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图书馆人文环境的构建
(益阳市党校图书馆,湖南 益阳 413000)
摘 要:阐述了图书馆人文环境内涵,认为物质人文环境 的均衡发展、人文思想文化的发扬光大、制度环境的健全规范是构建和谐图书馆人文环境的 主要途径。
关键词:和谐;图书馆;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8)19—0178—02
1 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内涵
人文环境在不同的角度和视野中有不同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图书馆人文环境相对来 说是一种狭义的人文环境,是图书馆管理者、馆员、读者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直接和 间接的关系、影响、权利、义务等因素的总和。对于广大公众而言,良好的图书馆人文环境 是享受知识/信息自由权利的重要前提,而对图书馆本身来说,是吸引读者、实现社会效率 最大化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而,图书馆人文环境又 可理解为“图书馆为了最大限度实现其自身服务功能而构建的渗透了人文理念的各种环境形 态”。它以感人和直观的形式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会情绪与心理状态,使人们走进图书 馆便能感受到其中的关心和关爱,体会到其中的温馨和愉悦。图书馆是面向社会的文化服务 机构,其人文环境的范畴很广,主要包括了服务环境、制度环境、工作环境、人际环境、语 言环境和舆论环境等〔1〕。
2 和谐图书馆人文环境的构建
2.1 构建均衡的物质人文环境,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物质环境是图书馆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物质环境的人文关怀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高对 人文环境构建的认识,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在物质硬环境建设基础上尽可能溶入多的人文 理念,使图书馆内外(周围)环境设施充分凸现“人性化”,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二是树立 图书馆事业整体观。在图书馆建设数量上,其覆盖率起码不低于“每5万人拥有一所图书馆 ,人均藏书不少于3册,辐射标准不超过4km”的国际图联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公共图书馆 标准,在国外很多国家都早优于这个标准。尽管网络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对于广大农村来说 并未普及,加上人们世代习惯了纸质媒体阅读,虚拟的环境不能给予实实在在的自由的人文 意境。图书馆高雅的文化气息、宁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和免费服务,无疑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深圳图书馆之城”、“一公里文化圈”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了公众仍然需要图书馆,离 公众身边越近越容易得到认可和利用。
2.2 发扬光大图书馆人文思想文化,服务活动处处展现人文精神内涵
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悠久,人文思想文化底蕴深厚。早在1642年时任德国马萨林图书馆长的诺 德,G(1600~1653)就提出了“向一切愿意来馆学习的人开放”的办馆宗旨。之后又有一 位被称为近代图书馆学理论创始人的来布尼茨,GW(1646~1716)认为:“图书馆的头等重 要任务是想方设法让读者利用馆藏,为此必须配备完整的目录”。他主张尽可能延长开馆时 间,不要给图书出借规定太多的限制〔2〕。还有后来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和 中国历代图书馆人倡导的“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等等这些传统的人文思想文化 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光大,需要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从服务理念、服务行为和 服务氛围上处处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内涵。
2.2.1 服务理念上突出公益性。图书馆作为公益文化机构,首先要突出“公益”二字,“ 公 益”就意味着享用图书馆资源不用花钱,这是图书馆必须坚持的原则,在很多人还不完全了 解图书馆免费服务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在我国的“新图书馆运动”中某图书馆有 这样一则广告:“图书馆是为你们每人预备的地方,爱研究学术的请进来!爱看新鲜小说和 有趣味图画杂志的请进来!想求清静读室和精神愉悦的请进来〔3〕!”这亲切的广 告词把图书馆的人文理念更加具体化,在今天的“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仍值得推广。
2.2.2 服务行为上坚持开放、平等、自由和助人的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 馆 宣言》中指出:“公共图书馆应随时都可以让人到馆,它的大门应当向社会上一切成员自由 地、平等地开放,而不管他们的种族、肤色、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地位和教育 程度〔4〕。”这是公共图书馆平等精神的权威论述,是世界公共图书馆的行为准则 ,中国的公共图书馆也不能例外。深圳公共图书馆、广东中山大学图书馆等对所有用户一视 同仁,没有等级区别的服务,全部免费服务,注重细节和服务多样化,极力推行人性化服务 的一系列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在国内外图书馆界受到好评。是我们许多图书馆学习的典范。
2.2.3 服务氛围上显现温馨与和谐。图书馆人是营造良好人文环境的主体,应时刻注重自 己的文化、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强化协作意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 读者意识创新意识。在馆内形成团结协作、共同进取,相互关心帮助、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和 谐氛围及良好的组织文化。为读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给读者以和蔼可亲又充满人文关怀 的感受。让读者在图书馆不仅能增长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愉悦身心。
