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乡镇关于筹建九年制学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29 15:14:41 浏览数:

教育局:
    为了整体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调整校点布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地制定我乡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规划,根据***县调整校点布局、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专题调研方案,中心学校进行多方论证,按市、县有关标准要求,对现存的校点进行全面分析,并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原则同意,现将最后方案汇报如下:

    一、项目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县***乡中心学校  

法定代表人:******  

举办单位:******县教育局  

宗旨和范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初中学历教育、学前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培训。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回族彝族自治县***乡九年制学校(合并原***乡初级中学和***乡中心完小)。  

(二)编制依据:  

1、***乡九年制学校项目建议书。  

2、《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3、《***县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  

4、《***乡教育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  

5、***乡中小学基本情况。  

6、《昆明市农村九年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校舍建筑面积规划测算指标》(国家标准)。  

   三、***乡教育发展现状

   (一)自然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西北部,距县城127公里,距省城昆明约165公里,是***、东川、禄劝三区县的交界点,是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也是本县最边远的民族贫困乡。

    全乡国土面积 169.5km 2,平均海拔 2732m ,全乡有耕地面积29693亩,其中旱地29524亩,人均耕地2.3亩,2006年人均粮食698公斤,国民生产总值20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2元,人均财政收入仅21.9元。

    全乡共8个村民委员会,95个村民小组,91个自然村,2006年末总户数3275户,人口数1.3万人,主要为汉、彝两种民族;少数民族比例为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53%。

    (二)教育现状

    本乡在解放前属巧家县管辖,解放后至1957年属会泽县,1957年划归***县,2000年并为昆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使本乡的教育发展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和现状:1993年有33个校点,1996年中小学分开办学,到2006年全乡经撤校并点后,共有中小学13所(点),其中初级中学一所,教职工36人,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542人;完小8所,教学点4个,教职工60人,有49个教学班,在校生1433人。学前班10个班229人,因公办教师紧缺,现全乡中小学仍使用代课、临时工34人。

   2007年小学入学率99.1%,巩固率99.8%,初中毛入学率97.2%,巩固率96%;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88.1%,青壮年非文盲率100%。小学生均校舍面积4.7平方米,危房率9.1%,中学生均校舍面积7.9平方米,危房率11.1%。中学在2000年“普九”时,建起了理、化、生实验室,2004年底建起了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和计算机教室,生均图书18册,中心完小、落水完小建起了自然实验室,中心学校和8所完小建起了远程教育卫星地面站,全乡共有17个光盘播放点(并配发了教学资源光盘142盘/点),小学生均图书7册。

   (三)近年来办学规模的发展   

    2003年,经多方努力,将全乡六年级集中到中学办学,同时全乡8所完小都招收了学前班,使全乡幼儿入园率大幅度提高。在此发展的基础上,中心学校积极探索,本着如何做大做强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思路,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走集中办学”的发展路子;现根据《***县调整校点布局、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专题调研方案》,中心学校进行多方论证,并详细将拟实施的方案和思路向乡党委政府进行汇报,形成共识;根据市、县有关标准要求,对现存的校点进行全面分析,最后统一了“逐步集中办学、规模办学”的发展思想。

    四、拟筹建的工程及规模情况

     (一)总体思路

    从2003年六年级学生集中到中学就读,现已连续办了四年。随着全县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对我乡实际,中心学校提出了逐步集中全乡五、四年级的构想,在全乡各校中进行讨论,得到了一致性的思想统一;根据市县调整校点布局、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当地党委政府本着一次规划、逐项实施、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长远的规划实施方案:即合并***乡初级中学和乡中心完小,同时集中全乡四、五、六年级,建设***乡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

    (二)办学规模  

     ***乡九年制学校规划办学规模为24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12个班540人,初中部12个班600人。在校学生1140人(最大可容纳1435人),住校生1000人(小学生540人,初中生460人)。  

(三)规划建设的主要项目

     1、新征地16.22亩,现有25亩,新建后学校占地面积达到41.22亩(小学22㎡/生,中学26㎡/生)。  

2、按照农村中小学国家建设标准,校舍建筑面积规划总指标为11661.05㎡,学校现有校舍建筑面积4508㎡,需新建7153.05㎡具体为:  

(1)新建教学综合楼2942m2,单位造价1500元/㎡,计划投资441.3万元。  

(2)新建综合办公楼484.6㎡,单位造价1500元/㎡,计划投资72.69万元。  

(3)新建学生宿舍及教师值班室2705.55 m2,单位造价1500元/㎡,计划投资406.13万元。  

(4)新建学生食堂856.5㎡,单位造价1500元/㎡,计划投资128.48万元。  

(5)新建厕所162.4 m2,单位造价1500元/㎡,计划投资24.36万元。  

6、配套工程:大门2道6万元;围墙600米,投资15.6万元;供水、排水管道设施500米,投资15万元;车行道路3900㎡投资27.3万元;石台阶(含不锈钢护栏)1600㎡,投资10.4万元;绿化美化9000㎡,投资90万元;石挡墙2291立方米,投资90万元;共计划投资202.1万元。  

