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试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

发布时间:2022-10-21 19:40:03 浏览数:

一、会计的国家性

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经济管理科学,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观念等环境,各国的会计实务及其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程度的差异。正因如此,会计界才存在不同会计模式的分类。其中,P.H.阿伦(Aron)博士对会计模式的国际分类是广为流传的。他以维护谁的利益作为分类的标志,把世界各国的会计实务体系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模式:

1.强调公司应按“真实和公允”的观点提供财务报告,主要是为了保护投资人和债权人利益的不列颠会计模式(英国会计模式)。

2.通过“公认会计原则”,主要是为了保护证券市场投资人利益的美国会计模式。

3.服从税制需要的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会计模式。

4.以公司利益为导向的北欧(以德国为代表)会计模式。

5.服务于集中计划经济的苏维埃(苏联)会计模式。

二、会计国际性的必然性

国际化是指通过比较协调和处理各国之间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方法的差异,寻求处理国际经济业务对双方都适用和接受的会计模式,包括国际企业会计、国际比较会计、国际社会会计、国际审计等。会计的国际性是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管理问题发展起来的,而且在客观上要求各国在会计事务处理中尽量采用国际通用的做法,以求一方面促使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满足国际经济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促使各国会计在履行对内管理职能时尽可能采用一些先进的方法。会计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各国会计事务处理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趋同化。使会计产生国际性并且不断加强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1.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去企业所需资金一般只靠国内供应,但是当国内缺乏必要的资金时就必须依靠外资了,二战后,一些国家为了恢复经济都曾大规模引进外资,同样我国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引进外资。虽说目前资本在国际间转移是比较自由的,但它还要受当地市场规则惯例和政府规章、法令的约束,为了摆脱这种约束和管辖,许多投资者就采取了很多对策,把某一特定货币的存放业务移到该货币发行国的境外进行。

2.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得国际会计产生和发展的第三个因素是跨国公司的出现。跨国公司是区别于那些只在一个国家内经营的单国性的公司。从跨国公司的性质来说,西方跨国公司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国际垄断组织,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和垄断的基础上突破国界,由国内垄断组织发展成为国际垄断组织。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西方跨国公司的垄断性和国际剥削性。另一方面适应现代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跨国公司这一世界性的企业组织形式,它是一种跨越国界的企业组织形式,它是从世界市场范围内规划生产,在地理上更有效地组织要素投入,使产出更靠近销售市场的一种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它是在现代生产力条件下才成为可能并与之相适应的,因此只要有条件和需要,这种组织形式对任何一类实行开放经济的国家都是有用的。

3.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出现是经济区域化的典型事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不象欧盟那样以特定地区的联合为目的,而是24个发达国家政府间的经济联合组织。这个组织于1961年9月成立,其宗旨是稳定会员国的财政金融,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贸易等。

联合国从1972年开始重视会计准则的制定活动,关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联合国最关注的事情之一就是跨国公司的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的披露。跨国公司委员会于1974年建立,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制定跨国公司的行为规则。综上所述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必然导致会计的国际化。

三、会计国家性与国际性的协调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态势的发展,各国经济运行方式日渐趋同,迫切要求消除和减少各国会计之间的现实差异。会计协调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日益受到各国会计界的关注和重视。具有重要的意义:

1.是经营全球化的需要。市场的国际化必然导致企业经营业务的全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主体地位的确立,跨国企业开始涌现,消除各国会计核算上的差异,按国际惯例办事已成为当务之急。

2.是吸引国际投资的需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资金的提供者如果能够很快地掌握资金需求者真实、可靠、详细、明白无误的财务信息,那么他就会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一个公正反映公司财务信息的财务报表能被潜在的投资者所理解,那么这个公司就能比较容易地从市场上取得资金。这种国际资本流动的日益增长客观上要求进行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会计的国际化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和世界各国会计国际化的实践经验,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国际化与国家化并存原则。因为在我国,是由中国市场经济的特色决定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的一种类型和模式,其最大特点在于以公有制来配置资源,同时十分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这些都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为了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对会计来说,一方面要与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按国际惯例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要使会计信息符合国家经济管理的要求,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服务。

2.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原则。会计国际化改革的过程实际上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并受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影响的过程。所谓同步是指会计国际化改革必须紧紧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做到相互配套相互协调。

总之,对于国际通行做法,我国也具备实施条件的,我们应毫不拖延地接轨。而我国目前不具备条件的,一方面规定过渡办法,另一方面,应积极创造条件向其靠拢。对于国际上没有定论的做法,我们不一定照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当前,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西化”,即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做法。实践表明,一味照搬或一味否定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注意,会计国际化应以国家化为前提,在加强市场经济发展,保护我国民族经济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与国际会计协调一致。

参考文献:

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J].会计研究,2003年7月

相关热词搜索: 国际性 试论 会计 国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