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在复制的年代,审美不复存在

发布时间:2022-10-20 16:05:03 浏览数:

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

作者:【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译者:林华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月

定价:39.80元

2012年10月1日,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去世时,他已经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年代四部曲文字晓畅优雅,通俗易读,一改前人著史佶屈聱牙的风格,现在依然是公认的世界史入门最佳读物,其中描述二十世纪政治与文化危机的《极端的年代》更是被译成了几十种语言;他迷人的自传回忆录《妙趣横生的时光》更是全球畅销书;他还是一个不知悔改的共产主义者,十四岁时加入共产党,晚年仍然坚信马克思主义;他又是一位广受欢迎的大众文化英雄,爵士乐的爱好者。他的遗作《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延续了年代四部曲的命名,但却与后者大不相同,这本书主要收录了霍布斯鲍姆发表过的及未曾问世的演讲稿、随笔和论文,通过剖析20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文化,探索西方社会的衰落。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曾经提到:“历史学家总是习惯于将艺术的发展从其时代语境中剥离出来,并将其视为由自身规则所决定的人类活动的一个分支或一种类型,并据此做出评判,而不管艺术在事实上是多么深刻地深植于社会之中。”如果说阅读《极端的年代》时,因为过于关注政治与历史的进程,我们还不能体会到霍布斯鲍姆的这个观点的深刻,在《断裂的年代》中,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艺术的发展与其时代的紧密关联。二十世纪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延续千年的古老谋生方式,摧毁了精英与大众文化之间森严的壁垒,也使艺术的发展坠入了消费社会的深渊,文化成为了一种产业与经济,艺术成为了市场经济的消费品,完全改变了我们理解现实和欣赏艺术的方式,终结了艺术在过去社会中的特权地位,正如霍布斯鲍姆总结的那样,“艺术不再是衡量好与坏的标准,也不再代表真善美这样的价值观,不再能净化人的心灵”。

我们能感受到霍布斯鲍姆的一丝丝失落,在《断裂的年代》中,他所提及的各种艺术展、文化节、公共建筑、歌剧院、博物馆、大型雕塑、美国的牛仔神话等等,都在大众文化的冲击下发生着摧枯拉朽的变化,所谓的“断裂”也就意味着衰败,意味着艺术变得通俗化、大众化、平民化、经济化。霍布斯鲍姆在哀悼一个过去的时代,哀悼一种精英与贵族文明的消逝。但是这其中值得玩味的部分在于霍布斯鲍姆是抱持着一种矛盾的心态看待这种变化的,一方面艺术的发展是政治与文化互相作用的结果,二十世纪的民主化进程改变了我们的历史,艺术的发展绝非脱离我们的时代,这种变化与民主制度的推行、大众文化的普及、技术革命的更新有着紧密的关联。另外一方面,作为一个保守的精英,老派的名流,他眼睁睁看着自己所崇尚的精神生活氛围日益坍塌,心中可谓是百般滋味。所以与其哀悼,不如试着理解这种变化的缘由。

在霍布斯鲍姆看来,二十世纪有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使传统的高雅文化走向衰落,首先是由于大众消费社会在全世界的凯旋。无论是西方世界还是第三世界,无论是美国还是一直以高雅文化为傲的欧洲,无一例外都是各种商业性的大众娱乐。现如今支配着消费社会的不再是神圣的书,不是高雅的歌剧艺术,也不是世俗的作品,而是商品、商标,任何都可以通过金钱买到的东西。艺术沦落为时尚,而时尚却不能成为艺术。在本书的第二章《艺术向何处去?》的演讲中,霍布斯鲍姆不无忧虑地提到,二十世纪末,曾经可以称为“艺术”的大环境中充斥着大量的文字音像,把艺术作品淹没其中了;另外,在这个技术可以复制的年代里,审美已经不复存在了:“老的资产阶级社会对艺术和高等文化另眼相待。艺术如同过去的宗教,是‘更高的东西’,或是向着更高的东西——‘文化’迈出的一步。欣赏艺术导致心灵的升华,因此是一种虔诚的活动。”但现如今,没有艺术欣赏,只有日常娱乐和文化消费,我们的艺术体验变得低级而廉价,所有的东西都能通过购买来实现,购买代替了体验和欣赏。金钱成为了衡量艺术的标准。

