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谁偷盗了四川内江清溪摩崖佛像

发布时间:2022-10-20 10:50:04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清溪摩崖造像哪去了?

2012年6月20日,雅昌资深网友老秦玩物(网名)在论坛发表了一条帖子“我们收藏石雕的目的是什么?”讲述了四川内江清溪摩崖造像遭盗窃的骇人事实:前后相差不过两年,清溪摩崖的造像尽悉数不见。两张照片上的差异足以让人震撼! 很快,这条贴子在论坛里迅速引起共鸣,不几日便有长达14页的跟贴。

记者致电采访了正在新疆考察的秦臻(老秦玩物)博士,秦臻感慨地说:“我是在2010年的时候,陪同社科院考古所李裕群、川大霍巍先生等到了实地考察并且逐窟摄影、测绘。当时这个石窟给我的感觉很好。石窟最早是从隋代时期开始开凿的,经过唐、五代,直到宋代,延续不断的开凿了三四百年。2010年的时候看整个石窟,还是非常精彩的,保存的也是相对不错的。前一段时间,我们一个同事(段教授)也想去看,他就问我这个石窟在什么地方?结果他到了现场以后,他就给我打电话说‘这什么都没有,一片都没留。’我说‘怎么可能呢?2010年我才去看过。’后来,他就用手机照了照片,彩信给我,我当时一看,心里一惊。简直是洗劫一空!心里当时就特别的愤慨!”

据段教授说,他当时发现石窟被盗之后,就向当地的村民打听。当地的村名告诉他,2011年的时候,来了7、8个人,在这干了几天。起初,这些村民还以为是考古单位或者是文保单位在施工,就没做理会,直到后来,发现石窟被奇迹般的“清空”了, 这才反映过来,并报了案。

谁来守护摩崖造像?

据悉,清溪摩崖造像最早是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1987年夏)时被发现并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最早的著录可见1988年4月的《四川文物》:“清溪摩崖分布在长约150米,高约2-3米的崖壁上,共十八龛,317尊摩崖造像…虽有少数侵蚀,但尚基本保存完好”(摘自《四川文物》4月刊)。秦臻说:“实际上也非常重要,非常精彩,包括对造像,从四川北部,到四川安岳这一条线,整个都有流传过程,有非常清晰的脉络,不管是学术价值还是考古价值都非常重要,艺术价值也非常高。文物脱离了原生环境,对它的研究和探讨就会发生改变的。”

事实上,四川由于历史原因留下了非常多的精美造像,据知情人士说:“四川原本很多石窟,现在除了个别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外,其它的所剩无几。而破坏最严重的,并非外族侵华或者文革破四旧,正是艺术市场最为繁荣的这几年,这些精美的造像就像是瞬间从世间蒸发了一样。”确实是这样,清溪摩崖造像被盗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许多田野文物同样没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秦臻补充说:“政府没有给予相应的保护措施。虽然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几乎就是没有人管。我记得我们去的时候也没有栏杆或者任何保护措施,我们在山崖山坡上还捡到一些散落的东西,后来交给文物保管部门。我得知石窟遭盗后,还给文物局长打了个电话,他说并不清楚这个事,我告诉他‘已经被盗了’,他说‘那我去问问’。就这么个态度!到目前都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更不指望有可能破案什么的了。”记者也随后致电了内江文物局局长,局长也以“不属其管辖所以不知情”的理由拒绝了采访。

我们还收藏石雕佛像吗?

文物犯罪的诱因,最终要归结为不合法的黑市交易、高额的利益驱动,刺激了人们获取暴利的心理。尤其这两年艺术品价格飞涨,各种文物偷盗变本加厉。因为,这些偷盗的文物或被偷运出境,或经过多次转手,最终流向了收藏家的手中。所以不少人将文物盗窃的责任推到了收藏家的头上。这虽然有些偏颇,但也不是全无道理。频频发生的文物盗窃事件正在影响不少“良心藏家”对于石雕佛造像收藏的“坚持”。

在秦臻的帖子《我们收石雕的目的是什么》的回复中,有位网友表示,坚决不再收佛造像,因为有大多都是从寺庙或是石窟中偷盗出的。秦臻自己也表示,因为自己做文物研究,以前多少也收些石雕,但自从这件事之后,再也没有想收的欲望了。当然大多数的藏家还是认为,还是会继续收藏,但是在购买前一定要认清楚,如果石雕的断裂面有“新”的痕迹,则很有可能来路有问题。

吴先生收藏石雕已有多年,当记者将清溪摩崖石窟被盗后的照片展现给吴先生看时,他惊愕不已!他表示,“开始从事石雕收藏是出于审美、喜好,但是随着收藏的深入,早已不满足于视觉的享受,更多的是喜欢背后的文化,喜欢去研究。任何文物离开了原址,其研究价值都会大打折扣,太可惜了!”吴先生继续补充说:“收藏还是会继续,但是提醒了我,千万认清东西的来路。其实我相信每个真正的收藏家都会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我们真正想保护这些文物。因此我坚决不认同是收藏在助长这些文物犯罪。我觉得要负比较大的责任的是些缺乏素养的文物贩子、经销商,他们明知道有些东西出自盗窃,但是为了获取其中的利益还是倒卖,甚至有的时候直接怂恿犯罪。但是当地政府也很不负责,没能保护好绝对是他们的失职!”

