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
第一课 春天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杜鹃圆舞曲》
2、 聆听《小燕子》
3、 表演《布谷》
4、 表演《小雨沙沙》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 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 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三、教材分析:
1. 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本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乐曲采用三折子圆舞曲体裁,C 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 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唱出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
3.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 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 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 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间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2、 学唱歌曲《布谷》
3、 律动《布谷》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歌曲《杜鹃圆舞曲》,学习用简单的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并通过图形谱感受乐曲,通过画旋律线的游戏,让学生初步学习
旋律线。
2、 视听结全学习歌曲《布谷》。通过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 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二、新课学习:
1. 小练习:随音乐拍手:(节拍练习)歌曲《布谷》旋律熟悉。
2.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从布谷鸟的认识导入:布谷鸟在我地区俗称为“宝宝看花”)
1)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学生视谱;
2)
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也可用变队走的形式熟练歌曲)
3.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布谷》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4. 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1)
初听,(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感受,同时与《布谷》比较旋律相同的地方。
3)
复听:自由活动: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画图、动作、用节奏乐器伴奏)都可。教师加以指点。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感受。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小燕子》
2、 学唱歌曲《小雨沙沙》
3、 歌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小燕子》与创编动作,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小雨沙沙》,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启发学生学会细心地观察事物。
3、 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4. 复习表演《杜鹃圆舞曲》,录音伴奏。
二、 新课学习
1. 欣赏歌曲《小燕子》
1)
初听,(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感想:歌曲唱了哪些内容、小燕子在什么季节来到,你想对小燕子说点什么?
3)
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小燕子》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2. 小练习:随歌曲《小雨沙沙》拍手:(节拍练习与旋律熟悉)
3.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
猜迷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打一个自然现象……生视谱;
2)
模仿下雨练习:教师:滴答滴答,学生接:沙沙沙
3)
谈话:种子与发芽的关系……点出“春天”
4)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5)
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沙沙沙处的唱法要
轻些)
6)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也可用变队走的形式熟练歌曲)
4、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雨沙沙》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 放牧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牧童》
2、 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3、 表演《牧童》
4、 表演《放牛歌》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3、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三、教材分析:
1. 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 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组成。这首歌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 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采用 2/4 拍、C 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本曲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 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 拍。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满的审美感受。
4. 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 拍,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
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 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2、 学唱少儿歌曲《牧童》
3、 律动少儿歌曲《牧童》
4、 节奏乐器三角铁的认识与演奏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 视听结全学习歌曲《牧童》。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 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 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 小练习:三角铁认识。教师介绍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
边随歌曲《牧童》录音边拍手边看插图,熟悉歌曲(教师可用三角铁)介绍或探讨“牧童”是做什么的?
2)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3)
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结束句的位置。)
4)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5)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在表演时,选几名学生用三角铁随乐曲进行伴奏)
3、 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
初听前,与学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后(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3)
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放牧》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编创与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 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四、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在音乐课堂中应让学生愉快的接受教学,让孩子快乐学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聆听《鸭子拌嘴》 教学过程: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编创与活动 1.认识双响筒。
提示:为什么叫双响筒,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来吗? 2.探索。分小组敲击,听一听,双响筒两边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什么样的声音?
