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低碳认知和行为特征的调查与思考
[摘 要] 90后大学生在低碳认知、低碳行为表现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表现出不一致,生活自主与自控表现出两面性,在精打细算与粗放生活中徘徊。针对这些问题,应引入社会学习理论,提高认知水平,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引导倡导的方式,树立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生态消费理念;分析校园低碳情境因素,完善管理制度。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低碳认知 低碳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043-03
低碳意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当前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低碳不仅与生产领域有关,与生活和消费领域也密切相关,例如姜克隽认为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陈佳贵的观点认为低碳行为需要人类行为方式上的改变,以避免奢侈和浪费的碳排放。[1]而低碳行为是指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均指向低碳,通过减少碳的排放量最终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目前90后大学生已成大学校园的主体,他们成长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因此他们是思想活跃、衣食无忧的一代,在他们身上也表现出睿智与轻狂,成熟而盲目,理性而躁动的显著特征,成为一个特点突出、颇受争议的学生群体。[2]关注90后大学生群体低碳的认知及行为表现,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为此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此次调查,并对调查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一、低碳认知及行为特征的调查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低碳认知和行为习惯为主题的调查问卷,对我院90后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25份,并选择少数学生进行深度访谈。
(一)对于低碳认知方面的调查
对于“是否听说过低碳”,有97%的被调查者“听说过低碳”,但还有3%的被调查者“没有听说过低碳”;对于“低碳的含义”,有80%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能源消耗”,还有20%的被调查者对于低碳的含义认识“尚不清晰”;对于“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有排放二氧化碳的行为”的调查中,认为“会”的为87%,“可能会”的为12%,“不会”的为1%。这些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尽管信息接受能力强,有着较高的知识层次,应当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是他们对于低碳的认识还参差不齐。
(二)对于低碳生活的态度调查
在“平时会不会主动去关注哪些低碳生活方式”调查中,有18%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关注”和“比较关注”;38%的被调查者选择“偶尔关注”,但选择“不关注”的竟高达44%。对于“低碳生活方式对生活质量是否会有影响”,80%的被调查者都认为会“影响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只有20%的被调查者认为“不会影响”。这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基本显示了一致性,存在低碳生活影响生活质量的误区,故对于低碳的关注度就会下降。
(三)大学生日常低碳行为的调查
1.对于“出行交通方式”的问题,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步行”,19%的被调查者选择“自行车”,46%的被调查者选择“公交车”,只有2%的被调查者选择“打的”。这说明大学生在出行方面是符合低碳要求的。
2.对于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问题,调查“超市购物中是否有自备购物袋的习惯”,回答“有的”占58%,而“没有”的占42%;在学校食堂就餐时,以“一个月在食堂购买一次性餐具”为调查,10次以下的为47%,10-30次的为36%,30-60次的为13%,60次以上的为4%;“在外吃饭是否会使用一次性筷子”的调查中,选择“会,认为方便卫生”的占到53%,“有必要时才会用”的占46%,“从来不用”的占1%。这一组调查数据表明,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量相当大,这正与我们平时在食堂看到的情形相吻合,早餐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中晚餐使用一次性纸盒的同学为数不少。
3.对于能源节约方面,调查“白天光线良好的情况下,你会主动关闭教室里仍然亮着的灯吗”,“表示没注意过”的为19%,“一般都会”的占76%,“不关我事,基本不会”的占5%;又如调查“在电脑使用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离开时”,选择“关机”的为45%,有43%的被调查者选择“待机”状态,而12%的被调查者会选择“不管”。这一组数据反映了如随手关灯这样细微的节约意识还没有养成。