疏于保护给文物盗窃留下可趁之机

本来是前往清溪对摩崖造像进行考察的段教授在惊愕地发现造像全部被盗后,向当地村民打听,得到了这样的说法:“七八个人在这干了两三天!”于是记者急忙致电内江市文化局文物科的李先生予以核实。李先生说:“确实是团体作案,但这个说法(七八个人在这干了两三天)显然过于夸张了。准确的报案时间是今年1月10号早上,系义务巡查员发现造像被盗后立即报了案。在1月8日的时候,义务看守员在检查时还没有发现问题,所以由此推测,案发时间最大的可能是1月9日晚间,而9日晚又正好是雨夜。”

李先生很无奈的说道:“四川的野外文物分散比较广,事实上在内江这一地区,很多比较好的文物恰恰都分布在荒郊野外,需保护的文物点多且分散,但是人手却显得相当不足。”经李先生介绍,我们得知:内江是一个县级区,包含了29个乡镇,全区的重点文物点就有300多处。然而负责文物保护的正式职工只有4名!设想一下,把星期六、星期日以及所有节假日都加上,一年也就365天不休息,每天巡查一个文物点,就需要一年的时间!

四川的村庄与北方村庄有所不同,居民居住比较分散,而且需要保护的文物点往往分布在远离居住区的荒野。就拿清溪摩崖造像石刻来说,离最近的一个农户家也有300-400米的距离。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在技术、人员等条件都不充分的条件下,应发挥当地村民的作用,积极鼓励他们的热情,参与文物保护工作。起初是完全义务性的,后来因为形势比较紧迫,当地乡政府愿意拨出一些资金,用于地方文物保护,但是这资金也是少得可怜,一年一千多,也就是一个义务看守员每月能有100元的补贴。这钱似乎太微不足道,但是作为一个乡镇单位,已经是挺不容易了,因为本身四川的财政也不宽裕。!

四川文物局的张先生也证实:目前在四川境内,除了利用义务看守员外,暂时还没有其它看护文物的办法,而义务看守员因为主要是尽“义务”,所以很多人也不是天天巡守,时去时不去,再加上没有明确的责任到人,所以看护力度不大。张先生也同时表示,在经过一次次的盗窃案件后,今后会致力于加强监管,明确责任到人。

摩崖造像何以一夜蒸发?

从清溪摩崖造像盗窃后的图片可以看出,犯罪分子将佛造像“整整齐齐”地切下,与岩体分离得很“利落”,并且在一夜之间取走了所有佛造像,行动之迅速、手法之专业可想而知。记者曾怀疑盗窃分子一定利用了现代化的切割工具。但内江文物科的李先生告知:犯罪分子用的还是传统的偷盗工具——“凿子”。如果盗窃分子采用电器化的工具,便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从而容易被人发现。

李先生解释说:“盗窃犯罪分子中应该有人是做过石匠的,或者说对石雕很熟悉。这些摩崖造像都是高浮雕,他们连着崖体的部分其实很少,加上千年的风化,已经很不牢固,就是你不去凿,个别的也会自己滚落下来。熟练的石匠都知道,石头这东西,如果顺着缝隙裂,在每一尊佛像的身后边开很窄的两道口——2到3厘米的口,再一用力气,造像就会顺着裂缝分裂开来,所以每一尊佛像就被完完整整凿下来,是很容易得手的。”由此,可以断定:是团伙作案,又是懂得石雕的老手,加上1月9号晚上雨夜的掩护,上百尊摩崖佛造像就此人间蒸发。

2012年1月10日早上当地村民报过案之后,刑警即对现场做了一番侦查。就刑警从现场采集到的证据(DNA、相同的烟头等)和对作案方式方法的研究。这伙人一般先以旅游拜佛为名,实际踩点,用GPS或地图定位,再选择下雨的夜晚作案。最终,公安机关认定这起案件与去年12月19日发生的丹棱的一起盗窃案件为同一伙人所为,因此作并案处理。2011年12月15日,四川丹棱县双桥镇黄金村刘嘴的一座唐代摩崖造像如来佛祖,一夜之间遭遇“斩首”,2011年12月19日,眉山市公安局正式成立专案组专门负责调查此事。

四川省文物局的张先生说:“在今年2月,这起案件的罪犯已经落网,文物也部分被追回。但由于这起案件还未完全结案,所以追回的佛像暂时由公安机关保管。具体哪些佛像被追回了还尚不清楚。”

据悉,从去年12月19日成立专案组至今,眉山警方成功破获100余起文物盗掘案件,打掉了长期在省内流窜作案的5个盗掘文物犯罪团伙,抓获团伙成员27人,实际追缴失窃文物3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1件,省级文物53件。案件中犯罪分子多由惯犯、附近的石匠、少数文物贩子组成。张先生补充说:“去年在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的时候,我们省(四川)公安厅挂牌督办了两起案件,重点案件有八起。值得注意的是,在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许多是前几年被抓劳教后释放的人员。”

