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发布时间:2022-02-13 15:11:54
浏览数:次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已倍受关注。农村的环保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差距很大,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事关“三农”工作大局,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好农村环保工作?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农村的环境现状
农村环境问题呈现面广、点多、污染来源复杂的特点。归纳起来可分为生产、生活、生态3个方面。
生产方面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是:过量施用化肥,剩余化肥成分排入河、库,造成农村水体污染,河、库、塘水质下降;过度施用农药,破坏生态防护功能,增加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土壤中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风险增大;滥用饲料添加剂,催生速生畜禽,不仅使肉类品质降低,而且使食用者、周围环境遭受类性激素物质的污染;畜禽养殖排泄物随养殖规模大幅增加,污染周边水体和大气环境;农用塑料薄膜大幅增加,废弃或破损的农膜污染土壤、污染农村居住环境;秸秆焚烧污染大气、浪费资源;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污染生态环境。
生活方面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村镇居住环境恶化,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明显。农民致富以后,用上了自来水,盖起了二层楼,自家院内追求干净整洁,装修上档次,而人畜粪便和污水直排现象日趋严重,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农业废物任意排放,致使农村小沟、小河、水塘淤积变黑发臭和漂浮物蔓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垛、畜禽乱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不少村镇住宅修建缺乏统一规划,布局散乱,居住环境变得既不美观又不卫生,污水淤积,成为疾病传染的温床。
生态方面的环境问题则体现在不恰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生态的破坏,造成生态功能的退化。过度耕种导致土地有机质降低,水土流失,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森林蕴含量和品质降低;河流广为污染,原有功能丧失,鱼虾等水生生物锐减甚至绝迹;生物链遭受破坏,对病虫害自然抵抗力减弱。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竹溪的化肥用量在2万吨以上,残留量在40%左右;农药用量90吨左右,40%的残存量;农膜用量在110吨左右,每年约10%的废旧农膜残留在土壤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农产品药残、重金属超标,危机食品安全;土壤中的残存量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二、农村环境的成因
一是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被排除在环境控制之处,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二是投入滞后。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经济体制的制约,基层政府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非常薄弱,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许多农村成为了污染治理的盲区和死角。三是宣传不够,由于受人力、资金条件限制,环保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还不够,环境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对生产、生活污染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四是能力不足。县环保局人员经费有限,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和人员、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存在污染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
三、改善农村环境的对策
政府要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改善水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来抓,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和“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的原则,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是破解农村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切实抓好以农村环境规划为前提,以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载体,以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以农村循环经济为基础,以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为首要任务,以农村环境执法监督为手段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一)加强环保宣传,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宣教工作的重点一直在城市,在农村还显得相当薄弱。在农村人群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应通过开展环境宣教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保护自已的绿水青山美好家园。充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大力宣传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护农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尊重农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循环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无害化、清洁生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二)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
实行乡(镇)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要有的放矢地对水源进行设点监测,对本行政区用水情况、废弃物、废水排放量,粪便利用率,废水处理情况及农村改水改厕等进行调查,为水环境整治提供第一手资料。把化肥和农药施用、秸秆处理、畜禽养殖等活动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自觉的污染防治纳入当地政府政绩考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开展乡(镇)环境质量考核,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将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乡镇环保办公机构,配备环保专兼职人员,并在每一个村设立环保工作联系人,及时传达政策,反馈信息。对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三)加大农村环境管理的投入力度。首先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人力、物力、资金、税收、金融贷款等方面适当倾斜,鼓励和提倡基层组织、企业及个人自觉进行环境整治和维护活动,在道路建设、改厕、建沼、河道砌坎、植树造林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大力推广土壤改良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环保技术。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的硬件投入,因地制宜,修建小型污水处理池和垃圾池,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综合防治农村生活污染。
(四)加强饮用水源、河流和山林的环境保护。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禁排区、禁养区。各乡镇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源保护区,抓紧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建立好水源保护区档案。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防止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源保护区,严肃查处危害饮用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快实施农村改水工程,切实改善农村饮水质量。制订饮用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和食品安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综合利用生物资源。积极分争取和组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计划项目和国家大中型养殖企业沼气工程项目,探索解决养殖污染问题。
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活动,改善农村生活生态环境。以“百里长廊”建设为示范,将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四清四改”为抓手,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私搭乱建、改路、改水、改圈、改厕,有效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改善人居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对策 环境问题 治理 农村
一、农村的环境现状
农村环境问题呈现面广、点多、污染来源复杂的特点。归纳起来可分为生产、生活、生态3个方面。
生产方面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是:过量施用化肥,剩余化肥成分排入河、库,造成农村水体污染,河、库、塘水质下降;过度施用农药,破坏生态防护功能,增加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土壤中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风险增大;滥用饲料添加剂,催生速生畜禽,不仅使肉类品质降低,而且使食用者、周围环境遭受类性激素物质的污染;畜禽养殖排泄物随养殖规模大幅增加,污染周边水体和大气环境;农用塑料薄膜大幅增加,废弃或破损的农膜污染土壤、污染农村居住环境;秸秆焚烧污染大气、浪费资源;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污染生态环境。
生活方面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村镇居住环境恶化,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明显。农民致富以后,用上了自来水,盖起了二层楼,自家院内追求干净整洁,装修上档次,而人畜粪便和污水直排现象日趋严重,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农业废物任意排放,致使农村小沟、小河、水塘淤积变黑发臭和漂浮物蔓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垛、畜禽乱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不少村镇住宅修建缺乏统一规划,布局散乱,居住环境变得既不美观又不卫生,污水淤积,成为疾病传染的温床。