4.对于低碳内容和原因方面,调查“哪些行为是低碳行为”(可多选),调查结果从高到低分别是:随手关灯(91%);少用一次性用品(77%);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74%);将垃圾分类处理(60%);少穿化纤、皮草材质的衣服(48%)。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低碳行为的认识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关键还是在行为表现上存在与认知的矛盾。为探究其中的原因,调查“认为低碳生活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可多选),从高到低的结果为:消费理念虚荣,追求奢华(86%);大家生活方式粗放,很难改正(82%);缺乏有力领导,不知从何开始低碳生活方式(72%);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依靠民众自身很难实现(55%)。这些障碍因素客观存在。如何让低碳工作得以深入开展,需要得到大学生的支持,如以垃圾分类投放为例,如果条件许可,92%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会做或如果方便的话会做,而有8%表示不会做。因此,如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他们对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支持应该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二、90后大学生认知及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低碳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90后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从知识层次、信息渠道和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讲,其对于低碳的认知水平应该较高,但是从以上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对于低碳认知的普及还有待于提高。
(二)日常行为表现不符合低碳要求
1.90后大学生对于绿色消费的概念还没形成必要的认识。经济学家陈柳钦的研究论文指出,倡导消费者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3]但是90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健康食谱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如平时在校园门口的大量流动摊贩,许多学生会加入其中,吃得其乐融融;又诸如大量方便食品的食用,如方便面、香肠等食品,这种行为表现显然不符合低碳绿色消费。
2.90后大学生对于生态消费的行为习惯还难以养成。一次性物品的大量使用显然与生态消费不符,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大量使用一次性方便物品成了当前大学校园里的一道不雅风景,在食堂、寝室、教室随处可见大量的一次性包装袋和一次性的饭盒,这些一次性方便物品的使用是对资源的掠夺与浪费,显然不符合生态消费的要求。
3.现实生活中对于手机等产品的消耗调查发现,我院有近90%的同学进大学之际都更换了功能更齐全、价位更高的手机,更新的原因多数是原有手机功能不全、受到新品推介,也有同学表示是为了不被同学看不起。由此可见手机的更新速度也表现出非理性,过度、攀比和炫耀性消费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4.90后大学生公共意识退化也使低碳行为的表现不尽人意。当前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对于公共意识日益退却,对于公共资源表现出不关心,如公共场所的水电很少有同学会去主动关注,发现问题也很少有同学会去主动报修,而教室里有时只有一两个同学,却开着教室所有的灯,不良的用电用水习惯在公共区域的表现更为突出。
三、原因分析
(一)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表现出不一致性
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来得更加快速和直接,当下90后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关键时刻,比如献血,在大学校园组织无偿献血,很多同学都会加入其中;而对于环境认知、低碳形势与任务而形成的社会责任意识范畴的内容,由于涉及的因素较多,学生意识不足。
(二)90后大学生生活自主与自控表现出两面性
大学生渴望自主和独立生活的意愿较强,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他们的生活追求轻松便捷,甚至有不少的大学生都不想去食堂就餐,而是让同学带餐或直接叫人送餐,想要自主的生活,但是没有自控的生活能力,经常以快速食品如方便面等解决就餐问题。因此自主与自控两者之间不能协调发展,一味地追求便利而没有养成自我控制意识。
(三)90后大学生在精打细算与粗放生活中徘徊
90后大学生对网购、团购等新生事物接受较快,经常几个同学拼购用以降低物流成本,在这方面学会了精打细算;但是部分同学一天一次或多次地购买一次性就餐盒花费0.5-1元,一个月累计约15-30元,在这方面选择粗放生活,使得 90后大学生身上显示出了他们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想精打细算,但又选择粗放生活,受到习惯的影响和一次性物品取得的便利,所以对于低碳行为也存在选择性发挥。
四、思考
大学的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人格的塑造和责任的传递。90后大学生对于低碳认知有局限性,同时又表现出低碳认知与行为特征的不一致性。针对即将走上社会舞台的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与干预,创造性地开展低碳认知与低碳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引入社会学习理论,提高认知水平,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低碳认知是前提,低碳行为方式的培育是对低碳认知的发展与延续。开展大学生有关低碳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要突出学校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知的途径可以是校内宣传栏的开发、宣传手册的发放;教师宣讲团的成立和学生低碳(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的组建;公益性低碳标识的开发及提醒;低碳征文及演讲等。由教师担任社会学习理论的传播工作,用同学之间相互的影响来起到推动作用。低碳学习与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90后大学生低碳责任意识的培育,并自觉养成低碳行为。
