不利。

2 新体制运行中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2.1 处理好职工稳定与水管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关系。

中央关于水管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的推进水管体制改革。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片面强调哪一点都是不正确的。水管体制改革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充分考虑了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对进入企业的职工制定了优惠政策,实行对养护企业“扶上马,送一程”的扶持政策。但是,对养护企业过分呵护和关爱,也会使企业缺乏竞争力,形成依赖心理。在实现水管体制的总体目标,就要不断的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养护企业的良性发展。

2.2 处理好合同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水管体制改革后,黄河上修、防、管一体的体制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水利工程管理实行管养分离、市场运作,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实行合同管理。但是在主管单位这个层面来看,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仍然都是自身的下属单位(企业),依然要运用行政管理的手段来协调和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水管工程管理的良性发展。特别是当前磨合期,主管单位和行政管理手段依然是调整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关系和利益的强有力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2.3 处理好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的关系。

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是平等的合同管理关系。在现阶段养护企业仍然承担固定区域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任务,因此和水管单位基本上朝夕相处,彼此联系紧密,需要搞好沟通和协调,配合好工作。在工作中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取长补短,建立长久的互信合作关系。养护企业不能认为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是水管单位,检查、评比与企业无关,干得再好荣誉属于水管单位,因此,出现推诿现象,满足于平平淡淡完成工作,对自己要求不高。水管单位也不能认为,反正已经与养护企业签订了合同,干好干坏是企业的事,以包代管,放任自流,导致工程管理整体水平不能提高。事实表明,水管体制改革后的磨合期,工程管理进步快的单位,都是双方关系处理得当的单位。

2.4 处理好养护企业职工工资发放和工程维修养护的关系。

据测算,维修养护定额中人工费约占整个维修养护经费的30%-50%。但是,根据现行工资水平,在完成维修养护任务的情况下,按现行的政策兑现养护职工的工资费用约占到整个养护经费50%左右,有的甚至更高,实际工资比例明显偏高。如何解决既要完成定额规定的维修养护工程量(工作量),还要保证养护职工工资发放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工作效率来解决,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按劳取酬,按劳分配,避免大量雇用民工,减少支出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企业效率,保证职工收入。

2.5 处理好日常养护与专项维修的关系。

对维修养护经费的使用,一般分为日常和专项养护两种,工程量大、集中的项目一般列为专项养护。专项维修养护能比较明显的改变工程面貌,确保工程强度;日常养护重在保持工程完整、面貌常新。专项维修一般需要机械设备,在当前养护企业自身没有设备,有些工作就要找外协队伍进行施工,有限的资金资金及利润就会外流,就会影响职工工资的发放,因此,应该合理确定年度维修养护专项所占比例,这也是长远与近期目标的确定问题。既不能不顾实际,盲目扩大专项比例,导致养护职工工资发放成为问题,引发不稳定因素;也不能全年养护经费使用没有重点,经过年年的维修养护,工程面貌没有明显的变化和改观。要兼顾工程面貌改善与职工稳定的问题,合理确定专项养护所占比例。尽可能避免在维修养护经费到位的情况下,水管单位还要投入通过经营创收的资金搞工程管理的现象,增加基层水管单位的负担。

3 新体制运行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3.1 解决养护职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问题。

解决好养护企业职工的保险问题是保持维修养护队伍隐定的关键,也是保证改革深入进行的关键。在完成维修养护任务的情况下,一定要足额缴纳职工保险,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

3.2 解决养护企业组建起步阶段,人才、设备缺乏的问题。

新组建的维修养护企业基本上还是“一把铁掀、一把镰刀、一辆三轮车”来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机械化水平低。由于养护企业属新组建企业,没有积累,没有机械设备,同时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现象,给做好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带来不便,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管理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机械化的要求。可以尝试采取取集资购一些、养护经费里解决一些通过专项资金配备一些等办法逐步解决设备问题。对人才结构不合理现象,现阶段宜以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来逐步解决,不宜盲目扩大养护企业职工数量。

3.3 建立高效的现代维修养护企业制度,提高维修养护工作效率。

现阶段维修养护企业要逐步建立高效的内部企业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制明确,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特别应重视建立企业内部的维修养护责任制,尝试定额工作量包干使用与工资收入与完成的工作量结合,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市场是无情的,起步越晚、发展越慢的企业,必会被市场淘汰。要让企业逐步发展壮大,适应竞争的需要,就要有紧迫意识、风险意思、危机意识。因此,企业要提高谋划,确定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从现在做起,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3.4 加速推进市场化进程。

现阶段要加速推进内部招标投标制,从小范围到大范围,从内部到外部,逐步推进市场化进程。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可以让企业抛弃依赖心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淘汰劣势企业,从而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菏泽黄河河务局

     相关热词搜索: 黄河 浅谈 水管 体制改革 对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