被问及如何妥善处置被追回的摩崖造像时,内江市文物科的工作人员表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论证,能修复的尽量修复,实在难以修复的,将作为移动文物进入当地博物馆保管。

古玩商铺成最大销赃地

近几年,文物犯罪采取团伙作案,组织严密,分工细化,形成了盗窃、销赃、走私“产业一条线”的地下文物犯罪网络,职业化特征日益明显。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现在犯罪‘集团化’很严重,不像以前,一般都是先偷,偷出来了再想怎么销赃。现在大多时候在事前都已经安排好了。运到哪里交给什么样的人接手,都是非常严密的。盗贼一般都会有几个熟络的古董贩子,东西偷到手之后就会第一时间联系他们。通常来说,被偷盗来的佛造像一般百分之七八十的情况都是在当地或附近的古玩市场进行销赃,因为运输的过程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如果当地已经立案风声比较紧张的话,盗贼可能会把偷盗来的造像运到比较远的省市进行销赃。”

目前,丹棱、清溪一案暂未完全落案,部分细节公安机关不便透露。仅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是,买家多半是在偷盗之前就已经联系好的。这伙罪犯在四川境内四处寻访摩崖造像,找到了就发彩信给古玩商/藏家,买家看中了哪个就去敲哪个。在现今追回的大量造像中,很多是被销往四川境内的古玩艺术品商店店铺,但也有不少被偷运到了广州。相信等到这一案件完全明晰之后,这条完整的“产业链”将会彻底浮出水面。

记者曾经走访北京古玩城,听游客与店主闲谈,耳闻了这样一件事情:“我亲自目睹过一次‘销赃’的交易。那个古玩店主是我的熟人,他接到个电话(盗贼的电话)后,我们就到了一个比较偏僻的住宅区,一个很破的房子里,几个壮年男人在那。旁边躺着好几个佛头。断口是新茬儿,一看就知道刚‘斩’下来没多久,很快古玩店主就挑了几个,即刻便完成了交易。因为这几年,公安也加大了侦查的力度,这些古玩店主一般都会和这些盗贼说好,‘我们从未认识过、从未有过此交易!’这样即便公安查到了他们,只要他们不说就很难往下追踪。胆子大点的店主要是看风声不紧,一般拿货回来之后,会相对快的转手。有些胆小的为求保全,东西拿来之后就低调行事,暂不转让,以他们的经验,一般东西压在手里两年就基本安全了。如果你还不放心,可以压得时间更长点。只要有个几年时间,赃物就可以堂而皇之摆进店铺售卖了。 我们国家文物丢失的就太多了,被追回来的那些连牛毛都算不上,这深处的东西就不好说了!”

收藏石雕和木雕造像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从照片上判断,这些摩崖造像,开像好的估计一尊估计在几十万,但这是最后到了藏家手里的价格了。对于这些盗贼来说,他们的获利不会很高,估计不过万,然而经过层层转手,价格会步步攀高。”从已经抓获的犯罪分子的口供中,警方也证实,他们盗走的每尊佛像卖价几千到几万不等,每次作案获利后,团伙成员人均获利数万元。

藏家吴先生告诉记者,一般藏家面对文物盗窃是两种心态。“一是保护,有些佛像已经被砍下来了,藏家在市场上看到了,就把他们买回去。这些人是真心敬佛的,在他们手里佛像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至少在短时间内不至于再次流落市场,遭受损伤。还有一种藏家的行为则是助长犯罪。当盗贼找到某藏家并提供赃物图片,这个藏家会明确提出要某样东西。比方说,他提出要明代的琉璃瓦,甚至是要某一排第几快,于是利欲熏心的盗窃犯真的在第二天将他要的琉璃瓦给揭下来了。”

上述两种收藏心态,后者违法,因为被自己相中的文物便怂恿盗贼去盗窃,显然是犯罪行为!前者也不能得到文物专家的支持,明知购买的东西属于偷盗来的文物与助长犯罪并无二致。因为只要有藏家购买这些“赃物”,无论藏家事出于什么样的心态,都是给这些“赃物”提供了市场。盗贼看见这些 “赃物”有销路,自然会加大力度去盗窃!

我国近年来发生的文物盗窃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文物频频失窃,犯罪分子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铤而走险,根本原因就是众多文物收藏者“过度的收藏需求”助长了此类案件的发生。这一批摩崖石刻佛造像,历经千年历史,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美仑美唤,对于研究隋唐五代直至宋朝的宗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然而这批佛像在一些收藏者的眼里,它们只有价格上的高低不同而已。然而对文物不断增长的收藏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文物盗窃分子的猖狂气焰。过份地喜好和收藏佛教器物超过自身需求的范围,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疾病。收藏者往往希望通过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而获得别人的承认,从而获得高人一等的心里满足感。

相关热词搜索: 摩崖 偷盗 佛像 江清 四川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