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预算管理需刚柔并济

发布时间:2022-03-05 15:31:39 浏览数:

(鄂尔多斯电业局,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摘 要:文章介绍了预算管理中预算刚性、柔性的概念, 并就刚柔融合的现实驱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预算相济的措施。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柔性管理;硬约束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8)16—0019—01

预算是企业为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而对一定时期内的经营规划进行的总体安排,是一项重要的 内部管理控制工具。2002年4月财政部印发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 ,将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能界定为: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 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 目标。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不断加大,对预算管理 的职能、作用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同时也对预算的可行性、有效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 期望。诚如著名管理学教授戴维·奥利的观点: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能把组织的所有 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企业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控 制职能,就必须因地制宜,在客观分析企业资源、环境、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 不断发展完善的预算机制,在硬约束的框架下进行必要的弹性调整,将预算的刚性与柔性有 机结合,推动预算制度在企业的有效实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1 预算刚性、柔性的概念

在管理实践中,刚性与柔性的分歧、对立几乎无处不在。具体到预算管理中,刚性是指依靠 权威的组织体系、严密的预算制度、严格的奖惩手段来控制预算过程、实现预算目标。对于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而言,保持预算的刚性是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有效执行力的重要保障。预 算的柔性是指在预算的前提假设、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所具有的快速适应弹性变 化的能力,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而言,保留预算的柔性是实现预算的适应性和自我完善能力 的必要手段。从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来看,刚性管理能够保证预算制度的严格执行,便于通 过制度设计平衡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易于维持预算体系的运转秩序。在刚性管理中企业往往 制定了一定的工作标准对员工的绩效进行量化,极大的方便了考核。对应刚性来看,预算柔 性能够增进预算目标与企业现状的融合能力,增强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主观愿望和协作动机 ,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沟通和全面的参与。

预算的刚性和柔性各有特点,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刚性是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完全没有制度保障的预算必然是低效的、混乱的;柔性是预算管理工作的“润滑剂”,是刚 性的转化和提升,缺乏一定的柔性色彩,预算的刚性也难以深入和持久。二者的有机结合才 是预算高效运转的源泉。
2 刚柔融合的现实驱动

企业的预算,从本质上来讲是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模型对企业未来经营 、财务的一种规划。这种规划大多建立在对未来的事前分析、估计的基础上,所以对于实际 执行过程中所遭遇到的不确定结果,必须有一定的调整能力去进行不断的、良好的适应。
2.1 预算假设发生变化

预算作为对未来业务的事前规划,必然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和 前提条件之上。这些假设既有对单个预算影响因素的预测,也包括对各影响因素之间数量、 逻辑关系的统计推算。单个影响元素如未来的业务量水平、存贷款利率、综合折旧率等往往 以现有政策方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基础,考虑一定的增长变动后进行估算。各因素之间 的关联关系则是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数理统计、模型分析后建立的,二者均基于过去或者 现在,有可能在预算执行的未来发生改变,从而对预算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产生较大影响 ,严重时甚至可能动摇预算编制基础。因此预算必须留有修正、调整的余地,才能更加符合 实际、便于操作执行。 
2.2 预算控制的有限性

预算是企业内部的重要管理控制工具之一,在分配资源、协调利 益、控制业务运转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出于对成本效益的考虑,企业预算的最小时间 跨度一般为一月或一周,预算的控制考核对象是各责任中心,因此对每个员工在不同时点发 生的具体业务,预算无法做出精确安排,只能通过目标导向辅以考核手段进行综合控制。这 种控制不可能是静态的、唯一的,而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判断和选择,不同 风格的预算人员可以在约束条件内做出不一样的安排。总之预算的细化程度、对过程的控制 力度总是存在一定的限度,必须用柔性管理加以补充,才能使企业顺势而为、快速反应。
2.3 预算考核的复杂性

企业以预算标准进行业绩评价,认为预算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实际与预算的偏差越小越好。以这种标准衡量责任中心的行为,会将员工置于消极被管理 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意识,自律自控能力低,限制了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另外过分量化的考核会导致员工的短期行为,一味只求完成分内工作,甚至会促使员工做 出逆向选择,操纵、粉饰信息,以求获得预想的考核结果。因此刚性的、量化的预算考核不 能完全实现组织的经营目标,必须辅以柔性的、多样化的考核手段,才能充分调动员工共同 参与到预算活动中来。
3 如何实现预算的刚柔相济
3.1 保持制度、程序刚性

管理中有一句俗语:制度的破坏是对组织的最大破坏,这句话 对预算管理也一样适用。企业的预算制度中规定了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实施办 法,是指导预算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企业内部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任何人 不得逾越。当企业的预算因条件变化需要进行调整时,必须按照预算制度的要求,经过规定 的决策程序、由规定的机构按照规定的方式予以确定。即预算并非一成不变不可修正,而是 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要求“依法”进行调整,用程序的刚性来实现因时因势而变的柔性。
3.2 预算约束的刚性

预算一经批准后,便应在企业内部具有刚性约束力,各部门的各项 业务活动应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保证预算管理在企业内的执行力。企业的决策执行机 构应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适时实施预算否 决、强制停止等必要的制约手段,提高预算执行的“刚性”和“可控性”。企业在预算控制 过程中,可以因地制宜实施柔性管理,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做具体的选择安排,但预算结 果必须控制在预算目标之内,不得随意突破。
3.3 预算考核评价的刚性

刚性地执行预算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其严肃性,是实现预算管 理的控制和约束力的可靠保证。对于这一事后的监督控制环节,企业应以制度和指标为依据 ,不折不扣、一丝不苟的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加以考核和评价,实事求是反映出预算管理的实 施状况,正面调动职工参与管理、追求卓越的积极性,并为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反 馈信息,达到及时沟通、有效激励和自我完善的目的。企业的预算考核应充分透明、民主, 吸取不同利益群体、内部阶层的意见,并适当引入非量化指标,增加柔性管理色彩,但考核 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必须“依法、合法”,不得似是而非、因人因事而异。
3.4 预算编制的柔性

预算在编制过程中应充分估计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针对企业不同的 业务单元,分析其特点,可以采用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编制方法,使预算管理 系统具有一定的柔性和自适应调整能力,以应对未来不同的预算环境和突发风险。另外在预 算指标的预测、制定中,企业应量力而行、留有余地,保留一定的机动空间解决意外之需, 避免在风险事项发生后大幅度调整预算甚至重新编制预算。
3.5 预算管理理念的柔性

人是影响预算管理效果的核心因素,如何认识、引导企业中人 的需求和行为,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预算管理思想,进而决定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 理手段的设置。按照现代组织行为理论,个人的目标和需求是多样的,除了生存温饱之外还 有社会认同、自我实现等精神追求。因此企业的预算管理除了创造更大利润等经济目标外, 还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公正的环境,让员工充分参与管理过程,获取精神上的满足,对企业 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建立和谐、惯效的预算管理文化。
4 结语 

企业的预算管理应在组织体系、实施程序、控制结果以及目标考核等方面保持一定的刚性, 增强预算的执行力和约束力,保证预算的全面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在预算管理理念、预算编 制、适时调整等方面保留一定程度的柔性,提高对预算执行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反应、处理 能力。两方面相互融合、刚柔并济,共同推进企业预算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刚柔并济 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