3.分小组用双响筒敲击出节奏,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编创的节奏连起来敲击,还可以变换连接方式敲击,为每一次敲击,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火车开了、小马跑了等等。
双响筒及演奏方法简介:
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使学生懂得双响筒一侧发音低,一侧发音高。
三、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镲的伴奏。
2.提示学生分组进行锣、鼓、镲的节奏编创。
教师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加以调整、使用,以调动学生编创的积极性。
四、复习歌曲《牧童》: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教师应教学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语言简练,感情投入,保证音乐课的质量。
第三课手拉手
一、教学内容: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聆听《鸭子拌嘴》 3、表演《一对好朋友》 4、表演《数鸭子》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重点: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难点: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学生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重点难点: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学生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听。听后谈歌曲内容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强弱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数鸭子》,引导学生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现自己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感受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现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及场景。
重点: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难点:通过节奏读拍编创活动,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3.二声部节奏编创活动:先分别学习吹口哨“du”和鸭子叫“ga”;后全起来。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1)初听,(完整听全曲)。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
2)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的。
3)复听:自由活动:随《鸭子伴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数鸭子》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四课《长鼻子》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重点: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难点: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小象》,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能准确地选择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2、听唱法学唱歌曲《小象》,要求学生用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编创动作,以表达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小象》(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谈谈“象”的有关知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并能从“欢快”与“优美抒情”中选择出乐曲的情绪。回答小象叫了几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小象》;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按图示划旋律线,体会旋律的起伏。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课堂语言比较生硬,加强这方面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大象》,感受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两只小象》,通过教师范唱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重点: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难点: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大象》(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应该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并能回答为什么是缓慢沉重的?)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所听内容;并讨论大象有些什么习性、怎样走路、与小象有什么区别等)
3)复听:自由活动:《大象》乐曲,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甩鼻等动作为主; 2.歌曲学习:(由乐曲《小象》入歌曲《两只小象》)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强弱与优美感)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第五课《跳起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引导学生听辩出音乐力度的变化,并能简单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2、听唱法学习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重点难点:个人设计表演歌曲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
1)蒙古骑马式练习(后十六节奏练习 XXXXXX||)
2)音的高低练习: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声音组合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提示:乐曲主要用木琴演奏,表示骑马奔驰的音乐形象。)
1)谈谈“草原、骑马”等有关知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小骑兵由远及近采用民什么方法?全曲节奏的特点是什么?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草原就是我的家》;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体会旋律的起伏与蒙古民歌的风格。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课堂上读歌词应加入钢琴伴奏,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听唱法学唱歌曲《小松树》,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用欢快的动作表演歌曲《小松树》,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体验音乐的节奏。
3、通过学习蒙古族人民的挤奶舞的动作,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惯与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小松树》 教学难点:表演歌曲《小松树》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
1)蒙古骑马式练习(后十六节奏练习 XXXXXX||)
2)结合蒙古族运动项目,进行三声部节奏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歌曲学习:听歌曲录音《小松树》; 2.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完整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第二遍可随着轻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松树》,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6.舞蹈动作练习:挤奶舞动作组合:站、蹲等。
