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任华土壤中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1-09-14 14:54:28 浏览数: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西宁市观门街小学

 任华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本课先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利用放大镜观察,再用沉积和加热土壤的方法,来探究土壤的成分,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亲历,体验科学探究后,了解土壤的组成,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设计思想】本课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预测猜想——实验验证——交流研讨——得出结论——课后延伸的探究。本课从科学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的。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探究技能的问题,这是本课的重点,是实现“科学探究”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最重要的活动部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对岩石风化及风化的结果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学生常见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探究,了解自然中土壤的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组成,是学生掌握记录观察试验的方法,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进行推测及猜想研究,在通过实验验证,认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而是一种混合物。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土壤他们司空见惯,非常熟悉,但是他们可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那里来,更不会想到土壤来源于岩石,土壤的成分,他们对土壤既熟悉又陌生。本课活动紧接着

 上一课的内容,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一方面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的证据;另一方面是了解土壤对生命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①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②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③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③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植物残留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教学难点:依据收集到证据后得出结论;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以观察探究为核心,采用设疑—观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情景教学及多媒体辅助等教学,让学生在亲历,真实的实践中学习新知。

 【学法指导】:以观察实验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生活,坚

 持观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教学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新鲜土壤、干燥土壤、放大镜、烧杯、蒸发皿、三脚架、水、记录表,白纸,牙签、石棉网、酒精灯、玻璃片、放大镜等。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坚如磐石”是什么意思吗? 生:像大石头一样坚固。

 师:我们要比喻坚固时,往往用石头作为比喻的对象,说明石头比较坚固。出示泥土,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泥土(或者土、土壤等)。

 师:同学们知道土壤怎么来的吗?其实就是由岩石风化而来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演示怎么风化成土壤的。

 出示岩石风化过程图片 师:(讲解风化过程及风化定义)小石子和沙继续风化就变成了土壤。土壤中到底有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与土壤中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猜测:

 师:同学们根据你平时对土壤的观察,你认为土壤中有什么?大胆的说说你的猜测。

 生:石头、沙子、细小的颗粒、树皮、植物叶碎片、小动

 物(如蚯蚓等)、其他杂物等。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找出这些成分呢? 生:用眼睛看、手摸、鼻子闻… 师:看来大家都有探究未知科学的方法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吧!

 实验(一):观察土壤

  1.请同学们用肉眼仔细观察老师给大家准备花园里的土壤,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表格上。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小组合作效率高。

 2.交流观察新鲜土壤的收获。

 3.为了方便观察,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干燥的土壤,借助牙签,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有什么发现?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怎样区分呢? 5.交流土壤颗粒的观察发现。

 6.阅读资料:(课件呈现)

 地质学家对这些颗粒进行分类:直径大于 2 毫米的颗粒称为沙砾(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小石子);直径小于 2 毫米大于1/16 毫米的称之为沙;直径小于 1/16 毫米大于 1/256 毫米的称之为粉沙;直径小于 1/256 毫米的称之为黏土。

 实验(二):用沉淀法了解土壤大成分 1.如果把这么土壤倒入水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2.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观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3.让我们来搅拌一下,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小棒用力

 搅拌水中的土壤,让土壤颗粒随水运动,然后静置在一边。

 4.好,我们让它们静止一段时间吧。

 5.我们现在再来看看烧杯里在水的作用下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是怎样的顺序?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 6.现在请小组同学整理你们的实验记录,说说土壤中有什么? 课件呈现: 放大后得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

 演示实验:用加热土壤, 验证土壤中含有腐殖质和水 1 .师用酒精灯加热土壤,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 闻到了什么气味? 这说明了什么? 2. 学生汇报观察现象。

 3. 结论:土壤加热后会冒烟,盖上玻璃片,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冒出的气体有焦的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水和腐殖质。

 三、土壤和生命:

  课件呈现图片:

 1.观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土壤里有青蛙,花栗鼠,蚯蚓,昆虫 等等。)

 2.想一想:土壤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它们又为土壤做了什么? 3.自由交流。

 4.小结: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它们不仅提供了栖息地,还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养料,而生物使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生物的活动使水

 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生活。

 5.那么土壤和我们人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6.小组内交流汇报。

 7.小结:因为土壤和生物有密切的关系,而人的衣、食、住、行又和生物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土壤为我们的生活、生产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所以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同意吗? 板书设计:

 土壤中有什么

  沙

 小石子

  土壤

  黏土

  组成

  腐殖质

  水和空气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时间

  实验名称 土壤中有什么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探究土壤的成分

 实验器材 白纸、土壤、牙签、放大镜、水、烧杯、玻璃棒、石棉网、酒精灯、打火机、三脚架、玻璃片等 实验猜想 土壤是(

  )(

  )(

  )(

 )(

 )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

  将新鲜湿润的土壤倒在纸上进行观察 观察到(

 )

 土壤中含有(

  )

  利用放大镜观察干燥土壤 观察到(

  )

  土壤中含有(

  )

  将干燥土壤倒入水中 会看到有(

  )冒出

  土壤中含有(

 )

  搅拌静置 会看到(

  )

 分析土壤组成 燃烧土壤 会看到玻璃片上有(

 )

 土壤中含有(

 )

 取走玻璃继续加热

  看到(

 ),闻到(

  )

  土壤中含有(

 )

  我的实验结论

 土壤由(

  )(

  )(

 )(

 )(

  )等物质组成

相关热词搜索: 中有 土壤 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