(二)引导、倡导学生树立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生态消费的理念
适度消费主要是一种消费观的问题,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父母,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这更需要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生态消费是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消费行为,引导学生如何去选择绿色食品,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尊重自然和资源稀缺的客观规律,通过适度节约,合理利用,养成文明、生态、健康的低碳行为习惯,坚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要为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生态消费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三)分析校园低碳情境因素,完善管理制度
针对90后大学生自控能力不足,采取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必须的。大学校园的低碳情境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和规范,如一次性物品限制使用规范、水电资源定额管理等;采取经济奖励与成本回收并举的措施,树立低碳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对于有违低碳的行为通过支付更高使用成本等方式,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激励措施,对低碳行为的发生起到引导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如改善食堂的就餐环境,让学生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就餐。
[ 参 考 文 献 ]
[1] 方大春,张敏新.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7):91-95
[2] 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111-114
[3] 陈柳钦.可持续低碳消费的实现途径[J].理论学习,2010(8):P31-35
[4] 徐国伟.低碳消费行为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35-139
[5] 袁美荣.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制定和实施[J].大学教育,2012(1):95
[责任编辑:钟 岚]
相关热词搜索: 认知 特征 思考 调查 大学生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化学应用思维认知美术艺术教...2021-08-27
- 知识主管在企业的角色认知2021-11-09
- 论医学图书馆的角色认知2021-11-09
- 企业社会责任要素的消费者认...2022-04-02
-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认知...2022-04-05
- 不同亚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2022-10-28
- 2023年度专业认知实习报告14篇2023-09-02
- 长篇汇总连播节目广播语言特...2021-08-27
- 论保证保险的法律特征2021-09-24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特征、...2021-09-26
- 1.1.1生物特征2021-09-28
- 多元文化下多媒体音乐艺术特征2021-10-20
- 关于矩阵特征值的讨论2022-01-06
- “只贷不存”机构运作机制的...2022-02-18
- 生态文明的概念、特征与基本...2022-02-23
- 图书馆发展特征分析2022-03-12
- ICT的技术经济特征分析2022-04-02
- 如何树立形象求发展的思考题2021-09-10
- 对XX县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2021-09-16
- 从海思考电影艺术2021-09-16
- 关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2021-09-22
- 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2021-09-25
- 取消农业税后的思考2021-09-26
- 对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2021-09-26
- 农民经济组织创新的调查与思考2021-09-26
- ××市发展民营经济问题的调...2021-09-29
- 农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与...2021-10-02
-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21-08-27
- 调查研究“四忌”2021-08-27
- 对于学生网络购物情况调查报告2021-08-28
- 武大公布李红良被举报调查结果2021-09-08
- 物业总公司“优质服务月”调...2021-09-09
- 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报告2021-09-09
- 如何开展调查研究2021-09-11
- 关于工人员收入分配现状的调...2021-09-13
- 县农业产业化工作调查报告2021-09-13
- 县非公有制林业情况调查报告2021-09-13
- 我的大学生活总结2021-09-08
- 大学生活总结2021-09-08
- 大学生个人总结学习方面2021-09-14
- 大学生德能勤绩廉个人总结篇1...2021-09-14
- 西部大学生就业报告2021-09-16
- 大学生活部2005年度工作汇报2021-09-23
- 大学生活“三句半”2021-09-28
- 三句半 《大学生活》2021-09-28
- 大学生个人总结2021-09-28
- 材料物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双创...202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