7.自编动作复习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聆听《挤奶舞》的音乐及录像,引发学生的兴趣。
2、模仿挤奶舞的动作,合着音乐跳一跳。
教学重点难点:欣赏乐曲《挤奶舞》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挤奶舞》 1)谈谈挤奶的有关知识,组织学生观看挤奶片断;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时想象挤奶的场景。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复习挤奶舞的基本动作。(硬肩与笑肩。) 3.跟着音乐跳一跳。
4.挑选跳得棒的小朋友上来领舞。
5.四人一小组进行配合练习。
6.自编动作复习欣赏:《挤奶舞》。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六课咯咯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母鸡叫咯咯》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认响板并学习其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打击乐器:
1)响板的认识(简单介绍)
2)学习响板的演奏方法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辨别公鸡母鸡的叫声。采用图谱表示的方法。)
1)谈谈“公鸡、母鸡”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进行表演。
2、听歌曲录音《母鸡叫咯咯》;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母鸡叫咯咯》,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响板”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引导学生通过自编动作表现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听唱法学习歌曲《下蛋啰》,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下蛋啰》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认铃鼓并学习其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打击乐器:
1)铃鼓的认识(简单介绍)
2)学习铃鼓的演奏方法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1)谈谈人与鸡的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也可能通过选择表现音乐情绪)。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我与鸡”的欢快动作进行表演。
2、教师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4、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下蛋啰》,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响板”“铃鼓”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教师应加入总结 第七课大海的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海》,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并通过提示分辨歌曲描绘的“海”的形象。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海》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模仿声音。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分辨歌曲唱出的内容,并采用图谱(线段图)表示的方法。
1)初听前谈谈“海”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或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进行体验表演。
2、听歌曲录音《海》;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海》,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与打击乐器等方法制造声响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海上风暴》,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利用制造声响与音乐综合模仿大海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云》,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体验歌曲舒展平稳的节奏、起伏跌宕、优美抒情的旋律。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云》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增强综合创编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各种物品、身体、喊叫、声音模仿等)制造声响。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海上风暴》 1)简单谈谈大海变化无常的习性。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线段图)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也可能通过选择表现音乐情绪)。
3)复听时利用身边的物品(各种物品、身体、喊叫、声音模仿等)制造声响。与乐曲一起综合成为一个生动的大海。
2、教师范唱歌曲《云》;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下云》,要求自创动作体验进行“蓝天、白云、大海)的联想。并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八课幸福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力度、速度与高低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浓郁的民族风格。
2、模唱法学习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轻声模唱,并学习演唱的声音要干净面富有弹性。
3、学习用节奏型为歌曲作伴奏并通过创编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节奏创编练习(以简单的节奏重复组成节奏型为主)
二、新课学习:
1、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初听后:乐曲是什么情绪?与题目的解释 2)复听时,提示学生可用简单的舞步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
2、教师范唱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 1)引导学生用课前所创编的节奏型为歌曲作伴奏; 2)动作创编(要求自创与教师的民族舞动引导相结合)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积极引导学生喜欢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阳光下的孩子》与《夏天的阳光》,感受体验歌曲朝气蓬勃、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随歌曲的旋律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
2、听唱法学唱歌曲《乃哟乃》,学习边打拍边唱的方法,用稍快而不拖拉的速度演唱歌曲,使歌曲的演唱达快乐的效果。
3、通过自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4、通过听辨活动引导学生能初步辨别音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音高听辨:用几组音距效远的两音组成听辨。
二、新课学习:
1、欣赏歌曲《阳光下的孩子》,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情绪是“高兴”还是“悲伤”
2)复听时,提示学生用轻声合着节奏拍手。
2、欣赏歌曲《夏天的阳光》 1)完整地聆听全曲,选择动作为“走路?跳舞?” 2)复听时,提示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
2、教师范唱歌曲《乃哟乃》;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乃哟乃》。动作创编(要求自创与教师的民族舞动引导相结合)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九课《巧巧手》
教学目标:
1.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2.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感受劳动的快乐。
