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论我国汽车产业的科学发展

发布时间:2022-03-30 15:16:12 浏览数: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汽车产业人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汽车产业要得到科学的发展,应当调整产业结构,统筹整车与零部件的发展,统筹民族汽车产业与合资汽车产业的发展,统筹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料汽车的发展,统筹外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发展,统筹整车与零部件的进口与出口,在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兼顾“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关键词:汽车产业;科学发展;自主创新;对策
 
    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指导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则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有效政策,保持我国汽车产业的科学发展。
 
    一、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汽车产业的规模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制造规模上从1978年的14.9万辆到2007年的888.3万辆,30年汽车产量增长近60倍;在市场规模上从1981年的187.3万辆到2007年的4358.3万辆,26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增长了23倍。私人轿车拥有量从1.93万辆到2007年的2316.9万辆,22年增长1200倍;在经营规模上从1980年的88.43亿元到2007年的17242.02亿元,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27年增长195倍。利润总额从1991年的44.17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027.04亿元,增长23倍。
 
    (二)自主品牌有了新的突破
 
    在载货车和客车领域,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仍占有主导地位。2004年自主品牌载货车占有率为94.2%,自主品牌客车的市场份额为95.2%。在轿车领域,目前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多达几十种,目前自主品牌轿车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左右。
 
    (三)汽车金融和保险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中国人民银行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地金融机构共发放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余额743亿元,股份制银行余额311亿元,汽车金融公司余额318亿元;国内汽车和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短期融资券217亿元,中期票据20亿元。2006年我国财产保险收入1509.4亿元,车险保费收入1075亿元,比例为71%。车险已成为我国财产保险中的第一大险种。
 
    (四)汽车产业人才数量增加
 
    据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显示:各类汽车企业共有职工169.3万人,其中技术工程人员20万。在人才数量增加的同时,汽车企业也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近几年选派1188名专业技术人员和224名高技能人才出国进行培训,提升了人才的质量。
 
    二、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汽车产业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汽车第三大生产国、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潜在市场。汽车产业已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但是,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汽车产业的结构不合理
 
    1、汽车企业数量过多,市场占有率不平衡。2008年我国汽车整车企业达到130多家,销量排名前10位的汽车企业年销售782.01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
 
    2、产业集中度逐年下降。2000年全国产销量最大的10家乘用车企业市场占有率为99.25%,2005年为68.11%,2008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共销售汽车327.89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5%。
 
    3、汽车合资企业的数量过多,资本过大。根据2003 年1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外资、民资等社会资本已占汽车工业资本总构成的50 %以上,虽然在卡车领域国有资本仍占主流,但乘用车几乎是合资或外资品牌的天下。
 
    4、在合资的汽车企业中外方掌握着控制权。虽然国家规定在整车和发动机合资企业中,外方所占股份不得高于50%,但实际上我国合资企业的控制权普遍为跨国汽车公司所掌握。
 
    5、外资和合资品牌轿车的主导我国的汽车市场。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自主品牌的轿车销量不到30%,而且价位主要集中在10万元以下中低档轿车,尤其是5万元以下的低档轿车占了近50%。
 
    6、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滞后。我国汽车零部件技术基础较弱,投资严重不足,长期滞后于整车发展。
 
    (二)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合资、引进过程中,“以市场换技术”的指导思想,致使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产业发展受到了抑制,关键技术被外方公司掌控,中方和合资企业本身缺乏核心技术,汽车企业的利润率低,研发能力下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调查报告》指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品主要以机械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创新层次和质量有待改进,国内申请汽车专利80%左右为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较少;虽然多数高新技术产品已经实现本土化生产,但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外方。
 
    (三)自主汽车品牌发展不够,民族汽车工业举步维艰
 
    自主汽车品牌发展不够是不争的事实。暂且不论自主品牌的汽车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技术和质量的可靠性、国人对其青睐程度,就以进口汽车为例:在1980-2003年的24年时间里,我国累计进口汽车266万辆,平均每年进口11万辆;进口汽车及配件共用外汇700 亿美元,平均每年花费外汇29亿美元。国际上建设一个年产30万辆的轿车生产厂,一般需要投资20亿美元,建设周期3年。按照这个标准,我国近300万辆的汽车进口量和700 多亿美元的巨额外汇资金,完全可以建成和支持几个具有相当规模的轿车生产企业。
 
