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
[摘 要] 我国森林资源在国家资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建筑、环保、水土防护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我国森林资源监测和评价的方法进行阐述,为合理监测管理森林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森林资源;监测;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0-34-2
我国地域辽阔,森林资源分布广泛,而且森林资源自身具有极强的层次性、动态变化快等特点,因此,对森林资源的监测也就面临着信息量大、内容复杂等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森林资源的传统监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森林资源管理需求,纰漏常现。目前,森林资源的信息化监测和评价体系是信息化时代下对森林资源管理的自然发展趋势。加快森林资源管理、以“3S”技术为核心,创造森林监测和评价体系平台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评价方法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形成科学、高效、实用、安全的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环境,以促进森林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
1 Arc GIS在沙尘暴、荒漠化及森林资源监测上的应用
目前,Arc GIS全国沙尘暴、土地荒漠化信息监测和灾害评估系统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并针对我国春季沙尘暴严重地区的沙尘暴进行了实时监测和预报以及灾情评估,相应数据结合气象卫星监测数据进行沙尘暴路径、影响范围和预计损失等的分析和预测,并通过媒体等媒介报告给社会,提醒社会人员密切关注和采取措施等[1]。沙尘暴、土地荒漠化信息监测和灾害评估系统的应用主要以“3S”技术为基础,再结合网络技术等进行全国沙尘暴、土地荒漠化的实时监控和预估,对全国沙尘暴、土地荒漠化的控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家森林资源的监测与评价也纷纷采用Arc GIS系列软件进行动态监测,并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等为退耕还林、国家资源保护、动物保护等提供了帮助。
2 我国的森林灾害动态监测系统
2.1 森林火灾监测系统
目前,由1台电脑、1架红外摄像机和远距离火源探测装置组成的森林火灾远距离监测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该系统在能见度低的大雾天气也能监测到距离为2 km的纸張燃烧,其监测效果十分良好。远距离火灾监测系统在准确监测到火灾的同时能够有效测出热气体和易燃气体,准确判断火源和火势,为及时救灾提供支持[1]。
2.2 森林火灾红外线监测装置
由意大利研制的森林火灾红外线监测装置在我国森林火灾监测和控制上的应用较多,其能感知120 km2的火灾温度变化,发出火灾警报。此监测装置以360°/min的旋转频率对监测林区进行扫描,若连续3次旋转均发现地面温度升高则会发出火灾警报,以便及时救援[2]。
3 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技术框架
3.1 监测内容
森林资源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覆盖和利用情况及其动态变化、土壤物质流失及经济特性等土地退化情况、森林功能情况、森林健康状况、森林灾害情况、林木及林产品情况、森林中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情况、森林周边活动人群的影响情况以及森林所在区域等地理情况等[2]。
3.2 监测层次
我国国家森林资源的监测主要有3个层次:宏观监测、专项监测和定点连续监测等。宏观监测主要采取系统抽样野外调查及遥感判读等方式,掌握全国各类型资源的现状和动态情况。专项监测也称为重点监测,根据特殊需要对特殊区域进行小范围监测,如对珍稀物种的监测等。定点连续监测则是进行生态功能探测等采用的长期连续监测,监测时长长,点位固定,范围广。3个监测层次中,宏观监测是国家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信息源[2]。
3.3 资源评价
我国森林资源评价主要有专题评价和综合资源评价两个层次。专题评价是以综合资源监测为主要信息来源,通过对资源分类后展开具体的专题评价,如湿地资源评价、野生动物资源评价等。综合资源评价则是在现有的单项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相关信息等形成的多资源、多效益的综合评价[2]。
3.4 监测与评价信息获取方法
遥感与地面调查、直接获取及资料搜查与社会调查方法是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中信息获取的3种基本方法。3种方法可单独应用,也可综合采取,共同作用于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信息获取,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实现监测与评价目的[2]。
4 3S技术用于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的完善措施
4.1 3S集成
单一的GPS、GIS、RS等技术实现森林资源的监测与评价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依靠数据和物理结构更为紧密的3S技术为基础解决问题[3]。
4.2 监测与评价的多方面性
对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要具有多方面性、综合性。例如,涉及到野生动植物、土地荒漠化等综合监测时,需要科研、教学、林业等多个单位进行全面、系统、多方监测,确保准确、有效地完成监测。
