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对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2-19 15:03:20 浏览数:

    当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在取得中央银行专项票据之后如何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信合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信合人才队伍,而培养高素质的信合人才队伍,核心是构建一个既科学严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育人、用人、管人新机制。

  一、以培养为切入点,构建全新的育人机制

    建立与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是新时期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非常细致、严密的人事管理科学。只有从培养机制入手,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育人氛围。     (一)竞争育人。竞争产生压力,竞争引发动力,竞争激发活力。要打破论资排辈的干部任用机制,坚持以业绩论英雄,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优化组合,标准线淘汰,建立能者上、庸者下、以人为本、用人唯才的用人机制,进一步增强干部员工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竞争向上的意识,促使干部员工自我加压、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从而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激励育人。激励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期望,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还取决于所在组织或社会给予的承认和报偿,若没有这样一种激励对人的积极性和工作业绩进行保护和鼓励,个人和群体的努力就得不到强化,久而久之就会助长平庸无为。因此,农村信用社人才激励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讲,应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准确评价各岗位的劳动强度和复杂程度,合理界定贡献大小,积极探索以员工岗位工资与贡献大小挂钩的利益分配机制,实行工效挂钩,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二是建立合理的责任激励机制。在合理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强化监督考核,除正常的制度考核外,着重对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对个人考核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政治考核与业务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意见相结合、现实表现与发展潜力相结合的原则,准确评价人才作用发挥情况。三是建立合理的职务晋升机制。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经营业绩和实际贡献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选拔一批思想素质高、业绩突出和有战略眼光的优秀年青干部进入领导班子。     (三)培训育人。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当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的层次会随之提高。在物质利益基本满足,要面对体制改革、下岗裁员的今天,与物质奖励相比,大家更愿意选择参加一定量培训的形式来作为应得的奖励,提高自身的含金量,以求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培训已成为干部员工最大的奖励和福利。基于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类型群体的特点,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一是岗前培训。凡新录用的员工,上岗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入社思想教育、金融基础知识、金融法规、临柜业务知识等课程的岗前脱产培训,坚决做到不培训不发上岗证,培训不及格不上岗,从而从“源头”上堵住人才资源培养与开发利用上的漏洞。二是专业培训。每年要制定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对象、培训责任部门“四明确”的年度培训计划,按照“干什么学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信贷、科技、财会、综合等不同专业类别的不同员工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等“应知、应会、应能”教育的基础上,围绕产品营销策略、客户经理成功要素、现代金融理论与实务等热点课题进行培训。三是管理层培训。对各级信用社领导班子,要强化领导科学与现代化金融管理经营模式、国际惯例与国际金融发展趋势以及科技知识的培训,促使他们不仅成为业务带头人,而且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科技型的职业管理者。     二、以择优为基本点,构建全新的用人机制     (一)创新选任机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和完善干部任用办法,是人事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农村信用社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创造出最佳的人才效益。在一般员工的选用上,要实行双向选择,真正实现“兵选将”、“将点兵”,以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干部的选用上,要破除“论资排辈”、“唯文凭论”、“任人唯亲”的观念,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将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引入改革中,一以过去的“相马”为“赛马”,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推行干部公开竞聘上岗,真正让那些德才兼备、懂业务、善管理、业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     (二)优化交流机制。干部交流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行干部交流制度,有利于抓住干部的最佳使用期,不断把干部的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更好地激发和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能起到锻炼干部的目的。干部交流可通过异地调动、挂职锻炼、到基层信用社(联社)任职等形式,提高其驾驭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建立考评机制。建立科学合理、激励作用强、可评可考的机制,是激励、鼓舞和鞭策干部员工“想事、干事、成事”的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岗位特点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按照科学、可行、持久的原则,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管理方法。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考核原则,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入手,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做到不凭印象凭实绩,不论资历论能力,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每个干部员工,并充分发挥每个干部员工的潜在能力,从而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用人机制。     三、以监督为着力点,构建全新的管人机制     (一)建立分级监控机制。要从加强内部监督入手,将防范措施、监控对象及职责以制度的形式落实到每个单位、部门、岗位、员工,从而建立了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要构筑七道风险防线屏障,即建立以会计、出纳、信贷人员为主体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操作防线;落实信用社主任、分社主任、储蓄所负责人按规定的管理防线;强化信用社监事长、专设监审人员在履行好职责的同时,对前二道防线的再监督防线;构建县级联社财务、业务、人事、保卫等相关职能部门对负责的工作有目标、有重点的垂直检查防线;完善县级联社监事长、监审部门在履行好自身监督职责的同时,对前四道防线进行再监督防线;推进地级联社财务、业务、人事、保卫等部门对归口管理的各个部门履行工作职责进行再监督防线;打造地级联社监事长、监审部门对县级联社监事长、监审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防线。通过构筑七道风险防线屏障,构建全新的管人机制。     (二)建立社务公开机制。要紧紧围绕业务经营管理的难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焦点,积极推行社务公开。重点公开人员使用、干部竞聘、信贷发放、财务开支等情况,增强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要把金融服务的内容延伸到社会服务领域,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村务公开栏、网络、热线电话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多手段向社会公开信用等级评定条件、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条件、贷款程序和利率等,把广大干部员工的行为置于广大农民、个体工商户、企业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     (三)建立程序规范机制。建立程序规范机制是农村信用社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在信贷管理上,要建立信贷审批委员会和贷款咨询委员会,实行集体决策、集体审批,杜绝少数人决策的现象;在财务管理上,要成立财务审批小组,对大额费用开支实行逐级审批,并公布于众,接受职工监督,消除各类“人情贷款”、“关系贷款”等行为;在大额物品采购上,要采取由财务、监审、办公室人员等部门组成的采购办公室,实行集体采购,货比三家,以质论价;在基建项目建设上,实行公开招标,工程预决算与审计部门审计后方可列账。通过建立程序规范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而且还可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产生的决策失误和道德风险。    相关热词搜索: 人力资源管理 农村信用社 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