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城市小班幼儿母亲的严厉信念

发布时间:2022-10-21 09:05:03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母亲教养信念引导母亲的教养行为。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上海市158位小班幼儿的母亲就严厉信念进行访谈,访谈问题包括母亲认为严厉有多重要,母亲会在什么情境下、以什么方式对孩子表达严厉,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城市母亲对孩子表达严厉的原因主要涉及孩子认知发展、行为规范、社会性发展以及生活自理等方面;母亲表达严厉的方式主要有惩罚、心理控制以及教导三种方式;中国城市母亲的严厉信念具有弱严厉的特点,同时具有专制取向、情境性特点,反映了母亲的严厉信念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与伦理秩序的影响,又受到现代育儿观念的冲击。中国当代城市母亲还有必要在慎用恐吓、威胁等心理控制方式,从观念到行为实现与孩子的真正平等,在培养孩子相互依存的社会化目标的同时重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社会化目标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 教养信念;严厉信念;育儿观念;传统文化

一、问题提出

家庭是儿童成长最基本、最主要的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推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是近三十年来,父母教养成为研究热点的原因所在。教养方式指向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包括教养信念、教养目标、教养风格和教养实践。[1]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父母教养信念(parenting belief)成为研究热点。教养信念主要指父母对于如何教养孩子所形成的相关信念系统,包括家长希望孩子如何成长,家长对自身在子女成长道路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实行的教养行为的认知。[2]尽管并没有研究证明父母的教养信念与父母的教养行为是完全对应的关系,[3]但一般而言,研究者普遍认为,父母教养目标和信念指引教养行为,进而作用于儿童的发展。[4]有研究表明,母亲信念与儿童攻击和退缩性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5]父母信念对孩子在数学和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有影响,孩子在语言、阅读、口头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成就也与父母信念有关。[6][7]在教养信念的相关研究中,父母对温暖(warm)与控制(control)的信念构成父母教养信念讨论的一个维度。温暖指家长在情感方面对孩子的接纳和支持, 两个极端的维度即接受(acceptance)和拒绝(rejection);[8]控制即家长利用权力来规范孩子的行为,[9]两个极端的维度即亲子互动中的自主(autonomy)与控制。[10]本研究所讨论的父母的严厉信念恰恰是教养信念控制维度的集中体现。父母的严厉信念是指父母對是否应当对孩子表达严厉、为何对孩子表达严厉及如何对孩子表达严厉的认知。

近年来,“虎妈”“狼爸”现象的大量涌现,再次引发了中西方教养方式的差异比较。当前关于中国父母严厉信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同时,严厉与爱的平衡,一直都是父母的困扰与难题,特别是在已经发生剧烈变革的当今社会。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家长认识到民主型教养方式的重要性,而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子原则仍然存在。该不该对孩子严厉?如何对孩子严厉?今天的中国父母尤其感觉“两难”。

已有的研究大多从行为的角度探讨父母的严厉管教。父母的严厉管教包括心理攻击、体罚和身体虐待三种形式,[11]且三者的严重性依次增加。[12]父母的严厉管教也被证明对儿童日后的问题行为、社会情绪能力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13]且父母的严厉管教对儿童日后的入学准备也没有积极影响。[14]已有关于父母采取严厉管教行为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大多涉及儿童因素、父母因素、家庭因素、文化与社会背景因素。[15]有学者认为中国父母较频繁使用严厉管教的原因是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加上中国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观点,强调通过对孩子的严厉管教来建立父母的权威、培养子女的“孝顺”。[16]此外,由于中国的父母通常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因此,他们期望通过严厉管教来使孩子获得学业、社会和道德上的成就。[17]

少有研究从父母的严厉信念入手探讨父母采取严厉管教行为的深层原因。事实上,父母的严厉管教行为是父母严厉信念的外化表现。玛莎·弗兰斯·埃蒙特(Martha Frías-Armenta)在其研究中,指出了父母信念对于其严厉管教行为产生的影响:持有“惩罚是一种适当的管教方法”观念的父母,他们会更多地认识到惩罚所具有的好处,且会减少关于惩罚对儿童产生不利影响的看法,因此更容易表现出对孩子的惩罚行为;而对于惩罚的有害后果的认知越多,这种惩罚行为就会越少。同样,父母如果持有“虐待行为是一种适当和积极的管教方法”的观念,就会增加使用体罚的机会。[18]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凯瑞莎·陈(Charissa S. L. Cheah)所做的中国移民母亲教养方式的研究,她提到,与美国母亲不同,中国移民母亲依赖严厉的管教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孩子的行为举止符合母亲的意愿。同时,母亲对孩子严厉大多与儿童的教育和学术成就有关。此外,中国母亲比美国母亲更可能使用体罚或训斥,包括使她们的孩子感到恐惧。总体来说,中国母亲更喜欢使用严厉的管教行为,因为他们认为某种程度上的控制是强制孩子遵守的必要条件。[19]而在美国文化中,往往将父母体罚等严厉管教行为看作是父母的拒绝,是一种不合法、不公平的父母控制。[20]在另一项研究中,凯瑞莎从文化适应的角度对中国移民母亲的控制观念(parental control)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母亲对孩子的控制反映了心理与情感相互联系的家庭模式,母亲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主流文化的文化适应导致了她们在严厉表达的原因和做法上存在差异。[21]

目前关于严厉的研究多聚焦于父母的严厉管教行为,侧重于父母严厉管教行为的特点以及父母严厉管教行为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父母严厉管教信念的研究相对滞后。且已有中国移民母亲的严厉信念研究是在文化适应的背景下进行探讨,没有中国背景下母亲严厉信念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以上海母亲为例,以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中国背景下学前儿童母亲的严厉信念,发现并阐述其特点,深度剖析中国母亲持有的严厉信念,从而促进母亲对自身严厉信念和行为进行自我觉察与反思,进一步改进教养行为。这一研究也将有助于重新审视中国文化背景下母亲独特的严厉信念与育儿实践。基于凯瑞莎的研究,本研究围绕母亲对严厉的重视程度、母亲在什么情景下对孩子表达严厉以及母亲表达严厉的方式展开,在此基础上,对访谈进行编码分析。

相关热词搜索: 小班 严厉 信念 幼儿 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