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坚持措施打造和谐交通环境在三实效上建设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1-12-23 15:38:41
浏览数: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新阶段中央指导“三农”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集成和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它像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特别是全国两大盛会的召开,建设新农村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连续三年,连续三个中央1号文件,如春风化雨,浸润着田野大地,亿万农民的心田。全国各级党委、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扶持“三农”,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主管道路交通安全的公安交警部门,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肩负着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和人们安全出行的重要使命,我们要努力打造和谐交通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服好务。
我们的祖先都同生活在一片天下,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国家底子薄,五千多年来,一直靠农业支撑国家的发展和运转。现在工业有新的发展了,用工业反哺农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作为执法机关的交警部门,应该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求真务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确保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农村稳,则国家稳,农村富则国家昌。形势逼人,不进则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车辆和驾驶人猛增,公安交警如果不解决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人车路这一突出矛盾,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滞后,就要受到影响,因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都没有解决,就无从谈和谐,无从谈建设新农村。公安部已提出今后三年作为公安工作基础年,我们交警要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交通安全治理,努力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开创公安交警工作新局面,在“三坚持”中见证“三成效”,努力打造和谐、稳定的交通环境。
一、坚持“三贴近”,在解决突出问题上见成效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集中体现,是务实创新的根本途径。我们公安交警必须始终坚持以“三贴近”为突破口,坚持务实创新,不断增强公安交警工作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解决其突出问题上见成效,打造和谐交通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修好路。
交通事故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与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极其现实问题,特别是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是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我们交警部门就要针对这一突出的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努力减少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我们交警部门“第一要务”就是事故预防,确保人车路安全畅通。
一是抓车辆、驾驶人源头管理。加强对机动车驾驶人的管理,严把驾驶人的培训、考试关。加强路面巡逻和车辆检验,防止“病车”、不合格车辆上路行驶,加大对非法改装车辆和报废车辆的打击力度。
二是抓突出问题整治。无牌无证上路行驶、机动车超速超载、疲劳驾驶、农用车、货车非法载客等突出违法现象要加大力度予以整治。
三是抓隐患整改。虽然我们道路的险路险段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交警部门要经常深入公路检查、整改,将重大交通事故隐患及时汇报给政府,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在事故多发、易发路段增设标志标牌。其实,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我们交警部门要不断消除事故隐患,打造和谐交通环境,为全面建设新农村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二、坚持严要求,在改进执法工作上见成效
我们交警,特别是一线基层交警,成天和人民群众打交道,是政府的窗口,交警执法是否公正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我们交警处在服务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第一线,要始终怀着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以客观公正的执法结果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切实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真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要结合第三批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公安机关大练兵、“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治等工作,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警察道路执勤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在交通事故处理中要公正、及时,路面执法要依法纠违、文明执勤、规范执法。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确保正确履行法律职责,建立健全接受人大监督以及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的经常化和规范化工作机制,努力提高交警规范执法能力,推动交警工作创新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搭好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交通和谐环境做出新的贡献。
三、坚持大整改,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见成效
坚持从人民最不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对人民群众始终怀着一份朴素的真挚的情感,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人作,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相对于带有武装性质的公安交警来说,人民群众始终处于弱示地位。但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就应该和人民打成一片。我们要改变“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的那种工作作风,要在简化程序、减少环节、热情服务上下功夫。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随时接纳群众投诉和报警。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方便群众办理有关业务,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筑好巢。
相关热词搜索: 建设 新农村 实效 措施 和谐
连续三年,连续三个中央1号文件,如春风化雨,浸润着田野大地,亿万农民的心田。全国各级党委、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扶持“三农”,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主管道路交通安全的公安交警部门,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肩负着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和人们安全出行的重要使命,我们要努力打造和谐交通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服好务。
我们的祖先都同生活在一片天下,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国家底子薄,五千多年来,一直靠农业支撑国家的发展和运转。现在工业有新的发展了,用工业反哺农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作为执法机关的交警部门,应该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求真务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确保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农村稳,则国家稳,农村富则国家昌。形势逼人,不进则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车辆和驾驶人猛增,公安交警如果不解决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人车路这一突出矛盾,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滞后,就要受到影响,因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都没有解决,就无从谈和谐,无从谈建设新农村。公安部已提出今后三年作为公安工作基础年,我们交警要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交通安全治理,努力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开创公安交警工作新局面,在“三坚持”中见证“三成效”,努力打造和谐、稳定的交通环境。
