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专自然地理教学策略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思想的指导下,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专地理内容根据知识属性可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那么针对中专自然地理特殊的自然属性,我们该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呢?本文对中专自然地理内容体系做了研究,并依据自然地理的内容和特点,对中专自然地理教学策略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在地理新课程通过实验进入全国推广的时期,我国地理教育专家以及从事地理教学的广大一线工作者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地理教学策略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中专地理内容根据知识属性可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那么针对中专自然地理特殊的自然属性,我们该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呢?
一、自然地理教学中的问题
中专自然地理主要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组成,涉及了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其知识结构大致呈“总-分-总”式,从整体到局部地展现了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本人通过查阅文献和实践调查,发现目前中专自然地理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概括如下:
(一)不完善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倡导讨论、活动、探究式教学过程,但目前在新课程的地理教学中还存在很多无效现象。如:把“小组合作”变成了“小组合坐”,看似热闹却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使“探究”有名无实;某些教师打着自主学习的旗号,一味强调学生自主,将新课程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变成了一切迁就学生。
(二)单一的教学策略
在地理教学中老师都会进行教学设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学策略使用单一,具体表现在教学方式的单一、教学环境的单一、教学媒体的单一,这使很多新的教学方式都流于表面,不能收到实效。
(三)较弱的实践能力
虽然新课程虽倡导学生多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但在现实中大部分学校依然受应试教育影响,加上学校资金有限,从而限制了实验课的开展,地理实验课不受重视,学生的课内动手能力比较差,也逐渐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中专自然地理教学策略设计
(一)走进自然式教学
地理课程中标准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作为地理教学的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走进自然,就是让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尝试进行地理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地理调查等。走进自然地理式地理教学策略主要是地理实验观察,它包括空间上的定位观察、越野观察;时间上的长期观察、连续观察和即时观察等。
案例1:连续观察实验设计
地理第一章就是自然地理地球运动,因此教师可从开学伊始指导学生观察太阳的运动,树影的变化,星空的变化,使学生在观察中自发探讨地球运动的规律;
实验名称:寻找地球运动的证据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过程:1、将学生分组,一般6—8人一组;
2、学生小组内分工,分别记录每日树影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每日日出的时间等;
3、观察时间持续大约两星期,最好跨越一个秋分日,老师定期进行检查指导;
4、学生总结实验记录,教师联系学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总结地球运动的规律。
(二)模拟自然式教学
自然地理中多为揭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及成因,模拟自然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物体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切身体验物体的运动,揭示其规律。模拟自然式教学策略的实现途径有:
1、运用替代材料模拟客观实体。在运用材料替代模拟时应注意的是摈弃非本质因素,把研究对象从客观实体中抽象出来。如海洋与陆地气温日较差对比中,海水可用淡水代替,但在讲解海水的盐度时就不能选淡水。
2、解释某些行为特征而建立模拟。自然地理中物质的运动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将抽象的事物变成学生可视的,可感知的,那么就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地转偏向力一直都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难点,但可用模拟的方式大大降低教与学的难度,即在转动的地球上滴一滴红墨水,将水痕扩散的方向就可以来模拟地转偏向力。
3、对运动过程的模拟。学生亲历物体运动的过程,见证运动后的结果,加强对物体运动过程的理解。如不同沉积物的沉积顺序,可以将粗细不一的沙粒、土、玻璃珠置于塑料瓶中,摇晃,看其沉积顺序。
4、运用多媒体模拟地理过程,演示地理规律。
案例2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
地球自转的周期中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一直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那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把自己比作地球,以前排某同学为太阳,最后一排的同学为恒心,老师站立,与前排的某同学和后排的某同学站成一条直线。先假设地球不公转,只有自转,则老师原地转一圈代表地球自转一周,学生可观察老师转了一圈后,任然同时指向前排某同学(太阳)和后排某同学(恒心),假如老师再模拟真实的地球的运动,即自转的同时公转,请同学生观察老师旋转一周后手指指向了最后一排的同学(恒心),但还要继续多转一个角度才能指向前排同学(太阳)。通过这样简单直观的角色扮演式的教学,利于学习难点的突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的提高、以及整个课堂氛围的开放。
(三)联系自然式教学
联系自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能从已知事物探索未知事物,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自然地理所涉及的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密不可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在这种非正式的原生态的教育中,学生会不知不觉积累一些经验,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的更替,气候的变化等等。
案例3:生活—地理联系表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地理学科事实、原理
夏季中午影短,冬季影长正午太阳高度角
白天室内没有开灯,却依然明亮大气的散射作用
盖着杯盖的水不容易凉大气的保温作用
纸堆燃烧时,灰烬的升落方向热力环流
江河漩涡方向气旋
盛夏期间,海滨地区水温低,沙温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四)强化—联结知识式教学
中专自然地理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程度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结,注重培养学生学生宏观把握教材,微观上注意相互之间联系的能力,从而在学生心中自然形成从宇宙地球——气、水、岩石——自然环境的结构框架及其内部连理。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节在总结时就可用结构图展现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因果关系: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建构开放的学习思维。因此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走进自然式教学、模拟自然式教学、联系自然式教学和强化-连接知识式教学秉承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思想,彰显了自然地理教学中独特的自然魅力。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指出,最有效、包罗万象的教法是根本不存在的,每种教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辨证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可能是无效的,这是普遍的教学法原则。因此,在中专自然地理教学中并不是片面的依照上述几种策略,而是应该注重各种策略的有机结合使用,这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望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冯新瑞.地理学科探究式学习的适宜性[J].中学地理教参考,2003(5)
[4] 李家清.浅议地理教学的设计与方法[J].地理教育,2003(6).
[5] 李家清.陈实,张丽英,陈芳.地理教学的设计与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37(4).
相关热词搜索: 自然地理 中专 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2021中专生毕业自我鉴定2021-08-24
- 中专生求职信2021-08-27
- 2021护理中专生毕业自我鉴定2021-08-31
- 中专生第一年自我鉴定200字_...2021-08-31
- 中专校长个人总结.doc2021-09-14
- 自我鉴定300字中专生【11篇】2021-11-12
- 中专的问题2022-03-05
- 中专职业生涯规划书职业目标15篇2023-08-31
- 教学策略设计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