生态方面的环境问题则体现在不恰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生态的破坏,造成生态功能的退化。过度耕种导致土地有机质降低,水土流失,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森林蕴含量和品质降低;河流广为污染,原有功能丧失,鱼虾等水生生物锐减甚至绝迹;生物链遭受破坏,对病虫害自然抵抗力减弱。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竹溪的化肥用量在2万吨以上,残留量在40%左右;农药用量90吨左右,40%的残存量;农膜用量在110吨左右,每年约10%的废旧农膜残留在土壤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农产品药残、重金属超标,危机食品安全;土壤中的残存量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二、农村环境的成因
一是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被排除在环境控制之处,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二是投入滞后。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经济体制的制约,基层政府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非常薄弱,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许多农村成为了污染治理的盲区和死角。三是宣传不够,由于受人力、资金条件限制,环保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还不够,环境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对生产、生活污染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四是能力不足。县环保局人员经费有限,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和人员、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存在污染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
三、改善农村环境的对策
政府要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改善水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来抓,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和“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的原则,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是破解农村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切实抓好以农村环境规划为前提,以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载体,以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以农村循环经济为基础,以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为首要任务,以农村环境执法监督为手段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一)加强环保宣传,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宣教工作的重点一直在城市,在农村还显得相当薄弱。在农村人群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应通过开展环境宣教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保护自已的绿水青山美好家园。充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大力宣传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护农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尊重农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循环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无害化、清洁生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二)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
实行乡(镇)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要有的放矢地对水源进行设点监测,对本行政区用水情况、废弃物、废水排放量,粪便利用率,废水处理情况及农村改水改厕等进行调查,为水环境整治提供第一手资料。把化肥和农药施用、秸秆处理、畜禽养殖等活动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自觉的污染防治纳入当地政府政绩考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开展乡(镇)环境质量考核,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将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乡镇环保办公机构,配备环保专兼职人员,并在每一个村设立环保工作联系人,及时传达政策,反馈信息。对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三)加大农村环境管理的投入力度。首先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人力、物力、资金、税收、金融贷款等方面适当倾斜,鼓励和提倡基层组织、企业及个人自觉进行环境整治和维护活动,在道路建设、改厕、建沼、河道砌坎、植树造林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大力推广土壤改良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环保技术。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的硬件投入,因地制宜,修建小型污水处理池和垃圾池,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综合防治农村生活污染。
(四)加强饮用水源、河流和山林的环境保护。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禁排区、禁养区。各乡镇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源保护区,抓紧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建立好水源保护区档案。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防止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源保护区,严肃查处危害饮用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快实施农村改水工程,切实改善农村饮水质量。制订饮用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和食品安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综合利用生物资源。积极分争取和组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计划项目和国家大中型养殖企业沼气工程项目,探索解决养殖污染问题。
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活动,改善农村生活生态环境。以“百里长廊”建设为示范,将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四清四改”为抓手,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私搭乱建、改路、改水、改圈、改厕,有效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改善人居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对策 环境问题 治理 农村
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评价体系构建2021-08-27
- 浅谈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故障维修2021-08-27
- 浅谈医院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2021-08-27
- 浅谈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应用2021-08-27
- 浅谈WiFi智能灯光控制系统设计2021-08-27
-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2021-08-27
- 浅谈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2021-08-27
- 浅谈历史教学学生责任意识培养2021-08-27
- 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质...2021-08-27
-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2021-08-27
- 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2021-08-27
- 广播电视台站会计信息真实性...2021-08-27
- 自媒体下旅游企业营销对策2021-08-27
- 农业科技期刊办刊水平提升对...2021-08-27
- 当前“微腐败”主要表现及治...2021-09-06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存...2021-09-13
- 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2021-09-13
- 经营城市理论思考及对策2021-09-13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2021-09-15
- XX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2021-09-16
-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2021-09-13
- 对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问题...2021-09-25
- 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2021-11-12
- 解决环境问题需处理好十个方...2021-12-29
- 《学习时报》:环境问题的实...2022-02-23
-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2021-08-27
- 以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为路径,...2021-08-27
-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2021-09-13
- 依法治理年度工作总结2021-09-15
- 电力公司依法治理典型材料2021-09-23
- 对提升城市社区依法治理水平...2021-09-24
- 认真落实依法治理稳&nb2021-09-24
- 用治理、善治理论解读现代海...2021-09-25
- 取消农业税后我国乡村治理结...2021-09-27
-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治理结...2021-09-27
- 年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2021-08-27
- 全市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上党...2021-08-27
- 全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2021-08-27
-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助推农村经...2021-08-27
- 农村税费改革论文2021-09-09
- 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会...2021-09-10
- 乡镇政府该如何抓好农业和农...2021-09-13
- 县域突破暨农村经济工作座谈...2021-09-14
- XX市2004-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2021-09-14
- 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2021-09-1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