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关于微波技术的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1 11:45:04 浏览数:

摘要:微波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其目标是解决微波应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微波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知识,微波技术理论通过解决微波在传输、处理过程中的遵循的原理,逐渐使微波技术发展成为一门很完整的学科,并在工程上有日新月异的应用。

在加热技术上形成一种全新的观念,在通信方面给信息领域带来一场空前的革命。

关键词:微波技术;应用;发展

前言

随着科学的发展,微波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通信行业,如微波卫星通信、微波散射通信、模拟微波通信和数字微波通信等。为避免微波通信频率与工业、医学、科学等的频率相互干扰,故将微波通信频率与其他用途的微波频率分开使用。目前,工业、医学、科学常用的微波频率有433MHz、915MHz、2450MHz、5800MHz、22125MHz,其中915MHz和2450MHz在我国常用于工业加热。

1微波技术的发展历程

微波是指波长在1mm~1000mm、频率在300MHz~300GHz范围之间的电磁波, 因为它的波长与长波、中波与短波相比来说,要“微小”得多,所以它也就得名为“微波”了。微波技术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微波器件的应用和发展。早在20世纪初,就有研究人员开始了对微波理论的探索,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但由于当时信号发生器功率较小,加之信号接收器灵敏度较差,使得实验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1936年,波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微波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及实验条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George C.Southworth.将波导用作宽带传输线并申请了专利,同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L.Barrow完成了空管传输电磁波的实验,这些工作为规则波导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微波技术进一步向前发展。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的出现和使用引起了人们对微波理论和技术的高度重视,并研制了很多微波器件,在此期间,微波技术迅速发展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认可。但在当时战争条件下,各国都忙于实际应用,对微波理论的研究尚为欠缺,所以使得微波理论滞后于实际应用。1945~1965 年,微波技术的发展速度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其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在这20年间,逐步开辟了微波新波段并形成了射电气象学、射电天文学、微波波谱学等一系列新的科学领域。比较系统和完整地建立了一整套微波电子学理论,为微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1965年以后,微波集成电路与微波固体器件的发展和应用时微波设备朝着定型化与小型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微波设备正向着更高频段、宽频带、高功率、数字化、高可靠性、小型化等方面发展,单片集成化和毫米、亚毫米波段微波的发展已成为现阶段微波技术研究的重点方向。

2微波的特性

2.1似光性

微波的传输特性符合几何光学传输特性,这样利用微波就可以获得方向性好、体积小的天线设备,用于接收地面上或宇宙空间中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确定该物体的方位和距离,这就是雷达导航技术的基础。

2.2穿透性

微波是射频波谱中惟一能穿透电离层的电磁波(光波除外), 因而成为人类外层空间的“宇宙窗口”;微波能穿透生物体,成为医学透热疗法的重要手段。

2.3信息性

微波波段的信息容量是非常巨大的,即使是很小的相对带宽,其可用的频带也是很宽的,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兆赫。所以现代多路通信系统,包括卫星通信系统,几乎无例外地都是工作在微波波段。

2.4非电离性

微波的量子能量不够大,因而不会改变物质分子的内部结构或破坏其分子的化学键,所以微波和物体之间的作用是非电离的,这一性质为探索物质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特性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3微波技术的应用

3.1微波加热原理与微波炉

微波炉的微波加热原理是基于物质对微波的吸收作用而产生的热效应。微波加热的是一些能够吸收微波的吸收性介质,即含有极性分子的介质材料。当有极性分子的介质材料置于微波电磁场中时,介质材料中会形成偶极子或已有的偶极子在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重新排列,并随着高频交变电磁场以每秒高达数亿次的速度摆动,分子要随着不断变化的高频电场的方向重新排列,就必须克服分子原有的热运动和分子相互间作用的干扰和阻碍,产生类似于摩擦的作用,实现分子水平的“搅拌”,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微波频率高,极性分子摆动速度很快,因此,快速加热是微波加热的突出特点。水分子是极性分子,绕其对称轴的旋转频率为22吉赫,在此频率的水对微波产生共振吸收现象,对微波有很强的吸收作用。而一般食品中都含有水分子,因此可用微波快速烘干和烹调食品。