导致传统高雅文化走向衰落的还有一个原因是现代主义的消亡。2013年3月,《断裂的年代》在英出版后,有评论者总结此书时说,《断裂的年代》虽然收录的文章涉猎广泛,涵盖了德国犹太人的命运、美国牛仔的魅力等,同时穿插着霍布斯鲍姆对宗教信仰复兴的深思熟虑,及对知识分子和科学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严肃思考,但是,归根结底而言,这本书“主要是一部关于失败的作品集:权力的失败、艺术的失败、现代性的失败”。艺术与权力、艺术与政治、艺术与地理、犹太人的艺术等等,霍布斯鲍姆在《断裂的年代》中涉猎的各种主题无一例外都指向了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消亡。

现代主义曾经是传统的反叛,现代主义在东欧和苏联也曾成为革命的导火索,反抗暴政和专制统治的革命形式,但是随着愈来愈普及的技术革新和全球化浪潮,现代主义艺术的式微不可避免。后现代艺术的萌发并非意味着新时代的革命形式,正相反,后现代的艺术主张接受和认同我们生活的世界,它不再革命,只是退守到艺术家的创作室,把目光转向了市场和商业领域,为即将到来的大众文化狂欢。所以霍布斯鲍姆才说,以沃霍尔为代表的波普艺术存在的意义,只在于他一贯坚持只作传输渠道,被动地通过各种变异的媒体传递所体验的世界表象。

霍布斯鲍姆通过《断裂的年代》一书所传递出的信息,就如同一个老派的历史学家望着我们千疮百孔的生活,感叹着他一生所坚守的文化与品位日益变成了大街上俯拾皆是的小摊商品。他预感到了高雅文化的衰落,却没有预感到这种衰落摧枯拉朽般地迅速,正如马克思的那句话,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坚守的东西都断裂了,我们站在了灿烂生活的废墟上。

阅读

梵高生活

编者:丰子恺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定价:35.00元

时隔80年未再版,许多人可能已经忘了丰子恺曾经在上世纪20年代编著过一本梵高传记。这次重新制作出版,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文的基础上,将旧译名均改通行译名,对异体字酌情处理,以方便现在的读者,装帧设计也颇为用心。现如今市场上已有若干梵高传记,而80年前这本书的作用却是介绍性的,它参照黑田重太郎的《梵高传》,行文亲切易懂,东、西方艺术交汇的脉络也可窥见一斑。(洪玮)

今夜星光灿烂

作者:王安忆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定价:32.00元

本书是新经典文化推出的“王安忆非虚构系列”第四本,收集了王安忆书写36位文艺名人的文章,每一篇都充满精彩的特写镜头,写作的年份从上世纪80年代直至2012年,书写的人物也横跨不同的年代,其中包括路遥、巴金、陈凯歌、陈丹青、葛优、顾城、马家辉等人。王安忆对细节的关注和书写素来精彩,她也在书里一篇文章中写到作家陈村刻薄她:“穿一条棉毛裤可以描写两千字。”但正因为丰沛的细节和情绪,这些人物在她的笔下也仿佛要和读者交了朋友。(洪玮)

多多四十年诗选

作者:多多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定价:28.00元

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时代,文字阅读自然也是泥沙俱下,此时来庄严地读一首诗,多少已经变成了奢侈玩意。也是出于势利的原因,我们直到今天才来迟到地推荐这本诗集。从当年风华正茂的“地下诗人”,到一度被树为传奇的天才诗人,诗人多多的神秘跟他自身的创造力一起,成了汉语诗坛一个另类。多多的诗除了语言上的沁人心脾的震撼力量以外,相比其他当代诗人,身上更具有一种别样的音乐性或称之为节奏感,这既是对是个原教旨主义的一种恢复,也是一种自我的独具匠心。(朱白)

平静的骚动

作者:[意大利]桑德罗·韦罗内奇

译者:马小漠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月

定价:38.00元

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由意大利导演,也是戛纳金棕榈导演南尼·莫莱蒂参与编剧和主演。平静之下的骚动,令人窒息的同时多少有点悬念。中年丧偶的皮特埃罗,面对妻子离去,他甚至无力悲伤,而要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女儿的责任。一次意外,他开始在女儿学校对面静坐沉思,一天又一天,他竟然在这种的诡异行为中得到了升华。这是一个不那么浪漫甚至有点乏味的故事,但作家精准的描写,令读者可以在乏味的背后更加清晰看到那种淡淡的哀愁,也会惊叹故事的缜密和巧妙。(朱白)

相关热词搜索: 不复存在 审美 复制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