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探析茶山百鸟灯的艺术特征

发布时间:2022-10-20 19:50:04 浏览数:

[摘要] 茶山百鸟灯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温州市茶山镇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灯彩。本文介绍了茶山百鸟灯的历史与概况,并从造型特点、色彩运用等方面对茶山百鸟灯的艺术特征作了探讨。

[关键词] 茶山百鸟灯 艺术特征 民间灯彩

中图分类号:J528.7

文献识别码:A

灯彩艺术,是一种“灯”与“彩”结合的艺术,是“主供观赏或装饰的节俗灯具艺术,也是社火中具有相对独立观赏价值并起着载体道具作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灯具,但又是有别于日常照明灯具,是专为节日习俗、婚庆、寿诞等活动渲染气氛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品。

温州市茶山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古老,山川秀丽,乡土文化源远流长,百工百技世代传承,有着积淀深厚的茶山文化。茶山人非常爱护鸟类,仅在大罗山就有几十种鸟类。百鸟在茶山人的心目中象征着吉祥、美好,所以茶山的百鸟灯只在一些重大的祭祀、节庆中才会出现。同时,茶山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技艺与文化,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风俗。在这些历代相承的风俗活动中,发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灯彩文化艺术,如百鸟灯、竹丝灯等,这充分表现了温州地区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展现了其独特的风格与艺术特征。

一、茶山百鸟灯的历史与概况

茶山的灯彩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其中百鸟灯更是堪称一绝、闻名遐迩,已有两百余年历史,其制作与表演方面独具一格。因茶山紧靠大罗山,禽鸟类丰富,洪崖殿迎佛时,把鸟当作吉祥物,制成形态各异的鸟类灯彩,悬挂在村口的大樟树上,以求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百年来逐渐形成的习俗,也使百鸟灯成为茶山别具艺术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

茶山百鸟灯是利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民间灯彩,材料一般选用竹篾、皮纸等,多在传统节日时烘托气氛。它既具有照明功能,又是重要的装饰艺术品。每次百鸟灯游行,都要制作不同种类的鸟模型一百个,象征人和大自然和睦相处,祈求风调雨顺。从清朝开始,茶山百鸟灯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旧时每逢节日,上街巡游,百鸟灯造型独特、色彩绚丽,成了茶山的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到1947年最后一次举办,至2009年百鸟灯游行中断长达60多年,由于诸多原因,期间一直未能恢复。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茶山农民艺术家组织——泉川艺社主要负责人王大普、陈大明和木宪松三人深入民间,利用具有扎端午龙头的经验和王大普擅长花鸟画的优势,积极挖掘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亲手画稿制作,历时数月,使这一失传了几十年的彩灯重现灿烂,并以“百鸟朝凤”的形式祝福祖国和家乡。现今对百鸟灯的制作进行了改革,把挂在树上的百鸟灯变为举在手里,一百只鸟灯的造型各异、色彩有别。

二、茶山百鸟灯艺术特征

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茶山百鸟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积淀的产物,它将功能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综合艺术。百鸟灯形态万千、各有不同,制作技艺精湛、用色大胆鲜艳,带有浓郁的地域性民间美术特色,集形、色、质、彩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融入了具有温州地域性特点的文化,是“光”与“影”结合的装饰性艺术表现。再配合百鸟灯表演的展示,观赏者可以触摸乡土温度,阅读民间艺术的逻辑,让传统和现代、城市与乡村擦出靓丽的火花。

(一)茶山百鸟灯的造型特征

茶山独特的百鸟彩灯,以富有典型民族传统的色彩和造型受到广泛的关注。经过两百多年的演绎,如今的茶山百鸟灯已不仅是单纯的民俗活动,更是当地民间艺术的一大亮点。根据茶山老人的回忆,像孔雀、喜鹊等老百姓既熟悉又喜欢的鸟类造型在茶山艺人的手中又活了起来。在制作百鳥灯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还参考了永嘉已故书画大师任洪武先生的百鸟画谱,并对传统工艺做了改进,由皮纸糊灯改用纱布蒙灯,然后用画笔涂上颜料色彩,再用清油涂遍外层,使其既能防雨又容易保存,可供长时间观赏。为使人们更多地了解百种鸟的形态、习性,并增加艺术趣味,当地人士、瓯海诗词学会会长姜善真先生为百鸟写了百首诗。

