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停亭
且停亭
插画<呱咕
祝宝玉(教师)
人啊,在名利道路上奔忙,太过辛劳,到了这溪山清静处,不妨停一停,静一静,等等另一个千里
跋涉的自己。
码字也是一件辛苦的事,伏案时间久了,免不了脊椎腰骨损伤,隐痛不安。
大夫嘱咐,少坐,多站,睡硬板床,适当锻炼。不容我犹豫,妻子便把电脑贴了封条,何时启封,要看我的身体状况。此时的我,已然没了反抗的力气和理由,于是尽量不坐,站一会,躺一会,听听歌,小幅度地动一动。三五天后,身体疼痛减轻了许多,半月余就不疼了,但这不代表痊愈,倘劳累过度,还会复发的。
去郊区走走吧,妻子已经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妥当了,语气上是商量,其实是通知,我只好遵命。相陪的有我的好友李老大、杨老三,都是耍笔杆子的。对这次短足,大家都很欢喜。是啊,蜗居城市里,呼吸不新鲜的空气,举目无鲜绿,人的思想都退化了。我很满意妻子的这次安排。
出城向东,40 公里处有山,低矮无雅名,当地人称“轱辘山”。此山纵深七八里,山中清凉幽静。我们一行四人弃车徒步,行于山径之上,说笑不止。
一路走走停停,四处看看,也还自在。李老
大是一个尚隐的人,前年若不是子女阻挡,他就去终南山隐居了。此时,他感慨道,我就中意这般清静,在这里,心里的烦恼也少了,欲望也淡了。杨老三反问他是不是又想去隐居啊,李老大笑笑说,等哪天你们寻不到我了,不要急着去找我,我自有去处。
其实何止李老大呢?于我来说,也渐渐厌倦尘世的生活,总有没完没了的喧嚣绕在身上,捆缚住手脚,身心得不到安宁。想当年陶渊明弃官而去,大概也是因为如此吧。虽我辈凡夫俗子不能与五柳先生相提并论,但内心那蠢蠢欲动的尚隐情愫,倒与他一脉相承。
又说笑一程,遇到一亭,瓦破基残,容色沧桑。亭即是“停”,遇亭则停,我们便驻足休息一会儿。我们聊到亭子,杨老三开始掉书袋了。他说,“历史上的亭子在形制上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情趣不一而已。我最近在研究李渔,一个才华倜傥的戏曲家、文学家,他就曾在家乡筑了一亭,你们可知这亭叫什么?”我们摇头不知。杨老三见难倒了我们,喜眉笑眼道,那亭名“且停亭”。我等一惊,暗自为这名叫好。杨老三说,李渔还为此亭撰有一联,也非常好,上联是“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下联是“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
停”。
听杨老三讲“且停亭”的故事,我似有所悟。人啊,在名利道路上奔忙,太过辛劳,到了这溪山清静处,不妨停一停,静一静,等等另一个千里跋涉的自己。
相关热词搜索: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