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结合具体案例谈谈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2021-09-14 14:47:07 浏览数:

  1

 有关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3 年 5 月 24 日星期五

  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落实既要关注言语内容又要关注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学习言语表达,运用语言,学生在学习语言,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言语智慧,充分体现语用功能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教师在教学方向上认识没有彻悟,机械分析文本内容,架空语言表达的泛朗读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育教学智慧的创造性的发展,限制了学生语言思维的空间拓展。

 一、教课文与教语文。

 ,对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特点缺少整体上的把握。仅限于能上阶段性的课。至于教学方向、课堂导向、学生发展的整体规划盲目、茫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课文的现象较为普遍。缺少大语文观,对学科本位性质不明确。

 二、教学设计与学生需要 想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角度观察,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

 教师的教学设计过多关注了教师的指导,教师想自己在这一节课中要做什么,想的多。学生怎么学,学会了多少,学到什么程度,想的少,有的根本不想,学生只是帮助教师演绎教学设计的配角。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学生需要怎样学语文,学生需要在语文课上学到什么。需要我们真诚地和学生对话,倾听学生的言语声音,关注学生自身形成的言语智慧,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和发展。一个音、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问题,都是我们语文课上鲜活的语言载体,我们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声音,并能够及时做出积极的反应,同时也构建了生生间、师生间互信的信息桥梁。学生在自己的言语中形成自我言语认识和进行言语发展。

 三、教与学是否有效。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东西还在讲。

 最为突出的是教师的语言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师眉飞色舞的讲,学生云里雾里的听,教师的问题一环套一环,学生一个问题不会提。

 2、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一些学习方法。

 一个单元的文章,往往是在教师的有效组织、指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获得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一些略读性的文章,但是学生不会学,不知道怎么学。

 3、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2 教师的课堂随机性语言要有高度、深度,能引导学生深刻地思考,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反响。特别是一些评价语,教师随意性比较大,又到是应付或者是蜻蜓点水,一点而过,有的的避重就轻 四、得言又得法 以课文《鱼游到了纸上》为例,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明确几点:

 1、把握学段教学目标,抓住重点段的学习,学习关键词句,体会重点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

 例如“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这段话是全文的关键链接点,围绕这段话,进行品词、悟句、细读 的同时体会写法,怎样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体会聋哑青年看鱼的专注感受重点词语“忘我的境界、老是、呆呆地、静静地”在语句中表达的感情色彩,这样表达的好处,细品、细读。读法—学法—表达方法融为一体。

 2、品悟朗读中学习写法

 联系上文,体会何谈“认识”,(初步印象到走近吸引),联系下文体会“特别”在哪里?(再到感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从重点段的学习又辐射的篇的学习,从而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把这段话放在这儿,为什么这样写,体会篇章的构架,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语言的能力。

  关于习得写作方法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存在概念上的误读,表达方法和语言表现形式是什么关系,教师认识模糊,在指导、引导学生学习 3、学习中渗透学法

 选择表达的落脚点应该从范例中借鉴习得。例如:《鸟的天堂》习得动静结合的语言表现形式;《白杨》习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鱼游到了纸上》文中作者写聋哑青年通过他的外貌、看鱼、画鱼的神情、动作刻画出了他的专注、勤奋,那样一个值得我们敬佩的一个人;我们写一个人,也要通过外貌、具体事例中呈现出来的动作、神态描写来让我们感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师借助蓝本提供仿写、练写范例近,进行具体指导,先让学生联系范例体会,再练习简约布局,然后练习创作,最后点评。

 (结合市级教研员指导评课,对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关热词搜索: 谈谈 阅读教学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