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个人总结:大学生村官是我人生的开始

发布时间:2022-02-01 15:03:26 浏览数:

 2007年9月27日 ,我通过参加全省组织的大学生村(社区)干部考试,荣幸地被聘为隆昌县渔箭镇金盆村主任助理,开始了我的“村官”之路。我所在的渔箭镇金盆村曾是全镇典型的“闭塞村”,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396户,1207人,总面积750亩。农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地瓜、龙爪豆等,其中玉米的产量很高,亩产高达1000斤左右,该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以母猪、蛋鸭、稻田养鱼为副业。由于村公路都是泥路,村民们外出极不方便,种植的农产品很少外卖,人均收入在全镇较低。为改变金盆村贫困的现状,我积极投身到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开展的各项工作中。  

一、加强学习,迅速进入“村官”角色  

对刚从学校毕业走上村官道路的我心里有些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更不知道该怎样开展农村工作。为了尽快进入村官角色,只要一有闲暇我就主动学习,深入群众,向村民讨教农业知识,征求大家对村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当时,有群众提出了整治村公路的设想。为了提高我的政治敏锐性和党的自觉性,我主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关心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认真领会党的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特别是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上网关注全天实事新闻。  

二、深入村社,积极为村公路建设出谋划策  

去年,渔箭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村级公路建设。我与支部书记卢永忠、村主任秦振和商量后,决定向党委、政府争取修建公路的项目,彻底改变我村通行难的问题,经村两委的积极争取,看到我村动员会上群众表现的高涨热情,镇党委最后决定,将“十一五”规划村公路改建的项目放在我村,改造村公路 3.5公里 ,其中油路 两公里 ,但要求我村采取群众“一事一议”的方式首先集资15万元。  

万事开头难,我和村两委的首要任务就是广泛动员群众,统一群众思想。我们及时召开了有驻村干部、村、社干部以及村民代表参加的乡村公路建设动员会,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每个社的路段长远不同以及路基好坏不同,大家在筹集资金问题上有不同意见,各社代表之间也因此发生争执。于是,我和村两委先带领村民代表到修建公路地段进行实地考察,由村民代表亲自评估各社的资金投入。经过八次村民代表会议,最后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根据各社路段长远和路基好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集资款,1社人平集资50元,2、8社人平集资20元,3、9社集资120元。  

采取群众“一事一议”集资建路的方式,对我们村上来说,收取群众集资在整个村公路改建过程中算是最困难的。尽管大多数村民听说本村要修公路,都特别支持我们的工作,认为我们是在为他们做好事,可毕竟有一部分群众对我们的工作很不理解,特别是3、9社的群众,因为这两个社人平就要筹资120元,而2、8社才筹资20元。3社村民吕玉水和9社村民殷胜伦是两家典型的“钉子户”,在公路动员会后就死活不交公路款。我和支部书记、村主任多次去他们家,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为他们解释3、9社比其他社多收款的原因,给他们讲村公路建好后给大家带来的实惠,并领他俩到施工现场实地查看他们社的路基状况是否比其他社差,经过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最后,两家都心服口服的交了筹资款。  

我们深知,修建这条公路,投入了乡亲们的血汗钱,更投入了村干部和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因此我与书记、主任一直严把村公路修建质量关,确保为群众修一条满意路、放心路。在修建公路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们成立了村公路质量监管小组,选任了威信高、为人正直、公道正派的党员、群众代表作为小组成员,同时,我和村两委也将加强了对工程监督,在村公路建设中,我们几乎没有歇过礼拜,每天早出晚归,盯在施工现场,清点运来的沥青、碎石和条石,监督施工质量,协调相关事宜,由于“二灰”层要达 18公分 、沥青厚度必须达到 2.5厘米 以上,为了不让工人偷工减料, 在铺路期间,我们时不时拿着揣在怀中的尺子量沥青的厚度,保证了工期和工程质量。2008年3月底, 村民筹资15万元,政府投资40万,我村 3.5公里 村公路改造工作全部完成。5月份,县交通局到我村验收公路,全村公路建设验收合格 ,我们终于向党委、政府以及金盆村全体村民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金盆村7社有部分集体款,加之在群众集资修公路之后还剩下一部分资金,在这次村公路改建中7社群众反映出了钱但享受得最少,我及时将收集到的消息告诉支部书记,经与村两委商议后决定在7社修建便民路,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为7社新铺了 2000米 预制板便民路, 现在全村每个村民小组都通了路,大大改善了村民行走难、运困难的问题。  

三、关心群众,为困难家庭献爱心  

生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的我亲身体会过农民的孩子读书有多难。我帮助高三学生吕凤美很偶然,那是在村里修公路收集资款时,我和村长到她家收款。那天她刚好放归宿假回家,我和村长道明了我们来的理由,她父亲一脸尴尬,说最近手头紧,女儿下午去上学还要生活费,问我们可不可以缓一缓。说话期间我们听到屋里有女人的哭声和骂声,我不解的问村长是怎么回事。村长告诉我凤美妈患有疯病,时好时坏,需要大量药物控制,每年要花掉一大笔医药费,其父亲没什么技术,常年在家务农。她母亲这病无疑是给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还说凤美考高中时本考上了一中,但家里经济条件差,最后选择了三中,因为在三中读可以减免一部分学费,听到这些我心里酸酸的,我是从农村出来的,而且我也有过与她相似的经历,所以突然特别想帮她,最后我帮她家付了那60元集资款。大学时我学的英语专业,所以经常给她辅导英语。我知道她从小生活在农村,读高中又在石碾,很少进过城,上高中压力大,便想方设法开导她,为给她减压,在她有空的时候,我就带她到隆昌城里逛逛,后来我们成了好姐妹。  

我帮助的第二个学生叫郑明丹,今年12岁,读小学5年级,是金盆村7社村民郑文忠的女儿,我是在今年6月份在七社做林权改革外业制图时认识她的,那天该轮到给她家竹林制图了,可她家人都不在,她站在一边一声不响,书记问她父亲去哪儿了,她说父亲干活去了。后来在村民的闲聊中,才得知郑明丹从小和父亲相依为命,她母亲是巴中人,生下她不久就和她父亲离婚了。其父亲经常生病,又为了在家照顾她,所以没出去打工……后来我特别关注这个小女孩,她不太爱言语,可是看得出她很聪明,为了和她“套近乎”,我经常在周末去她家,给她带去学习用具,小孩都爱吃的零食。小孩子特别容易被“收买”,很快我们就熟悉了,她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在两年的大学生村官生活中,有收获也遇到过挫折,我坚信,经过在农村基层的磨练,我将拥有更加吃苦耐劳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忍不拔的品质,因为我正在金字塔的底脚——农村基层成长、进步。  

   

相关热词搜索: 村官 大学生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