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
发布时间:2022-03-08 15:10:10
浏览数:次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馆际互借是文献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应注意文献信息的鉴别、馆际互借服务周期、图书馆工作人员观念的更新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7)07—0143—01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总量匮乏与资源浪费的矛盾都相当突出,针对这些状况,图书馆界意识到必须转变传统观念,调整工作重心,资源共享的思想也由此运用而生。馆际互借是文献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图书馆之间相互出借其馆藏图书,以满足读者的要求的图书馆业务工作。开展馆际互借工作是文献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共享,也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课题。
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在自动化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部分高校图书馆采用了馆际互借系统,服务范围扩大到国外,多种模式并存,服务内容增加。
馆际互借多种模式并存,采用馆际互借系统的高校图书馆,同时也接受传统的馆际互借方式。目前,馆际互借模式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传统的馆际互借工作,主要有纯手工方式、半手工方式和非标准的自动化方式三种工作模式。另一类为全方位的网络系统。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文献信息的鉴别
确定文献信息的准确性是完成文献传递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准确的文献信息被发往文献传递机构,结果往往是得不到所需的文献。这样一来一回就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读者及时使用文献。特别是对西文文献和一些小语种文献的鉴别,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检索工具来进行文献信息的确认。熟练掌握各种数据库、联合目录以及网络检索显得很重要。例如对于缩略刊名的鉴别,除一些手检工具外,数据库制造商通常将缩略和完整的刊名分别索引到其数据库中以提供给用户使用,如Medline,、Worldcat 和CSA等。对于一些有疑问的文献信息,最直接的办法是先和读者联系,以便确定文献的出处。因不同的索引信息形式被不同的数据库运用,易使读者混淆。鉴别文献还可以按照文献的学科领域来检索相应的数据库。因为数据库设计的检索途径大,都比较宽泛。如可根据题名、作者、出版年、出版社、国标号、关键词等不同途径检索。除检索数据库外,网络搜索引擎也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检索工具,信息收藏的范围十分广泛且可用年代非常宽广,常常能够帮助完成文献的鉴别。但是,如果所提供的文献信息缺少出版年代而且是多版本的书籍,其鉴别就比较困难了,惟一的办法恐怕是要和读者进行联系了。
2 馆际互借服务周期
馆际互借服务周期是一个直接影响满足读者需求的因素。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由过去相对被动地等待用户前来图书馆查找资料,转变成主动为读者服务,了解读者需求,在读者需要的时刻给予帮助。馆际互借服务周期便能体现这一点。在接到读者申请后,首先通过机读目录和其他联机目录确定馆藏,然后通过不同通讯方式向市内、国内和国外发出申请。市内申请(如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有专人去取文献。依据文献的馆藏状态,服务周期一般为2~7天;如向上海图书馆发出的申请,服务周期一般为5天;向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发出的申请服务周期为7~20天(包括借书)。对于需要从国外传递的文献,国外文献传递机构也都能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将所需文献传回。从该馆的馆际互借服务周期来看,还是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但随着馆际互借模式的转变,文献传递周期还可以缩短。以Ohio Link 的馆际互借系统为例, 它是将馆际互借系统与流通系统相融合,当用户在本馆馆藏中没有找到所需文献, 系统会提示其他馆藏。用户可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自行提交申请, 这样就省去了通过馆员提交申请的中间环节, 缩短了馆际服务周期。
3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
要增强文献资源共享意识,树立既为本校服务,又为全省高校服务的思想,搞好馆际互借工作。要清楚认识到馆际互借是弥补本馆馆藏不足的重要手段。任何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因各种因素,总有一些文献资料利用率低甚至没有被利用,而这些文献资料有可能是其他馆读者所需的;花一些经费去购置利用率不高的书刊,其经费支出总比通过馆际互借开销大,因此,开展馆际互借可说是互助互利的事情。此外,购置文献资料是为了使用,文献资源和机器设备一样,也有磨损,当它处于存贮状态时,会受到氧化、湿气侵蚀和霉菌等磨损;处于流通时,在翻阅中也会受到磨损;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文献老化,文献也会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价值。因此,只要有人使用,都应欢迎,使原有的投入充分发挥效益。另外,馆际互借,对方馆的读者在本馆借阅的文献资料,有些是本馆读者不用或暂
时不用的,而从对方馆借回的文献资料,每一份对本馆读者都是有用的,而且往往是立刻就要用的,因此要摆正互借关系,正确看待多出来的工作量。馆领导在管理上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4 设专职工作人员,把馆际互借工作真正开展起来
