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赤壁之战

发布时间:2021-09-28 12:39:47 浏览数:

 《赤壁之战》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 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东吴都督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过程,学习按一定顺序叙述、场面描写的相关方法。

 3、 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使学生感受战争场面的恢弘和东吴将士的睿智,体会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重要。

 教学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设计情境,展现已知,导入新课(3 分)

 1、 教师点击课件,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根据老师提供的作战图和人物画像把《赤壁之战》的交战的双方和课文的叙述顺序作个简要的介绍? (指名学生回答:魏王曹操和吴国名将周瑜在长江中游的赤壁进行交战,课文按照战争起因――战前准备――作战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叙述。)

 3、导入新课 这节课,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历史,去体验《赤壁之战》这著名战役的整个过程。现在,请大家再读读战争起因及战前准备部分,找出有关交战双方的语句,选定一方与你的合作伙伴讨论研究,一会儿派代表上台来作战前形势分析。

 【说课:一堂课的导入至关重要,好的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根据本篇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的特点,在上课一开始,就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从感观上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文本,并能根据这个作战图和人物画像把《赤壁之战》的交战的双方和课文的叙述顺序作个简要的介绍,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再一次有了大概的认识。】

 二、 读文自悟,引导探究第一、二部分(8 分)

 1、 师出示示意图:

 北岸

 曹军 80 万

 ~~~~~~~~~~~~~~~~~~~~~~~~~~~~~~~~~~~~~~

  ~~~~~~~~长~~~~~~~~~江~~~~~~~~~~~~~~~~~

  ~~~~~~~~~~~~~~~~~~~~~~~~~~~~~~~~~~~~~~

  南岸

 东吴 3 万

 2、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巡视边寻机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扮演曹操 生 1:我是曹操,已统一了北方,为了能早日统一中原,现在率领 80万大军南下,先夺取东吴,后踏平蜀川。如今已到达长江北岸,可惜我军乃北方人氏,不熟水性,只能等练好了水上作战的本领才能渡江,真是急死我也!

 生 2:(补充)不过,我兵多将广,拿下东吴不在话下。瞧,有一谋士给我献上一计,让我把船用铁索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真的像在平地一样。将士们不用担心坐不惯船了,看来,我们可马上渡江了,哈哈哈……(作仰天大笑状)

 (2)扮演周瑜 生:我是东吴都督周瑜,看(边说边指着示意图),曹军 80 万大军已驻扎在北岸了,我也调兵遣将,在赤壁这个地方安营扎寨,与曹兵隔江相对,我方只有 3 万,兵力悬殊,看到双方日夜操练,我真是心急如焚啊,怎样才能保住东吴,我得与众将士好好商议对策才行(作焦急忧思状)。

 (3)师小结并导入下一部分内容 师:刚才,周曹双方的精彩分析,让我们对战局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又为我们留下了一处思考空间:周瑜一方有何良策,以克敌制胜,

 以少胜多呢?这一切是谁策划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句子来证明。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说课理念: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谈及阅读教学时指出:“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战因和战前准备不是课文的重点,而且这一段语言浅显,内容易懂。于是,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改变了传统的讲析式教学方法,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有关角色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使教材中的文字变成学生生动的语言,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的对话和介绍中有效地培养了学习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探究第三部分(16 分)

 (一)、探究 1(4 分)

 1、课件出示探究问题:

 周瑜一方有何良策,以克敌制胜,以少胜多呢?这一切是谁策划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句子来证明。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

 3、指名回答,教师点拨 (周瑜手下的一名老将黄盖献策:用“火攻”)

 (二)、探究 2(6 分)

 1、课件出示探究问题:

 你知道黄盖的计策是怎样实施的吗 ? 快速浏览找出实施计策的段落。

 思考:计策的实施课文分几步?

 2、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写信诈降――借风行船――隐藏火种――火烧曹营――领兵追杀――曹操逃跑 (二)、探究 3(8 分)

 1、课件出示探究问题:

 再好好阅读第三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为什么?

 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用课件出示 学习方法:

 (1)确立研读问题; (2)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将精彩点和精彩语段结合; 3、组内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并激发学生把自己的理解与感情朗读有机结合起来。

 5、小结,渗透写作方法 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对周瑜实施黄盖用“火攻”曹操的计策已有了深刻的理解,,文中作者对作战的场面描写生动形象,环环相扣,一步步把事情发生的全过程生动地描绘下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我们要注意学习本文作者的写作方法,按一定的顺序写,这样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四、升华认识,深化思想(8 分) 1、教师启发:周瑜以 3 万人打败曹操 80 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

 答后,教师板书:以少胜多)

 2、提出问题,引发辩论 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赤壁之战中双方胜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3、课件出示辩论题 (1)辩论题 1: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2)辩论题 2:周瑜一方按他们兵力的实力不该赢,为什么却赢了? 4、围绕问题分组活动,合作探索 5、交流展示成果,教师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成果适时板书:骄傲轻敌、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说课: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设计要努力使“教教材”变为“用教材”,学生的学习应该超越教材本身的。基于这一理念,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辩论会”这一教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曹操和周瑜这双方输赢的看法,尊重了学生个人理解,同时又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

 五、 总结全文(3 分)

 本文主要写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说课: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从课文中受到的启发,既尊重了学生个人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同时又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六、结果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广泛阅读。(课外作业)

 (2 分)

 师;七十二年后,西晋大将王睿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扬长避短,兵分几路,顺江而下,直捣金陵,灭掉东吴,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大家可以看《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说课:课后应该是一个新的学习轮回的开始,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延伸性的语文学习,能使学生从中吸取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展个性。因此,在学完本文后,我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三国演义》,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学到有关历史的更多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附 板书设计

  17、赤壁之战

  北岸

 曹军 80 万 (骄傲轻敌)

  ~~~~~~~~~~~~~~~~~~~~~~~~~~~~~~~~~~~~~~

  ~~~~~~~~长~~~~~~~~~江~~~~~~~~~~~~~~~~~

  ~~~~~~~~~~~~~~~~~~~~~~~~~~~~~~~~~~~~~~

  南岸

 东吴 3 万 知己知彼

  (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说板书设计:

 我认为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又体现文章的重点,使板书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赤壁之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