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浅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发布时间:2022-03-08 15:21:14 浏览数:

(郑州轻工业学院 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文章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认为 :服务创新既是高校图书馆的永恒主题,又是其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还是制约其生存及 发展的关键环节,并从理念创新、资源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诸角度提出了创新的思 路。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0)01—0126—02

中国科学院曾写过“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强调要尽快建立 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骨干的国家创新体系,以作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和后 盾。从中可知,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社会化及服务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和义务。
1 高校图书馆建设创新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指示: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 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 体系,以建设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 科技资源,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亦论及: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学校应发挥、也必须发挥重要作用。北 交大书记王建国则讲到:大学自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担负着传播知识、保存知识、创造知识 的使命,不断地通过知识创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引领社会进步。可以说,创新是大学 命题中应有之意。

创新是人类活动的普遍行为,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对高校而言,当前信息资源日 益丰富,给图书馆带来了相应的变化。在“万花筒般不断转动”的庞杂的海量信息资源冲击 下,高校图书馆日趋信息资源数字化、传播载体多样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对象社会化 。这些变化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空间带来了新契机,也使其不得不突破传统服务的自身限制 ,在更新服务方式上下工夫,对繁杂无序的信息进行感知、捕获、分析、重组、传递及应用 ,为教学、科研提供新、快、精、准、深的服务。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创新经济时代。创新最根本的特征是“新”字,高校图书馆的技术、 资源、服务,均需有源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力,即“内在创新力”;而服务创新是 高校图书馆“内在创新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以隐性方式发挥作用并体现其存在价值。高校 图书馆的创新活动,须以理念创新为开端,资源创新为依托,技术创新为手段,服务创新为 目标,用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服务体系,为师生提供高知识含量的信息产品及优质高效的服 务。
2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举措
2.1 理念创新

创新理念是人脑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客观事物刺激下,自觉产生的改变客观事物现状的愿望和 意念。理念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其是内因,可决定超前的行动和实践。

理念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平等自由的服务理念。“平等”的出发点和归宿应立 足于“平等的提供和利用”,而不是“平等的限制和拒绝”。高校图书馆工作中要平等待人 ,一视同仁,以人为本,贯彻“一切为读者”、“为一切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的服 务宗旨,努力使信息服务社会化。②整体大局的服务理念。在分工协调的基础上,要避 免各自为政。重新组合后,采编部门,咨询人员需参与信息资源的收集,成为“网上信息标 引员”、“网上信息导航员”等新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人员。要求各馆员熟练掌握图书馆自 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大量先进技术和设备,用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服务读者。③ 特色超前的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工作中,要在占有信息资源以及信息资源二次至多 次开发、深加工上做文章,实现资源的超前多次开发与综合信息服务,使服务效能最大化 、服务投入最小化、服务角色最亮化、服务体系最优化。还要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专业优势 ,实行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开发特色信息产品,提供特色服务,做到“人无我有”、“人优 我优”、“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由“面面俱藏”转变为“特色收藏”。在服务中要 紧密跟踪信息需求、信息资源及信息行为,形成“移动目标服务”理念。
2.2 资源创新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不再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垄断”者及“专利”人,正由“文献传 递”向“知识传递”转化,由文献单元对象向知识单元对象转型,由人与物的管理向信息与 知识的管理转变,信息资源要求多样化。高校图书馆可根据本馆的主要读者群需要,以及馆 藏基础系统文献资源布局,采取如下举措:①载体由一元至多元共存。在高校馆藏文献信息 资源建设方面,可由传统的单一纸质文献、现代的数字化文献及网络文献等多种载体并存。 纸质文献藏期久长,但易损耗;网络文献信息量大,更新快,数据库密度高、容量大,可无 损耗重复使用,各有短长,可以互补。②开放共建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应走出资源建设上 “争大求全”的误区,变为突出特色,合理布局,联合协作,由封闭走向开放,与相关企业 及兄弟邻馆间多方合作,全时空,全方位服务创新,实现知识“大同”的理想。③传统与特 色文献并重。为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采集具有教育性、学术性、专业性、先进性、系统性 、完整性的传统纸质文献资源是完全必要的。同时,也要为师生提供创新的特色服务。特即 特别、特有或惟一。譬如,根据本校学科需要,收集最新技术信息、分析软件、科研软件, 编制二三次文献,自建学科知识库、特色资源库,形成特色馆藏。
2.3 技术创新