一、坚持“三贴近”,在解决突出问题上见成效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集中体现,是务实创新的根本途径。我们公安交警必须始终坚持以“三贴近”为突破口,坚持务实创新,不断增强公安交警工作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解决其突出问题上见成效,打造和谐交通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修好路。
交通事故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与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极其现实问题,特别是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是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我们交警部门就要针对这一突出的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努力减少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我们交警部门“第一要务”就是事故预防,确保人车路安全畅通。
一是抓车辆、驾驶人源头管理。加强对机动车驾驶人的管理,严把驾驶人的培训、考试关。加强路面巡逻和车辆检验,防止“病车”、不合格车辆上路行驶,加大对非法改装车辆和报废车辆的打击力度。
二是抓突出问题整治。无牌无证上路行驶、机动车超速超载、疲劳驾驶、农用车、货车非法载客等突出违法现象要加大力度予以整治。
三是抓隐患整改。虽然我们道路的险路险段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交警部门要经常深入公路检查、整改,将重大交通事故隐患及时汇报给政府,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在事故多发、易发路段增设标志标牌。其实,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我们交警部门要不断消除事故隐患,打造和谐交通环境,为全面建设新农村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二、坚持严要求,在改进执法工作上见成效
我们交警,特别是一线基层交警,成天和人民群众打交道,是政府的窗口,交警执法是否公正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我们交警处在服务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第一线,要始终怀着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以客观公正的执法结果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切实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真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要结合第三批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公安机关大练兵、“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治等工作,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警察道路执勤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在交通事故处理中要公正、及时,路面执法要依法纠违、文明执勤、规范执法。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确保正确履行法律职责,建立健全接受人大监督以及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的经常化和规范化工作机制,努力提高交警规范执法能力,推动交警工作创新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搭好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交通和谐环境做出新的贡献。
三、坚持大整改,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见成效
坚持从人民最不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对人民群众始终怀着一份朴素的真挚的情感,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人作,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相对于带有武装性质的公安交警来说,人民群众始终处于弱示地位。但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就应该和人民打成一片。我们要改变“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的那种工作作风,要在简化程序、减少环节、热情服务上下功夫。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随时接纳群众投诉和报警。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方便群众办理有关业务,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筑好巢。
相关热词搜索: 建设 新农村 实效 措施 和谐
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建设局副局长个人述职报告范本2021-08-27
- 建设局信访服务建设工作经验2021-08-27
- 委员会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2021-08-27
- 建设项目中工程监理运用2021-08-27
- 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协...2021-09-06
- 法官论坛77:建设工程领域项...2021-09-08
- 加强中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2021-09-09
- 建设局在信访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2021-09-10
- 县建设局在节约用地会议上的发言2021-09-10
- 建设局在重点工程廉政建设会...2021-09-10
-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年2021-08-27
- 新农村发展经济需要法律保障2021-09-24
- 让科技专家在建设新农村中大...2021-10-02
-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21-10-02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2021-10-02
- 在调研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2021-10-03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2021-10-05
-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21-10-06
- 新农村建设公路整治和文明路...2021-10-06
- 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2021-10-06
- 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教学...2021-08-27
- 把握先进性基本要求全面提高...2021-09-10
- 强化管理注重实效确保通信安全2021-09-13
- 提高职业学校德育实效的六点尝试2021-09-19
- 抓重点重实效**乡迅速掀起精...2021-09-24
-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法律实效2021-09-26
- 如何不断提升政治监督实效2021-09-28
- 增强人大监督实效推进民主政...2021-10-09
- 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党建实效2021-10-19
- 增强财政预算监督实效之思考2021-10-22
- 提高我校七八年级薄弱学科措...2021-08-27
- 完成镇2008年主要工作预期目...2021-08-27
- 学史明理方面存问题原因措施2021-09-05
- 公司廉政措施2021-09-14
- 10kV配电网线损管理及降损措...2021-09-14
- 县发展计划委员会年度目标措施2021-09-28
- 施工现场交通措施及雨季施工...2021-09-28
- 公司发展措施会议上的讲话2021-10-02
- 2006年度个人安全工作措施2021-10-08
- 医院2006年重点及措施2021-10-21
-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和谐社会吗?2021-09-08
- 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2021-09-17
- 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2021-09-17
- 公平与公正——引领和谐社会构建2021-09-17
- 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021-09-17
- 街道关于建设和谐社区的做法2021-09-22
- 试解和谐社会研究三个实践难题2021-09-22
- 在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工作会议...2021-09-23
- 在全县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工作...2021-09-23
- 交通安全: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2021-09-2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