3.唱好歌曲《粉刷匠》中的第三乐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按规定坐好。
2.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谜面是:十个小朋友,你有我有他也有;十个小朋友,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十个小朋友,只会做事不会开口。(生答:手)对,就是我们的这双手。我听说,在昨天的美术课上,同学们用一双小手制作了许多漂亮的手工作品,老师真想看看。昨天通知你们今天音乐课带来展示一下,大家都带来了吗?(生答,同时拿出作品)哇,真不错,看了你们的作品,老师真佩服你们,因为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巧巧手》。(出示课题:巧巧手)(课件 1)
2.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感受音乐,参与创编
师:同学们,我们的手除了剪纸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提出要求)请大家认真听,然后告诉我歌曲中小朋友的手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放音乐,出示课件 2)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歌曲中的小朋友的手都做了些什么呀?(生答:会洗衣、补袜子、缝纽扣、还会修桌子、补图书、栽花种树等)说得真棒!同学们再想想,歌曲中小朋友的手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把它表现出来:比如洗衣服、洗手娟……(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把音乐再听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根据自己刚才创编的动作把它表演出来。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学生表演)
(2)思想教育:
师:大家表演得真好,谁能说说,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劳动最光荣,劳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我们从小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我们一起来想想,在生活中你们的这双小手还能做什么呢?谁来说说?(生答:会穿衣服、整理书包、扫地等)你们真棒,一双小小的手能做出这么多的事情来,真让我羡慕,同学们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也露一手,好吗?(好)
3.学唱《粉刷匠》 (1)学唱歌曲,体验快乐。
师:下面就让我弹一曲,同学们来评一评,老师的手巧不巧,给我打个分儿。(教师弹唱《粉刷匠》)老师弹得好不好,能打几分呀?谢谢同学们的夸奖。我发现刚才我在弹唱的时候,有的同学也跟着唱起来,看样子,有的同学在幼儿园、学前班就学过了这首歌,那太好了。谁来说说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生答:《粉刷匠》)(对)(出示课件 3)谁愿意上来唱给大家听?(叫 2 名同学唱)唱得真好,让我们鼓励他一下。
3 师:在你们这双小手的辛勤劳动下,我们的房子变得更漂亮了,你们开心吗?为了更好地体现我们劳动的快乐,我们配上这些打击乐,(出示打击乐)让我们载歌载舞地再表演一遍。拿到打击乐的同学,不要担心,虽然我们还没学过,但只要把这份快乐表现出来,就行。
4、总结 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不仅懂得了从小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还用你们的这双巧巧手为歌曲创编了许多的动作,使得你们的这双手变得更加灵巧了。我相信今后同学们一定能像歌中所说的那样:样样事情自己做,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播放《我有一双万能的手》让同学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第十课:汪汪与咪咪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
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表演《猫咪别淘气》教学基本要求
1.反复聆听歌曲。
提示学生歌中唱出的小猫咪在怎样淘气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
4.分小组边唱边表演。
5.加入打击乐器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小组试一试每个人关于选择乐器的建议。
2.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伴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聆听《小狗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这首篇幅短小的管弦乐曲。
2.提示:听了乐曲你想到了什么?可让学生根据标题去想像。
3.跟着乐曲和教师哼唱第一部分主题 A,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4.复听乐曲。用手指在桌上画图形谱。
提示: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到哪两种小动物的叫声?
5.分小组讨论:你感到小猫在做什么?结尾使你想到什么
6.听乐曲,用动作表演。学小猫的样子跳圆舞曲。
三、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一个编创节奏与复习歌曲相结合的趣味性练习。要求学生不但能按节奏编创小动物的叫声,而且能唱出关于这个小动物的歌曲。(即:课本中学过或平时自己听过的歌。) 2.在编创节奏中,再次熟悉运用×、×节奏。可分小组进行填创游戏,要求边说边做小动物的动作,看谁将节奏读得准,动作做得生动形象。
四、表演《谁在叫》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旋律线划动。
提示:听一听,谁在叫?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再一次聆听,使学生在聆听中熟悉旋律、内容、发现问题、回答问题。
2.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或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组进行编创活动。
提示:你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怎样叫,利用小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为歌曲编创新歌词,分组表演自己的歌。
4.边唱边表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
5.背唱自创的歌曲给爸爸、妈妈听。
课本中《谁在叫》这首歌采用了图与旋律线示意的方法呈现,生动形象而有趣。学生可通过旋律线的示意,结合看图,迅速地记忆歌词。同时也有助于提示学生的动作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相关热词搜索: 下册 教案 音乐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试...2021-08-27
-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计划(八页)2021-08-27
- 年二年级下册语文老师教学工...2021-08-27
-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20...2021-08-27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021-08-27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2021-08-27
- 七年级下册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四篇2021-08-27
- 小学一年级下册通知专项训练2021-09-14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2021-09-16
-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021-09-16
- 幼儿健康活动教案方案集锦2021-08-27
- 鲜花送朋友教案2021-08-27
- 映-安全教案2021-09-05
- 《潜力无限》教案2021-09-05
- 《动漫——动起来漫画》教案2021-09-06
- 教案(杜霞)2021-09-06
- 《是谁敲》教案2021-09-06
- 小学写字教案:女字旁、女字底2021-09-06
- 《夏》教案2021-09-06
- 《图片与艺术字》教案2021-09-06
-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docx2021-08-27
- 无言结局(音乐剧)2021-09-06
- *设计公司音乐舞蹈互动新年晚会2021-09-13
- 广场诗歌音乐会主持词台词2021-09-23
- 学生民族音乐会主持词2021-09-27
- 音乐课堂中德育渗透高洁2021-09-28
- 音乐课堂中互动游戏2021-09-28
- 音乐跟音乐做游戏2021-09-28
- 2006年新年音乐舞蹈晚会主持词2021-10-03
- 校园音乐会主持词模板202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