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的挑战及中国的应对战略(刘江)
尊敬的会议主席,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感谢英国政府主办本次能源与环境部长圆桌会议,并提供良好的服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已经生效十年,《京都议定书》刚刚生效一个月,值此之际召开这一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很高兴能参加本次会议,并就21世纪的挑战这一话题发表我的看法,与大家共享。
主席先生,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必须面对的挑战,因为越来越多研究和观测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已经给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中国科学家的初步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继续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将以负面为主。
主席先生,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目前的发展水平仍较低,而且区域、城乡间发展很不平衡。2003年,中国人均GDP为1090美元,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9%左右;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60%左右,且仍有2900万人均年收入低于77美元的贫困人口;中国人均商品能源消费量仅为0.91吨标油,尚有2000多万边远地区农村居民没有用上电。未来中国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不可避免地增加能源需求量,从而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煤炭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67%。尽管我们在改变能源结构方面做了认真的努力,但是由于资源可获得性和市场规模的制约,在今后的能源供应中,中国仍然将长期大量使用煤炭。这种情况使得中国的能源碳强度相对较高,增加了我们减少碳排放增长的难度。
另外,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城市化进程仍将持续多年。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改进速度的限制,加上产业全球化分工的影响,中国的能源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提高能源效率的任务很重。
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表明,在中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消费方式下,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水平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费必然达到较高的水平。世界上目前尚没有既有较高的人均GDP水平又能保持很低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先例。中国面临开创可持续发展的消费和生产新模式的挑战。
主席先生,
作为一个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中国政府认真履行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承担的具体义务。中国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经国务院批准,已于2004年11月正式提交《公约》缔约方会议。此外,中国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正在着手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用以指导未来几十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
为充分利用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提供的机会,中国政府成立了由相关部门组成的清洁发展机制国家审核理事会,并于2004年6月30日发布实施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项目申报和许可程序。目前已经正式批准了两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还有许多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主席先生,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包括节能优先,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多元化,加强环境保护,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为重点的能源发展战略。2004年11月,中国政府公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我们的目标是要通过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尽快地扭转近年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 的趋势,使2010年中国的GDP能源强度从2003年的2.68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25吨标煤/万元,使同期的年均节能率达到2.2%,并争取在2010-2020的十年中把年均节能率进一步提高到3%,使2020年的能源强度下降到1.54吨标煤/万元。
中国政府进行了长期的努力,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今年2月28日,中国已经正式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支持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国政府认真引进先进风能技术,进行了许多项技术示范工程,推动风电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还开展了十万千瓦级风电场特许权的试点工作,用市场手段促进风电的发展。
为了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发电对煤炭需求的增长,中国政府对核电发展的政策进行了积极的调整,制定了加快核电发展的规划。在今后20年内,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上核电发展最快的国家。
主席先生,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我注意到在今后两天里,来自二十个国家的能源环境部长及有关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工商企业界的代表将就低碳发展政策、低碳技术、低碳技术的投资、以及国际合作等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气候变化问题给中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国际社会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环境公约,更是经济公约、发展公约。中国主张应坚持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各项基本原则,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世界各国都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采取行动,发达国家要率先采取减排行动,认真履行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指标,并在今后谈判中确定2012年后应达到的具体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家则应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同时,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的发展道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中国在保证能源安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愿意与国际社会共同探讨适合各国国情并能充分调动各国积极性的对付气候变化问题的各种办法。
主席先生,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对减缓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充分重视,但是如何适应气候变化,是摆在各国面前同样重要的课题,这一问题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密切相关。我们注意到适应气候变化问题不是本次非正式会议的重点,希望今后能在适应性领域加大研究和行动的力度。
主席先生,
中国主张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技术开发与转让的重要性。迎接气候变化的挑战,最终要依靠科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问题的关键不是缺乏技术,所缺乏的是这些技术扩散和转让的机制。目前,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不能采用先进的、有益于保护气候系统的技术,则落后技术下造成的温室气体高排放特征就会在几十年内存在。我们不能失去这个保护气候系统的最佳机遇,要以创新和改革的理念来推进技术开发和转让,这将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突破口。
主席先生,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离不开有效的国际合作。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发展核电是中国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
中国将长期把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作为国际合作的重点。节能合作的领域将包括工业、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用能的各个方面。我们对在应对气候变化框架下开展节能技术研究与开发、节能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以及相关政策推动、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持积极的态度。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设备制造技术落后,基本依赖进口。尽管国家采取了税收、价格、法律等许多措施进行推广,但其发电成本还无法与常规发电方式竞争。目前,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专利主要由发达国家掌握或拥有,高额的技术转让费用阻碍了这些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欢迎发达国家采取措施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向中国转让和实现设备制造本地化。
核电是清洁能源,发展核电建设,同样服务于低碳经济。中国在今后二十年中将可能是全球最有前景的核电站建设市场之一。我们希望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实现中国的核电自主化。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积极寻求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国情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应尽的努力。
谢谢大家!
作者为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部长。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办
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2篇,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军...2021-08-27
- 对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国...2021-08-27
- 学习《中国共产党军队党建设...2021-08-27
-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军队党...2021-08-27
- 中国梦少年梦演讲稿2021-08-27
-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2021-08-27
- 庆祝伟大中国共产党诞辰99周...2021-08-27
- 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讲稿2021-08-27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2021-08-27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2021-08-27
- 气候变化与长三角城市水安全...2022-02-23
- 气候变化对水的影响评价(张...2022-02-24
- 科学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2022-02-25
-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客观分析减...2022-02-26
- 适应气候变化的公平问题(陈迎)2022-02-26
- 关注气候变化,保护蓝色地球2022-03-08
- 求职面试需要应对的十个问题2021-09-18
- 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相关文章:...2021-09-28
- 应对风险挑战保持奋斗存问题2021-09-28
- 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相关文章:...2021-09-28
- 竞争形势下社区经理素质与岗...2021-11-06
- 如何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2021-12-21
- 肉羊新产业开发应对问题思考建议2022-01-16
- 以“科学用能”来应对能源挑...2022-02-26
- 外向型企业汇率变动应对策略研究2022-03-30
- 公司周末篮球挑战赛活动方案2021-09-23
- 战略采购协议范本2021-08-27
- 余奕宏:西贝战略跑偏从“ILO...2021-09-08
-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2021-09-09
- 关于司法行政系统功能战略性...2021-09-25
- 战略管理座谈会发言材料:健...2021-09-28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八...2021-09-28
-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021-10-10
- 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经验材料2021-10-11
- 单位优化战略研究2021-11-06
- 企业集团战略性业绩考核体系构建20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