随着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时代的到来,馆际互借过程中文献传递效率的提高,终端用户可对联机目录、全文数据库、电子
期刊进行检索,提供文献商业性服务的出现,馆藏管理哲学已经从通过购买而拥有资料向通过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获取资料转移。人们越来越把馆际互借看成是图书馆常规业务活动的一个方面,而不再仅仅看做是本馆流通服务的一个附属和补充,偶一为之。因此,图书馆要将馆际互借工作作为专项业务来管理,要设立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专用计算机、扫描仪、传真机等设备。使工作人员有时间、有精力从事馆际互借工作和研究,有时间了解兄弟馆的馆藏情况,掌握为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服务和馆际借阅线索的过硬本领,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服务,提高他们利用馆际互借的积极性。
5 分工协作
各图书馆之间要加强联系,要进一步做好文献资源建设的协调、分工与合作工作。要加强电子文献、全文数据库建设,为上网提供服务,使各馆之间真正建立起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关系,使各馆文献建设达到较高的互借满足率和经费使用率。
[参考文献]
[1] [ZK(]黄江玲.试析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5). 相关热词搜索: 馆际互借 浅谈 图书馆 高校
摘 要:馆际互借是文献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应注意文献信息的鉴别、馆际互借服务周期、图书馆工作人员观念的更新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7)07—0143—01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总量匮乏与资源浪费的矛盾都相当突出,针对这些状况,图书馆界意识到必须转变传统观念,调整工作重心,资源共享的思想也由此运用而生。馆际互借是文献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图书馆之间相互出借其馆藏图书,以满足读者的要求的图书馆业务工作。开展馆际互借工作是文献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共享,也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课题。
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在自动化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部分高校图书馆采用了馆际互借系统,服务范围扩大到国外,多种模式并存,服务内容增加。
馆际互借多种模式并存,采用馆际互借系统的高校图书馆,同时也接受传统的馆际互借方式。目前,馆际互借模式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传统的馆际互借工作,主要有纯手工方式、半手工方式和非标准的自动化方式三种工作模式。另一类为全方位的网络系统。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文献信息的鉴别
确定文献信息的准确性是完成文献传递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准确的文献信息被发往文献传递机构,结果往往是得不到所需的文献。这样一来一回就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读者及时使用文献。特别是对西文文献和一些小语种文献的鉴别,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检索工具来进行文献信息的确认。熟练掌握各种数据库、联合目录以及网络检索显得很重要。例如对于缩略刊名的鉴别,除一些手检工具外,数据库制造商通常将缩略和完整的刊名分别索引到其数据库中以提供给用户使用,如Medline,、Worldcat 和CSA等。对于一些有疑问的文献信息,最直接的办法是先和读者联系,以便确定文献的出处。因不同的索引信息形式被不同的数据库运用,易使读者混淆。鉴别文献还可以按照文献的学科领域来检索相应的数据库。因为数据库设计的检索途径大,都比较宽泛。如可根据题名、作者、出版年、出版社、国标号、关键词等不同途径检索。除检索数据库外,网络搜索引擎也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检索工具,信息收藏的范围十分广泛且可用年代非常宽广,常常能够帮助完成文献的鉴别。但是,如果所提供的文献信息缺少出版年代而且是多版本的书籍,其鉴别就比较困难了,惟一的办法恐怕是要和读者进行联系了。
2 馆际互借服务周期
馆际互借服务周期是一个直接影响满足读者需求的因素。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由过去相对被动地等待用户前来图书馆查找资料,转变成主动为读者服务,了解读者需求,在读者需要的时刻给予帮助。馆际互借服务周期便能体现这一点。在接到读者申请后,首先通过机读目录和其他联机目录确定馆藏,然后通过不同通讯方式向市内、国内和国外发出申请。市内申请(如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有专人去取文献。依据文献的馆藏状态,服务周期一般为2~7天;如向上海图书馆发出的申请,服务周期一般为5天;向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发出的申请服务周期为7~20天(包括借书)。对于需要从国外传递的文献,国外文献传递机构也都能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将所需文献传回。从该馆的馆际互借服务周期来看,还是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但随着馆际互借模式的转变,文献传递周期还可以缩短。以Ohio Link 的馆际互借系统为例, 它是将馆际互借系统与流通系统相融合,当用户在本馆馆藏中没有找到所需文献, 系统会提示其他馆藏。用户可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自行提交申请, 这样就省去了通过馆员提交申请的中间环节, 缩短了馆际服务周期。
