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

发布时间:2022-10-20 14:45:06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著名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05年的调查报告《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指出:2005年中国有310万名大学毕业生,是美国的两倍多,但只有不到10%的大学生能够满足跨国公司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学校教育更注重理论教育、书本教育,无法提供实用的和团队工作的技巧,很多学生则表现为缺少实际应用技巧和糟糕的外语水平。因此,应用型人才的质量问题已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明确教学管理工作思路,奠定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科学性

思路决定出路。明确符合教育发展形势、时代要求以及学校自身特点的管理工作思路是确保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先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方方面面工作领域的系统工程,在“育人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基本理念下,笔者认为,应努力形成“三多四坚持”的工作思路。所谓“三多”:一是具有多种评价标准,即对不同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过程具有不同标准;二是利用多元评价主体,即评价过程注重集专家、领导、同行、学生、企事业单位等多种主体的作用,以及综合性、发展性评价;三是采用多样评价方式,即在评价过程中采用评价方式多样并注重过程与结果、随机与定期、专项与全面的统一。所谓“四坚持”:一是坚持“夯实基础,突出亮点”,即加强基础性检查,注重基础性教育环节,突出监控中发现的亮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坚持“注重实践,鼓励创新”,即注重对实践性教学监控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创新性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三是坚持“全面评价,促进发展”,即注重全面性、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学生乃至学校的长远发展;四是坚持“巩固成果,建设长效”,即巩固在质量监控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好的做法与措施,建立并形成长效机制。

明确质量标准与控制要素,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导向性

高校要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前提下,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确定本校的人才质量标准,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用型人才质量标准为:应具有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应基础扎实、综合实践能力强,这里特别强调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实践能力,而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是实践与创新的“基石”;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创新首先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而形成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具有创业能力;应能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符合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需要的实践操作和技术应用能力。

依据人才质量标准,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应确定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管理队伍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运行等控制要素。高校要在对这些要素进行全面监控的同时,根据应用型人才质量标准有所侧重。对于教师应侧重于实践能力、改革与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教学能力的监控,教学方法上强调“授人以渔”、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注重发展性教学评价;对学生侧重于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监控与保障;教学资源方面侧重对实验室、实习基地、仪器设备等的监控与保障;对管理队伍侧重于思路理念、工作水平、方法与手段、制度的健全与执行等;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运行侧重于基础类教学、实践类教学环节以及创新活动的监控与保障。通过对控制要素的监控与管理,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流程和规范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充分发挥评价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所获信息的可靠性

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第一,组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员队伍,协助学校对教学一线状况及其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与指导,及时客观地向学校、教师和学生反馈教学现状、教学质量等相关教学工作信息,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与意见。教学督导员一般应由具有高级职称、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与教学管理经验的退休教师组成。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应更强调教学督导员要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相应教学能力,在监控过程中更侧重对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类、专业基础类课程以及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在“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导”的作用,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能力与水平。第二,应聘请校内外相关学科的专家,成立相应的专家组,作为协助学校开展评估检查工作的临时组织,如开展专项评估检查、各类竞赛与评选等工作时成立的专家组。也可聘请具有丰富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与教学管理经验的退休老专家为教学工作顾问,为教学工作提供咨询、出谋划策,以确保学校制定教学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监控作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直接受体,更是教学质量监控中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通过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以及相关信息的反馈,可以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信息,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针对传统的学生评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更新广大师生对学生评教工作的思想理念,既充分考虑教师自我实现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人本情怀,鼓舞师生投身教与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评教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客观性,真正起到帮助、促进教师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第四,要充分发挥领导、同行、企事业单位人员等评价主体的作用。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采用听课、巡考、座谈会等形式关注教学工作,反馈信息,调整决策;教师同行要经常以互相听课、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交流经验与意见;学校在专业建设、培养方案修订、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要更多地听取企事业单位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性

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目的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以保障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性。笔者认为,应探索实践以下两种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是建立“递阶式”专项评价体系,主要针对专业、课程与教材等基本教学建设。要在开展基本检查与评价的基础上,以院级、校级、市级、国家级为建设层级,分等级、分目标,逐级推进,开展阶梯式建设。例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开展专业的全面性检查与评估、课程与教材的基本检查为基础,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侧重于检查学生受益面大、影响面广的全校性公共基础课和主要专业基础课以及实践性强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掌握和摸清建设水平与质量的基础上,建设与评选校级的重点建设专业、重点建设课程(精品建设课程、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在校级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选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市级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积极培育国家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与精品教材。这种“递阶式”专项评价体系,夯实了学校基本建设基础,激发了学院与教师的建设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建设亮点,以带动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二是建立“动力塔—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对教师采用“动力塔”式的评价形式,以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为目标,更加注重教师的长远发展。“动力塔”的第一层是集专家、领导、学生、同行等评教于一体的综合性、发展性教师评价;第二层是基于发展性教师评价,为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而开展的各类教学竞赛与评选,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实验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授课教师评选等;第三层是校级教学名师评选;第四层是“动力塔”的塔顶,参加市级或国家级教学名师评选。学校应充分发挥每一层优秀教师、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各种教学观摩活动,鼓励传帮带精神,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从而带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健全工作制度体制,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的可持续性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体制是减少工作随意性、提升规范化的重要保障,需要强调的是工作制度体制必须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实现与时俱进,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第一,应建立决策组织系统,统一指挥全校的教学运行与管理工作,其职责是确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与基本办学思路,并且在确定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工作程序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做好决策、计划、资源配置与组织等工作,并肩负检查监督、信息反馈与组织整改的主要责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形成了分级分层的决策组织系统: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负责教学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决策;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对日常教学工作的管理、指挥与协调;各学院(部、中心)由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及本学院下属二级教学单位负责人负责本学院日常教学的各方面组织与管理工作;高教研究室、人事处、招生就业工作办公室、学生处、团委、科技处、后勤保障部门等与教学工作关系比较密切的部门负责教学运行的支持与服务保障工作。第二,要在决策组织系统指挥协作下,制定、形成各类文件制度与标准,如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管理意见、各类规划等政策方案类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工作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学督导组条例等工作检查类制度;涉及教学工作水平、专业、课程、实践、教材、考试以及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评价评估标准类制度,特别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实习教学质量标准等。第三,高校还要积极争取校外的支持保障,如上级机关的政策与资金、校外合作单位与实习基地的支持、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与家长支持等。各部门各层次的密切合作,对教学全过程的关注,多元评价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反馈渠道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形成比较完善的“全过程—全员性—闭环式”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标准会随着教育形势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对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完善也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课题。高校应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学校发展定位与目标,注重发展性、全面性监控研究,不断探索、完善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特色以及长远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

相关热词搜索: 人才培养 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监控 建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