4.3 DGPS技术的应用
DGPS技术即差分GPS技术,能够改善数据传输情况,增加数据传输的时效性,是实现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和广泛应用[3-5]。
4.4 增加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途径的选择
GIS中GEOSTAR、GITYSTAR等平台已经问世并发展良好,给我国国家森林资源的监测与评价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在日后的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的平台选择上可以选择性应用[3]。
3S技术高度集成且多样,有RS的高分辨率无人摄影、DGPS的小型全站监测等,能够在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管理中发挥监测、定位、制图等多种功能和作用。
5 我国国家森林资源调查方向
目前,森林资源调查是以木材等资源为中心展开的土壤、动植物动态等的调查,随着森林监测与评价内容的增加,日后国家森林资源调查将多样化和复杂化。森林资源调查将包括非木材资源的调查、野生动物生存区域的调查、狩猎信息的调查、市场需求林产品的调查等。此外,还会有食用植物等的涉列,全球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问题对森林资源的影响等[2]。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体系将为整个森林资源提供良好的管家式管理,以满足社会的多方面需求。
参考文献
[1]许兰艘,冯仲科.“35”技术用于森林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进一步完善的途径[J].世界林业研究,2000(2):14-19.
[2]郑小贤.德国、奥地利和法国的多目的森林资源监测述评[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3):79-84.
[3]周志峰,祝令辉.保护森林资源行动中暴露出我国林业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林业资源管理,2001(5):9-12.
[4]刘一杰,施一民,过静君.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数据处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5]张旭,雷振宇,陈艳,等.森林资源信息共享技术研究与示范[J].资源科学,2001(1):54-59.
相关热词搜索: 森林资源 监测 评价 方法 研究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林业系统森林资源管理培训教材2021-08-27
- 全省年度“绿卫”打击破坏森...2021-08-27
- 森林资源保护与林业执法工作...2021-10-06
- 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先进个人...2021-10-08
- 检察院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2021-10-11
- 森林资源科学经营与利用措施探析2021-10-18
- 环保局监测站年度工作总结及...2021-10-31
- 关于建设我国国家节水灌溉试...2022-02-25
- 高中老师评价.docx2021-08-27
- 高中三年个人评价.docx2021-08-27
- 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2021-08-27
- 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2021-08-27
- 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2021-08-27
- 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2021-08-27
- 高中个人评价报告怎么写【精华】2021-09-05
- 教师工作评价总结2021-09-08
- 对领导个人评价范文二篇2021-09-16
- 华三绿色评价2021-09-16
- 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2021-08-27
- 保持健康方法,The,Way,to,Keep,Fit2021-08-27
- 保持健康方法,Suggestions,to...2021-08-27
- 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方法2021-10-05
- 把握品德新课程教材目标方法论2021-10-20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方法和...2021-10-24
-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方法...2021-11-05
- 现代应用文实用写作方法论2021-11-11
- 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2021-11-28
- 案件审核的基本方法(第一节...2021-12-20
- 产品设计中形研究论文&产品品...2021-08-27
- 计算机维护系统软件应用研究2021-08-27
- 五年级下册语文研究报告对于姓氏2021-08-27
- 研究生课程学习总结2021-08-27
- 科学研究工作能力自我评价2021-08-31
-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2021-09-09
- 党建研究会工作报告2021-09-09
- 后勤工作研究课题2021-09-11
- 国际税收研究会秘书长事迹2021-09-13
- 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奖励办法202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