为给高校师生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利用环境,图书馆须创造良好的系统运行环境 。首选的集成管理系统,必须是最优秀的、具国际先进水平的、有中外文字处理功能的,以 确保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信息服务中的中心地位。网络操作系统配置须能充分支持互联网、局 域网、广域网,支持服务器/客户机的网络结构。技术人员须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与计算机水 平,能维护和开发系统,可提供实时、动态的数据库在线管理,使高校图书馆从教研活动的 后台逐步走向前台。
2.4 服务创新

据国外统计,科研人员查阅文献资料的时间,要占据整个科研活动时间的30%~50%。高校教 师阅读特点表现在研究型、应用型、学习型3个方面;学生阅读特点则为实用型、功利型、 学习型。为节省师生们在教、学、研各方面查询与阅读的时间,高校图书馆应根据不同类型 读者群的特定需求提供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相应“套餐”式新型服务。①服务功能创 新。高校图书馆在创新服务中所发挥出的重大作用,不在于信息资源的储量,而主要取决于 其搜集、整理及提供出知识信息的能力。知识信息已成为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部分,是高 校图书馆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也是其获取竞争优势的发展之源。显性知识、编码知识对创造 性的生产作用并不大,而隐性知识传播与创造是高校图书馆知识创新的关键所在。为此,要 推行学科馆员服务,实行“跟踪服务”,及时掌握高校教学研动态,定期编制专题资料。收 集到的信息源经馆员筛选、鉴别、分析、整合、加工后,可使知识从资源转化为资本,形成 实际生产力。②服务手段创新。高校图书馆除保持传统的服务内容外,还应开展网络参 考咨询、虚拟参考咨询、在线参考咨询,并为远程教育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咨询服务。譬 如,电子邮件、网页表单、在线聊天、建立图书馆员博客等。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实 行电子化媒体信息的揭示,以适应高校师生读者阅读媒体的多样化要求。③服务方式创 新。高校图书馆除与师生面对面、书面、电话等传统服务方式外,可利用电子公告提供事项 通知,进行实时报道、全文显示等方式的定制服务。另外,可开展手机客户信息服务,为广 大师生提供新书查询、预约、续借、还书提醒等服务。还要创建“用户门户”,“专业领域 信息平台”,由经营资源向经营服务转变,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化。如送书服 务、跟踪服务、调查服务等。同时,通过互联网可扩展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服务方式。如电 子邮件服务、网络寻航、广域信息服务、电子论坛、多媒体浏览、WEB表单服务等。使读者 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得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④服务产品创新。 即改进与延伸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开展特色服务,如郑州轻工业学院在订购中国知 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的同时,自建《教学参考书数据库》、《轻院硕士论文数据库》、《 外文期刊目录数据库》、《馆藏随书光盘数据库》等各种数据库,提高服务产品质量,把图 书馆员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使图书馆成为高校的物质生产部门,满足师生教学科 研各方面需求。馆藏信息资源中,含实体馆藏、虚拟馆藏、共享资源、文献资源揭示及传递 服务。要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产品由传统扩展至“多元化信息”,并提供舒适的馆内环境、 先进的计算机、优化的网络服务系统、光电阅读设施等,逐渐创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品牌。 
3 结束语

创新是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之本、成长之基、发展之源。只有服务创新,才能提供特色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高校图书馆为要实施名牌战略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创出 自己的品牌,在同行业中形成差别优势,则须不断提高自主的创新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平忠.现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本内涵[J].图书馆学研究,2004,(3).
[2] 邵红灵.服务创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现实选择[J].高校图书情报, 2004,(6).
[3] 余东风.高校图书馆专业化服务与学科馆员[J].图书馆论坛,2007,(8).
[4] 陈芳.论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
[5] 李德玲.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5,(5).

相关热词搜索: 图书馆 高校 创新 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