2.3 健全制度环境,体现人文准则
制度环境是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
2.3.1 宏观上需要国家权力机关颁布《图书馆法》,从图书馆事业的全局出发,对中国图 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全面规划,明确图书馆的权利与义务,使图书馆的权利得到有效 保护的同时,又对图书馆的义务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和监督。
2.3.2 中观制度层面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学会的作用。我们应该好好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 合中国国情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现状,制定一些类似于美国的《图书馆权利议案》、《知识 自由声明》等非正式制度,把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更加具体化,行为准则更加细致化、严格化 ,从而更增加图书馆人的行业自律意识,从灵魂深处真正认识“图书馆知识/信息自由”的 含义,认识图书馆人文事业的“人文”所在。
2.3.3 微观制度层面各图书馆要在遵循宏观、中观制度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本馆实际能充 分 发挥本馆图书馆功能的各项充满人文关怀的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首问负责 制》、《读者借阅制》、《读者参与馆务制》、《读者权利公示制》等等。这些制度不是简 单的命令条文,而是以图书馆职业精神、人文理念来对图书馆本质作的深刻揭示,以一种文 明取胜的价值观念、精神境界、理想追求,让全体馆员信服、感动、进而认同。突出一种卓 越的制度文化,有催人奋进,挖掘个人潜能、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能激化馆员 的思维与创新。对读者服务的规章制度始终彰显“开放”、“平等”、“公正”、“公平” 和“自由”的人文理念,这就是图书馆制度人文准则的充分体现。
“理念的落后表现为精神意义上的落后,而制度的落后表现为实践理性意义上的落后” 〔5〕。健全图书馆制度环境,体现人文准则是践行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础,也是图 书馆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 张英.迈入人文的殿堂——图书馆人文环境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5,(1) : 24~25.[ZK)]
[2] 蒋建林.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图书馆, 2004,(1):30~34.
[3] 刘滋恒.余训培.“新图书馆运动”的精神实质——对图书馆的“民众”反思[ J]. 图书馆,2005,(5):1~4.
[4] 瞿喜保.解读图书馆“以人为本”[J].图书馆,2007,(4):43~45.
[5] 李峰.用法律保障促进深圳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J].图书馆,2007,(40):48~ 51.
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石油行业电气自动化体系构建...2021-08-27
- 在平等中构建和谐社会2021-09-17
- 构建和谐社会三题2021-09-17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21-09-17
- 构建和谐社会需消除目前所存...2021-09-17
- 构建和谐社会与高中地理教学2021-09-17
- 抓信访工作构建和谐社会2021-09-19
- 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2021-09-20
- 构建和谐社会研计班讲话2021-09-20
- 构建和谐管理理念,引领学校...2021-09-22
- 优化人文环境加快农村发展2021-09-23
- 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2021-08-27
- 图书馆2022年度工作计划怎么写2021-10-31
-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2021-11-11
- 论图书馆的竞争情报服务2022-03-08
- 高校图书馆人事改革2022-03-08
- 关于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的分析2022-03-08
- 图书馆;形象设计试论图书馆...2022-03-08
- RFID技术与图书馆2022-03-08
- 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2022-03-08
- 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2022-03-08
-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和谐社会吗?2021-09-08
- 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2021-09-17
- 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2021-09-17
- 公平与公正——引领和谐社会构建2021-09-17
- 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021-09-17
- 街道关于建设和谐社区的做法2021-09-22
- 试解和谐社会研究三个实践难题2021-09-22
- 在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工作会议...2021-09-23
- 在全县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工作...2021-09-23
- 交通安全: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202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