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国学经典

发布时间:2021-09-28 14:30:24 浏览数:

 课时教案 课

 题 秋

 词 教案序号 2-2-1 授课时间 2014

 9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理解。

 教具等准备

 板书设计 秋词 (唐

 刘禹锡 )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使学生领悟: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奋发向上的气势。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人精神为之抖擞。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到碧霄”。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 作者作品介绍:(请同学们把从网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 卷。

 三、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

  问题 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问题 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 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问题 4:本单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

  问题 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问题 6:比较《山行》与《秋词》

  同:二者都描写秋景,都借秋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

  异:《山行》全篇表现的都是生气盎然的画面和景致,形象鲜明,色彩绚丽;而本诗侧重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

  四、背诵活动:

  1、 集体背诵本诗

 2、 接龙”背诵本诗

  五、作业:

  1、外背诵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秋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每人查找一篇描写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赏。

相关热词搜索: 国学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