3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
要增强文献资源共享意识,树立既为本校服务,又为全省高校服务的思想,搞好馆际互借工作。要清楚认识到馆际互借是弥补本馆馆藏不足的重要手段。任何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因各种因素,总有一些文献资料利用率低甚至没有被利用,而这些文献资料有可能是其他馆读者所需的;花一些经费去购置利用率不高的书刊,其经费支出总比通过馆际互借开销大,因此,开展馆际互借可说是互助互利的事情。此外,购置文献资料是为了使用,文献资源和机器设备一样,也有磨损,当它处于存贮状态时,会受到氧化、湿气侵蚀和霉菌等磨损;处于流通时,在翻阅中也会受到磨损;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文献老化,文献也会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价值。因此,只要有人使用,都应欢迎,使原有的投入充分发挥效益。另外,馆际互借,对方馆的读者在本馆借阅的文献资料,有些是本馆读者不用或暂
时不用的,而从对方馆借回的文献资料,每一份对本馆读者都是有用的,而且往往是立刻就要用的,因此要摆正互借关系,正确看待多出来的工作量。馆领导在管理上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4 设专职工作人员,把馆际互借工作真正开展起来
随着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时代的到来,馆际互借过程中文献传递效率的提高,终端用户可对联机目录、全文数据库、电子
期刊进行检索,提供文献商业性服务的出现,馆藏管理哲学已经从通过购买而拥有资料向通过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获取资料转移。人们越来越把馆际互借看成是图书馆常规业务活动的一个方面,而不再仅仅看做是本馆流通服务的一个附属和补充,偶一为之。因此,图书馆要将馆际互借工作作为专项业务来管理,要设立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专用计算机、扫描仪、传真机等设备。使工作人员有时间、有精力从事馆际互借工作和研究,有时间了解兄弟馆的馆藏情况,掌握为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服务和馆际借阅线索的过硬本领,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服务,提高他们利用馆际互借的积极性。
5 分工协作
各图书馆之间要加强联系,要进一步做好文献资源建设的协调、分工与合作工作。要加强电子文献、全文数据库建设,为上网提供服务,使各馆之间真正建立起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关系,使各馆文献建设达到较高的互借满足率和经费使用率。
[参考文献]
[1] [ZK(]黄江玲.试析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5). 相关热词搜索: 馆际互借 浅谈 图书馆 高校
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浅谈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2022-03-09
-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评价体系构建2021-08-27
- 浅谈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故障维修2021-08-27
- 浅谈医院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2021-08-27
- 浅谈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应用2021-08-27
- 浅谈WiFi智能灯光控制系统设计2021-08-27
-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2021-08-27
- 浅谈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2021-08-27
- 浅谈历史教学学生责任意识培养2021-08-27
- 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质...2021-08-27
-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2021-08-27
- 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2021-08-27
- 图书馆2022年度工作计划怎么写2021-10-31
-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2021-11-11
- 论图书馆的竞争情报服务2022-03-08
- 高校图书馆人事改革2022-03-08
- 关于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的分析2022-03-08
- 图书馆;形象设计试论图书馆...2022-03-08
- RFID技术与图书馆2022-03-08
- 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2022-03-08
- 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2022-03-08
- 压紧压实高校纪委监督责任,—...2021-08-27
- 高校生社会实践报告2021-08-27
- 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情况汇报2021-10-06
- 涉农高校招生新闻传播策略探讨2021-10-18
- 高校教师优秀个人工作总结2021-10-19
- 高校评估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影响2021-10-27
- 选拔到农村基层锻炼的高校毕...2021-11-08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讲话稿2021-12-11
- 高校学生会主席先进事迹材料2021-12-13
- 高校建立高校预防和惩治腐败...2021-12-2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