7、新建运动场3600 m2,计划投资124万元。  

8、教学设施设备项目296.75万元。  

九年制学校建设总投资壹仟柒佰叁拾肆万捌仟零柒拾伍元整(¥17348075.00元),其中校舍建筑投资1072.96万元,配套工程365.1万元,教学设备296.75万元。  

五、建设九年制学校的条件  

(一)***乡初级中学于1996年独立建制,由于当地的地域情况特殊,规划的面积仅能满足于12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小学办学规模相应狭小,征地新建集中办学,避免重复投资造成浪费。现全乡四、五、六年级集中办学优势已经突现,建九年制学校具备地理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在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项目建设用地已落实。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备饮水、交通、用电等方面安全条件。  

(三)当地群众办学热情高;六年级集中办学四年、五年级集中办学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建设九年制学校是***教育发展最好的选择。  

六、项目效益分析

   (一)集中办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1、集中办学是使全乡学生实现资源共享、享受平等教育的唯一途径。***乡是我县最边远的民族贫困乡,特别是在师资方面,因总体水平的不足,加之乡内地域之差,村与村之间师资力量差距很大,从现实的客观来看,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集中办学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改变“越落后的地区更落后”的现实;集中办学,也是在我们贫困山区及早体现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性原则最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2、实行集中办学,可以开齐开足课程,特别是我乡最薄弱的科目能及早开设,其他乡镇的完小早已开设英语教学,而我乡到现在只能在集中后的六年级上三年级的教材,其他学校和年级因没有教师而无法开设。另外,集中办学也是缓解我乡教师紧缺困难唯一办法,学生集中后重新编班,班额饱和,减少班师比的人力浪费(六年级集中前有8个班需用12名老师,集中后编为4个班只用了6名);同时能使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我乡六年级集中办学以来,县统测成绩每年都在类区第一名就是一个事实。

    3、集中办学有利于教育资源的配置,我乡地广人稀(仅1.3万人),居住分散,1993年时有33个校点,撤校并点后现还有15个,但全乡8所完小有7所完小学生不足200人,有的村完小学生数仅有100余人,维持现状又难于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发展,建设九年制学校后,可容纳学生1560人,需要教师82人,师生比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要求,即初中1:17,小学1:20。

    (二)集中办学后,只要建一个相应规模的学生餐厅,减少一个餐厅的重复建设(中小学共用),可节约资金54万元。同时理、化、生、自然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电教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资源等都可共用,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可节约资金128万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闲置和浪费。

    (三)集中办学后,现存的7所村完小均可招收学前班,可使全乡的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受教育的年限提前两年。

    (四)集中办学后,可节约中小学教师20人(调整后只需教师104人),20年可节约教师工资1200万元。

   (五)实施九年制学校项目后,新建锅炉房、开水房、浴室,校内设置医务室,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寄宿学生的生活条件,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保障,体现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精神。  

    七、可能会出现的部分群众难于理解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集中四五六年级学生巩固难,对巩固率这一问题要从全乡的九年义务教育为基准点看,以前习惯于小学6年与初中3年分开来算巩固,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而且国家的“两免一补”已人人受益,所以说看巩固要看一年级读到九年级有多少学生,不能只简单地看个别家庭的学生在集中办学中途流动,就全盘否定集中办学;我乡三年来,中学学生数大幅度增多,毕业生100%地报名参加中考,这是全乡老百姓看到的事实。另外,我们贫困山区在过去哪一个年级都会出现流失生,现在不交钱就上学还给补助,同时学校还继续进行帮扶贫困学生的长期性活动,加之学校经费有了新体制的保证,因贫辍学的情况可以得到根本性解决和经常性保障。

    2、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上学路途远,学生小有困难”;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溺爱心理应当克服,上世纪80年代我乡小学五年级毕业生考取初中的,每周步行背洋芋到校自己煮吃仍要坚持读书,如今刷卡吃饭、坐车上学……穿吃住行早已今非昔比,连最边远的三界村都有了到省城昆明的小客车和开通了手机;另外,现在每所完小几乎都有五六岁的学前班学生离家住校读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到乡政府所在地就读,已不再是什么客观困难。

    3、可能有个别群众,怕触动自己的眼前利益,打着为大多数人着想的口号,反对集中办学。这样的情况中心学校将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当地村委进一步作好宣传动员工作,一方面对广大群众进行深入细致的说明;一方面在学校内部组织全乡教职工认真学习各级文件,全面领会时代精神,带头奉献,识大体,顾大局,齐心合力共同完成好这一功载千秋的历史任务。

相关热词搜索: 筹建 乡镇 可行性研究报告 学校 九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