民间灯彩的种类丰富,其中拟形灯的占有量很大。拟形灯是一种模拟形态造型的灯彩,大多选用和模拟民间喜闻乐见的故事人物和吉祥动植物造型,有动物形灯、植物形灯、园林形灯等类型。这些造型大多有着特征鲜明的象征意义,展现出朴素生动的风格,富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调。拟形灯中的动物造型灯彩是以寓意吉祥或形象讨喜可人的动物作为造型主体,常常采用夸张的手法将动物形态上的典型特征进行夸大,或者高度抽象地概括出动物的外表形象。这些动物灯往往具有吉祥寓意,如象征步步高升的鲤鱼灯,象征恭喜发财的金蝉灯,还有意味着吉祥如意过好年的兔子灯。寓意丰富的动物造型灯在传统节日活动中,能够起到活跃气氛、怡情悦性的作用。茶山百鸟灯就属于模拟动物造型的拟形灯灯彩,而茶山百鸟灯象征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祈求风调雨顺。

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茶山百鸟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才智巧思。它将拟形雕塑、平面书画、复合装饰等融于一体,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综合艺术。百鸟灯的装饰是植根于茶山当地厚积的历史与文化,它所表达的美具有万千意蕴。云纹、回纹、几何纹等这些吉祥图案常常应用在茶山百鸟灯的表面装饰上,往往是对称连续的形式,同时让S曲线贯穿于鸟形灯的表面,这样的装饰手法使茶山百鸟灯呈现出韵律、节奏、弹性与张力的形式美感。另外,百鸟灯的创作生产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由民间工艺艺人就地取材,根据当地的物产,常常选用纸、竹篾、布、皮革、纱等物美价廉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民间艺人手中变为各种形制的灯彩,通过灯光的映照,独具风格。

(二)茶山百鸟灯的色彩特征

色彩的运用与艺术表现是民间灯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会利用色彩属性的对比来营造氛围,这样既能够让灯彩形态造型醒目,又可以达到给观众以艺术享受的目的。这点同样适用于茶山百鸟灯,在百鸟灯的色彩运用上有相应的体现。百鸟灯在色彩配置上,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强烈对比的色彩,同时让色彩保持比较高的纯度,这样的色彩搭配能够产生热烈奔放的视觉效果。茶山人民喜用各种色彩来表达富贵吉祥、祈福纳祥的寓意与心愿。尤其是像红色、黄色这样的高纯度原色,往往能起到激起大众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渴望,使观众的视觉神经产生兴奋的作用,从而烘托出节日、婚嫁等喜庆场合欢快愉悦的气氛。因此,在茶山百鸟灯的色彩装饰上,运用三原色来表达茶山人民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这样的装饰性色彩表现形式正是温州传统灯彩的独特魅力之一。

茶山百鸟灯作为代表性的民间传统文化灯彩之一,在用色方面同样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色理论。中华民间灯彩使用的五色是指黑、赤、青、白、黄这五种强烈浓郁的颜色。并巧妙地运用这五色的搭配来营造出中华民间灯彩独特的美。将中华民族典型的传统文化与历史相互交融在一起,透过五色表达出百鸟灯最深刻的美学意蕴,达到透过对五色交织、寓情于色、情景交融的目的。

同时,百鸟灯的色彩运用也反映了老百姓对传统色彩的喜好与真实的情感。在审美意识上直接反映出当时当地社会的习俗与强烈的民族个性风格。民间灯彩用色往往表现为乡土式和匠作式,百鸟灯的整体效果具有鲜明而热烈的特点。五色当中的黑色作为贯穿灯彩整体装饰画面的重要色彩元素,它是中华民间灯彩的永恒衬托。所以黑色的使用在百鸟灯的用色上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百鸟灯装饰色彩中最常采用红色与黄色,这源自于民间“红兼黄,喜煞娘”“红搭绿,一块玉”“要喜气,红兼绿”的赋色口诀与方法。这类高纯度、高艳度的色彩搭配,不仅带来醒目的视觉美感,也会给观众带来积极热烈的视觉反应,更有观念上所赋予的重要意义,通常称为“吉庆纳福”,这样的配色能够营造浓烈艳丽、明快响亮的视觉效果。而且,以鲜亮的红、黄、绿、金等颜色为主的百鸟灯色彩,给人感觉欢快活泼,尤其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观赏民间灯彩时,不只是观色,还要避免因其色彩的高强对比所导致的视觉疲劳,从而影响美感传达。由于“五色”的色彩配置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关联,观灯具备“观形一观色一观情”的流程,从而萌生意蕴意境。通过形、色、情的相互交融,让茶山百鸟灯无论在过去还是当下,抑或是未来都能被品味出美的无尽神韵。

三、结语

综上所述,茶山百鸟灯不仅体现了温州当地艺术语言的独特,同时也具有人文、艺术方面的现实价值。对百鸟灯的保护与传承要予以重视,并从方方面面作长期努力。通过对百鸟灯造型与用色特点的分析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制造出迎合现代人心理和消费观念的现代化产品。这对温州民间灯彩装饰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吉敏.民间绝色[M].北京:中國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1.

[2]陈姝洁.浙江民间灯彩艺术与元宵灯俗[J].东方博物,2006(4):112-117.

相关热词搜索: 百鸟 探析 特征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