    (四)汽车产业人才缺口仍然较大
 
    首先是人才总量的匮乏。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技工、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都存在空缺。缺乏既懂现代汽车技术,又懂汽车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缺乏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缺乏销售、维修、二手车评估等人才。其次是我国汽车产业现有的从业人员整体知识水平不高。据统计,外国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有30%受过高等教育,而我国的这一比例还不到15%。国外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技工队伍的40%以上,而在我国仅为3.5%。再次,是研发人才短缺。据统计,欧美发达国家汽车研发人才一般占全行业的30%以上,而我国仅为8%。
 
    三、我国汽车产业科学发展的对策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国家政策应当扶持汽车产业的发展
 
    世界发达国家之所以在政策上给予本国汽车产业扶持,主要是因为汽车产业对本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例如美国汽车产值占GDP的3%,10%的就业同汽车和交通有关。2008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占机械工业总产值比例超过27%。2009年3月我国发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不仅有基本原则和目标的规定,还有主要任务和具体的措施。几乎同时,国务院还颁布了《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方案》,以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购买汽车和摩托车。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将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二)注重汽车产业人才的培养,汽车产业的发展以人为本
 
    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局长我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邵奇惠指出:要高瞻远瞩,从产业战略出发思考人才工作;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汽车人才生态环境;要团结合作,共同搭建汽车人才工作平台;要深化服务,切实做实做细汽车人才工作。汽车行业应注重培养既懂业务和技术,又擅长管理和经营的人才;注重对一线工人的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注重对汽车金融、保险、维修和装饰人才的培养。汽车企业对现有的人才应当“以人为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避免“重视人才引进,轻视现有人才”的误区;企业对潜在的人才也应重视,注重从高等院校招聘毕业生。国内的汽车企业可利用本次金融危机,吸纳和储备人才。
 
    (三)调整汽车产业结构,确保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汽车产业应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兼并重组力度,促进汽车企业的规模化与产业分工专业化。《规划》支持并且积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汽车产业重组是必要的,但是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应当遵循市场的经济规律。我国汽车行业几次大的兼并重组,如“天一重组”、“上南合作”等都有着政府推动的背景。政府可以推动或者引导兼并重组,但不能主导甚至强行兼并重组。虽然兼并重组可以更好地集中人、财、物进行自主创新,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但也会面临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管理成本的加大、人才的重新配置等一系列难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国外的一些汽车企业面临着经营的困境,甚至倒闭的危险,是否应对其兼并重组呢?其实不然,对海外企业的购并更应慎重,收购汽车公司不难,难的是收购之后的经营和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汽车服务贸易。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表明,整个汽车业的50-60%的利润是从汽车服务业中产生的。汽车企业应扩大产业延伸,全方位进入与汽车市场直接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领域,加强汽车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努力提高汽车金融、保险、租赁等新兴汽车服务项目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事实上,缺少零部件工业的支撑,整车生产也是上不去的,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整车的技术水平。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要注意整车与零部件工业的协调发展。四是汽车产业的发展应注意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较大污染,尤其是汽车生产制造业对水和空气的污染较为严重。为此,国家应当关闭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小型汽车企业或配套企业,严格排放标准,加大对小排量和节能环保汽车开发、生产与销售扶持的力度,保障汽车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采取统筹兼顾的方法,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汽车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统筹兼顾,具体如下:统筹整车与零部件的发展;统筹民族汽车产业与合资汽车产业的发展;统筹新能源汽车与汽油汽车的发展;统筹外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发展;统筹整车与零部件的进口与出口。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能只顾及速度而忽视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目标不是成为世界汽车的加工厂和销售地,而是要有自己的民族汽车产业,要有自己自主的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此外,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单位的和谐。汽车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支持。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与运动对现代公司法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它破除了“股东至上”理论,导致了“利益相关者法律”的产生。公司不仅是股东的,也是公司债权人、公司雇员、公司供应商和客户、公司所在地社区的。因此,汽车企业的发展应当考虑到职工和相关人员的利益,做到统筹兼顾,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春棉,陈红.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调查报告出炉[N].我国汽车报,2009-03-02.
    2、邵奇惠.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汽车人才队伍建设[N].我国汽车报,2009-02-02.
    3、肖俊涛.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8(4).
    4、施天涛.商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作者为副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汽车产业 论我国 科学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