摈弃“唯分数论”后数学课堂教学应有的变化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时至今日,摈弃“唯分数论”已成为社会共识,为全国人民所接受。那么,作为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有哪些相应的变化呢?本文从亲历的课堂教学案例中来陈述这些应有的变化。
【关键词】唯分数论;数学课堂教学
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金牌数量比往届明显减少。不少网友提前预测,可能要问责相关人员了。可是结果并不是这样,在奥运会赛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国务院向奥运代表团发去了表示肯定的贺电。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运动员的时候也表示“不以成败论英雄!”,所有这些,其实是一个无形的课堂,人们对待金牌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其實,不止国家领导人,大部分老百姓也选择了摒弃这种“唯金牌论”。这种理念并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后不断累积而成的,是社会全面进步的象征。
体育界如此,教育界何尝不是这样?甚至可以说教育界比体育界更早!从早年提出的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到近年在不断尝试的高校自主招生方案的探索,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所学与所用脱节等等,无一不是在清晰的告诉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是时候摒弃“唯分数论”了。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通过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于是,我们数学教师也要变化了,要有一个全新的数学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不是两只眼睛只盯着分数。
改变当然要从课堂开始,数学课堂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呢?
一、课堂上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无疑是激励、唤醒、鼓励的前提条件。我们面带微笑走进教室,这可以说是一节好课的开端。教师情绪不积极会传染给学生,而教师乐观、阳光的情绪会感染学生,传染与感染真可谓是天渊之别。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是很高,更有甚者竟然寄希望于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自己落得清闲。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教师由于个人原因上课时面无表情,漫不经心或者拉长着脸,那毫无疑问学生也会感到情绪压抑,心理闭锁,阻碍了知识的吸收。而如果教师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学生自然也会感到亲切,从而愉快的学习。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愉快的心情,活跃思维,创新能力才有能变为现实。
乐观、阳光的情绪和振作的精神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或者退一步讲,即使部分学生考试分数不高,但是在教师良好积极的情绪的激励、唤醒和鼓励下,学生也逐渐养成乐观、阳光、积极向上的良好性格,这是比分数还重要的品质啊!此可谓摈弃“唯分数论”后应有的变化之一。
二、课堂上必须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探索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6.1平方根,第二课时。这节课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其中有一个环节:探究:能否用两个面积为1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 的大正方形?
当时,学生们讨论起来了,不少学生说,老师,只能拼成长方形,不能拼成正方形。作为教师的我当然不能一下子给答案给他们,这样就失去探究的意义了。不久,就有一个同学大声说,老师,可以剪开然后重拼吗?(这个学生可能有预习,受了教材的提示。)我说行的,大家可以试试。大家开始忙起来了,以致于有点“失控”,可以说是在这个环节“浪费”了我不少时间。但是探究结果很不错,学生们不单拼出来了,还想出了与教材不同的方法,着实让我领教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课后有学生甲说,讲第一种方法时听不懂,但是讲到第二种方法时,不知道为什么,竟然两种一起懂了。真可谓是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弄不懂啊。更可喜的是,课后有同学想出了第三种方法,而且是对的。时至今日,学生甲突然懂了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给了他充分的时间,没有因为要赶教学进度而打断他们,草草了事。
在数学课堂中,确实有很多时候应该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动眼观察,动口讨论,动手实践,动脑探索,这些都是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学生不怕困难,敢于实践,敢于创新,行动力比分数还重要,此可谓摈弃“唯分数论”后应有的变化之二。
三、课堂上要要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
在这里引用一句话:“良好的学习结果,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通过讲授让学生获得了某种知识与技能,但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不知道这些技能的运用过程与价值,那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巨大缺陷。
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第一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可以说是很显然的,如果单纯从知识这个角度看,教师完全可以一带而过,省时省力,但是这样明显不符合新形势下数学课堂的要求,过程与方法被忽略掉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笔者对教材上的内容作了以下改动:
(1)说一说:要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上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你准备怎么剪?
(2)剪一剪:只用剪刀,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上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与教材原有内容相比,改动后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参与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公式、性质、定理固然重要,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索和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的培养也一样重要,此可谓摈弃“唯分数论”后应有的变化之三。
四、课堂上要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
数学课本一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版,而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照本宣科在十二三岁的少年看来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解决之道当然是让枯燥乏味的数字、符号、字母、概念等等与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深知,函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太难了,难点之处在于引入了变量,太抽象了。这个时候,学生所熟知的身边的事物能帮上我们的大忙。
(1)播放视频,加油站工作景象。
(2)同学们看完视频后,问:加油机上写着的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
(3)如果加油金额用y(元)表示,加油量用x(升)表示,单价为2.87元/升,你能写出反映这三个量的关系式吗?
这样的课堂肯定比教材原有的设计生动多了,活泼多了,有效多了。至于视频,可以自行拍摄,更可以网上下载,信息时代与网络时代所提供的便利,我们要充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课堂教学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此可谓摈弃“唯分数论”后应有的变化之四。
五、课堂上必须体现分层评价
这个广大数学教师都知道,但知道不等于实行,用实际行动体现改变才是关键。这里举两个别人的例子:
(1)《中国教育报》曾刊出了戴嵩松的回忆,说到学生时代有一次她生病住院没上课,回来后恰逢考试,考了50分,她的老师说;“她一节课也没上,居然能答对对一半,非常了不起!”
(2)一位美国老师问一个小学生:5+4等于多少?有个小男孩响亮地回答等于8,那位老师真诚的说:“很好!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吗?”
在课堂上分层评价,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此可谓摈弃“唯分数论”后应哟的变化之五。
从里约奥运会上可以看到,摈弃“唯金牌论”已得到全国上下的普遍认同,那自然,我们初中数学的教学也要摈弃“唯分数论”了,这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那数学课堂该如何做出相应的改变呢?以上五点是个人的近两年的课堂实践,说不上系统化,说不上理论化,谨以此与广大数学教师共勉。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朱建明.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有效改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7):61-62.
相关热词搜索: 数论 摈弃 课堂教学 变化 数学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数列中的简易数论知识应用2022-10-21
- 高中生物简约型课堂教学思考2021-08-27
-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docx2021-08-27
-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反思与对策2021-08-27
- 体育课堂教学语言技巧运用策...2021-08-27
- 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及其影响2021-09-14
- 课堂教学结构安排2021-09-28
- 小学数学名师班学员课堂教学...2021-09-29
- 充分认识科学课堂的性质优化...2021-10-02
- 论对话式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技巧2021-10-05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书香味儿呈...2021-10-19
- 【精华】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2021-08-31
- 数学学习方法_数学学习方法总...2021-09-14
- 参加数学科带头人才艺展示活...2021-10-06
-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情感2021-10-22
- 数学老师个人年终总结2021-12-01
- 2022一年级数学教师个人计划2021-12-01
- 教育案例-九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2022-01-13
-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高中数学课2022-01-22
- 数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下高三...2022-01-22
- 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数学课的...202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