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窑火千年旺,紫砂岁月长

发布时间:2022-10-20 16:15:04 浏览数:

窑火千年旺,紫砂岁月长——走近“中国陶都”宜兴丁蜀镇

千百年前,前墅古龙窑的火焰热烈如歌,那是智慧的丁蜀人利用自然山坡筑造的文明,也是宜兴最后的活龙窑,延烧至今,薪火相传。且据考证,只有宜兴丁蜀地区的紫砂泥在正确烧制之后具有的双重气孔结构,才能让茶透气怡香,长储不馊。

走入丁蜀寻常百姓家后,大抵会使你爱上丁蜀的生活。

多数紫砂手艺人的家就是工作室:案边各式制壶工具,有些源于生活日常,一物一式,在双手娴熟的动作下,幻化出如金如玉的紫砂壶。就这样,一杯茶,一个清晨,一席话,一个午后,每个日出洋溢着希望,每个日落伴随宁静。这样的生活,让每每来到这里的壶友羡慕不已,都道:你们丁山人在家也这样诗意,真好哇!

岁月在河水里流淌,映衬悠悠古南街,斑驳瓦片砌成的墙,见证一个时代的辉煌,那是一段烈火炙烤与宁静坚守的时光。许多大师从这里走出去,蜚声海内外,让这座小镇焕出熠熠生辉的光。紫砂一厂老的工作车间,现已被隔成一间间小巧独立的工作室,推开不规则图案的玻璃门,年轻的笑脸和时尚的摆设和我撞了个满怀:清华美院紫砂研修班的学生,正在台前认真创作壶形图纸,那一笔一画勾勒出的分明是紫砂更为崭新和美好的未来……

如果说,文人墨客、工艺大师把精神注进了这片土地,那么,丁蜀如今的畅游胜地,便是当地人张开怀抱,对旅人的欢迎。

——《诗意与烟火的南国》 Ming

松哥

第二次来丁蜀,对古南街的印象更深刻了。这里是丁蜀盛产大师的地方,顾景舟、吴云根等紫砂大师的故居就在老街上。蠡河沿街而过,一座拱桥横跨在兩岸,使得这座小镇更具有了江南的生活气息。事实上,宜兴作为紫砂特色小镇,除了紫砂外,其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尤其是深厚的文化背景使得当地整体的文化氛围非常浓郁。在丁蜀的几天,只要是坐下来休息时,一定会有人给递来泡好的茶水,手握精致的紫砂茶盏,一口清香温烫的茶水侵入体内,那种感觉特别惬意。我们采风的那两天里,在丁蜀镇上来回奔波了好多回,沿街的门面中几乎有一半的经营跟紫砂有关,还有许多人在喝茶品壶。这份喝茶的清闲,令人羡慕。

丁蜀印象

陈苏苏

对宜兴的印象始于小时候父亲从宜兴亲戚家带回的一套紫砂茶壶开始,那之后他每次去那位亲戚家总会带回一些相关产物,有时候是几包茶叶,有时候是几个杯子,问起为什么总是类似东西,他也只是说“那边就产这个”。小时候对这些完全不感兴趣,只是心里有个模糊的印象,宜兴是盛产紫砂的。直到这一次走进了丁蜀才明白,什么叫“陶的古都”,大街小巷里大大小小的紫砂店铺、工作室一家接着一家,随便走进一家店拿起一个壶都可能是某某大师的作品,“陶式生活”完全融入来这里,问起当地人去哪里能看到紫砂的全貌,他们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有太多太多的选择,只能让你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凌凌朱

说起丁蜀,脑海中自然浮现出“陶都”之名。此行中,我们走访的地方大多也与陶相关,不仅有砂石原料,或紫砂、均陶这些工艺品,还有将其烧制而成的窑炉——龙窑。在前墅村的一片坡地上,远远望去,一道长长的黑色瓦檐,依附着高坡向上蜿蜒,这里正是前墅龙窑。灰黄色的龙窑顺坡而建,两侧的磷眼洞用石块堵着,拿出石块往里看,洞里黑乎乎的。很难想象,它从明代创烧至今,熊熊炉火生生不息,据当地人介绍,直到上月还烧了窑,最多一次曾烧过18000多件物品。如今,当地的陶瓷制品仍然延续传统,在龙窑里烧制,因而也被誉为“活着的古龙窑”。站在窑下,举目遥望。只见它随着坡度绵延,鳞次栉比,恰似一条卧龙。也许,这就是上苍赐予的风水宝地,才能在烈焰中让陶文化生生不息。

丁蜀印象

朱桓霈

提到宜兴,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紫砂壶和陶文化,而丁蜀,则被誉为是宜兴陶文化的中心。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来丁蜀,三年前初到宜兴的时候就曾经来到过这里。当时从蜀山古南街到东坡书院印象非常深刻。三年过去,东坡书院还是原来的模样,但古南街变得更热闹了。此外,还去到了更多的地方,感受到了和陶文化相结合的慢生活:一条古南街,一座古龙窑,一片莲花荡,一条太湖绿道……在这里,我们放慢脚步,放空自己,放开一切。除此之外,我们还近距离感受了匠心传承的紫砂工艺和均陶工艺,对整个丁蜀的陶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因此更加喜爱丁蜀这个地方,也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丁蜀,让生活慢一点,学会欣赏,学会静心。

相关热词搜索: 紫砂 千年 岁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