3.2微波的杀伤机理与微波武器

微波武器是利用高功率微波束毁坏敌方电子设备和杀伤作战人员的一种定向能武器。用作武器的微波波长通常在30~3cm、频率为1~30吉赫、输出脉冲功率在吉瓦级。目前,美、俄、英、法等国研制的微波武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功率微波波束武器;另一类是微波炸弹。微波武器的杀伤机理是基于微波与被照射物之间分子相互作用,将电磁能转变为热能而产生的微波效应,就其物理机制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种效应:电效应、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基于这种原理,微波武器利用高增益定向天线,将强微波发生器输出的微波能量会聚在窄波束内,从而辐射出强大的微波射束(频率为1~300吉赫的电磁波),直接毁伤目标或杀伤人员,由于微波武器是靠射频电磁波能量打击目标,所以又称“射频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的关键设备有两个,即高功率微波发生器和高增益天线。高功率微波发生器的作用是将初级能源(电能或化学能)经能量转换装置(强流加速器等)转变成高功率强脉冲电子束,再使电子束与电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高功率电磁波。这种强微波将经高增益天线发射,其能量汇聚在窄波束内,以极高的强微波波束(其能量要比雷达波的能量大几个数量级)辐射和轰击目标、杀伤人员和破坏武器系统。

与常规武器、激光武器等相比,微波武器并不是直接破坏和摧毁武器设备,而是通过强大的微波束,破坏它们内部的电子设备。实现这种目的途径有两条:其一是通过强微波辐射形成瞬变电磁场,从而使各种金属目标产生感应电流和电荷,感应电流可以通过各种入口(如天线、导线、电缆和密封性差的部位)进入导弹、卫星、飞机、坦克等武器系统内部电路。当感应电流较低时,会使电路功能混乱,如出现误码、抹掉记忆或逻辑等;当感应电流较高时,则会造成电子系统内的一些敏感部件如芯片等被烧毁,从而使整个武器系统失效。这种效应与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效应相似,所以又称非核爆炸电磁脉冲效应;其二是强微波束直接使工作于微波波段的雷达、通信、导航、侦察等电子设备因过载而失效或烧毁。因此,微波武器也被认为是现代武器电子设备的克星。所以有人说,核武器是人类20世纪最大的杰作,而微波武器则是人类兵器研究的最大突破,在21世纪,它拥有的地位将可能仅次于上世纪的核武器。

4微波技术的发展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已在皮革、木材、彩色印刷、食品、纸张等行业逐渐采用微波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1微波技术的工业应用前景

利用微波可对食品进行膨化、烘干、脱腥和保鲜处理。目前已用于糕点、牛肉干、土豆片、方便食品加工、茶叶杀青、干燥等方面的生产中。日本用2450MHz,5~l0kw微波加热设备对轮胎作一次加热,升温到硫化温度后用热风保温,可硫化3~4t重量的轮胎;美国采用915MHz, 50kw喇叭天线作为辐射加热器,利用程序控制对大型轮胎进行旋转扫描,其优点是加热均匀、硫化时间缩短三分之一。

4.2微波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微波生物效应分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其热效应在医疗方面可进行微波理疗、配合放疗和化疗进行透热治癌;另外还可以利用微波加热血浆、解冻冷藏器官;还可设计微波手术刀,开刀止血快、出血量少。

4.3微波技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前景

半导体生产工艺中已经采用微波等离子体技术,进行刻蚀、溅射、气相沉积、氧化硅片;还可用于金属、合金、非金属的表面处理;用于等离子体光谱分析,可检测十几种元素。利用微波源进行加热干燥,就是将干燥物料处在真空条件下。在真空条件下,水的汽化温度低,实现了低温干燥,完好地保持了加工物料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成份,避免了物料中活性成分的氧化变质,制品复水性好;微波穿透至物料内部,回转系统驱动物料作回转运动,使物料受热更均匀,干燥更迅速,其运行成本远远低于冷冻干燥和红外干燥,节能降耗、卫生环保,应用领域广阔。

5结语

随着微波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微波理论的不断完善,微波技术必将逐步实现工业化,其安全、节能、高效、环保的优势也必将推动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垛生,张亚婉,宋金莲.微波技术在工业生产和医疗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吴贺君.我国微波技术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相关热词搜索: 微波 分析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