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六种野生植物提取物对草莓蚜虫的生物活性

发布时间:2022-10-22 14:50:32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用乙醇做溶剂,测定6种野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草莓(Fragaria ananassa)蚜虫(Aphidoidea)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6种野生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草莓蚜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拒食和毒杀活性。在10 mg/mL浓度下,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a)提取物对蚜虫的拒食率最高,处理12 h后,拒食率为84.24%,其次为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提取物,拒食率为83.54%;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提取物拒食活性虽然最低,但12 h拒食率仍能达到56.14%以上。随着时间的延续,各提取物的拒食活性逐渐变弱,但紫茎泽兰、泽漆提取物72 h拒食率仍能保持在67.45%和62.34%。紫茎泽兰提取物对蚜虫的毒杀活性最高,72 h毒杀校正死亡率为93.04%;蒲公英提取物的毒杀活性最低,但72 h毒杀校正死亡率仍能达到80.54%。

关键词:野生植物;提取物;草莓(Fragaria ananassa);蚜虫(Aphidoidea);生物活性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7-4181-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7.018

在生长期间,危害草莓(Fragaria ananassa)的蚜虫(Aphidoidea)种类有桃蚜(Myxus persicae)、棉蚜(Aphis gossypii)、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等[1],主要群集在植株的嫩叶上,以成蚜和若蚜集中刺吸草莓的叶、花、心叶汁液,大量发生时布满全株,使叶、花和心叶扭曲畸形,整个植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可致植株死亡[2]。在蚜虫吸食的同时,还排出大量的水分和蜜露,不仅影响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且易滋生病原菌。此外,蚜虫还能传播多种病毒[3]。目前,草莓蚜虫还主要依靠化学农药防治。但大量、长期地使用单一化学农药会出现破坏农业生态系统、污染环境、杀伤有益生物、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植物源农药源于自然,选择性高,较易自然降解,低毒低残留,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对高等动物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对害虫作用机制独特,不易产生抗药性[4],近年来逐渐成为新型环保农药开发的热点[5-8]。张建英等[9]利用11种植物提取物检测了对枸杞蚜虫的生物活性,韩秀英等[10]研究了22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多种植物的提取物对蔬菜、农作物害虫和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和毒杀活性,越来越多的植物源农药应用于绿色农业生产。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a)、扁蓄(Polygonum aviculare)、葎草(Humulus japonicus)、龙葵(Solanum nigrum)、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是中国北方农田常见的双子叶杂草。其中,紫茎泽兰、龙葵的提取物曾被用作对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研究[11-13]。本研究测定了这6种野生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草莓蚜虫的生物活性,以期为开发安全、高效、低毒的植物源杀虫剂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所用6种野生植物分别采集自枣庄市薛城区周边农田,具体植物名称及供试部位见表1。

将新鲜植株洗净背光自然风干,然后置于55 ℃烘箱烘干至恒重,用分析型研磨机粉碎后过40目筛,得到干粉末于4 ℃冰箱密封储存备用。

供试蚜虫来源于枣庄市薛城区草莓生产基地未使用过农药的植株。采集后置于RZH-850A型人工气候培养箱,用草莓植株在25 ℃下饲养,繁殖多代后,挑取生长发育一致的无翅成蚜进行测试。

1.2 方法

1.2.1 植物活性物质的提取 分别称取各植物干粉20 g,用滤纸包好,置于500 mL三角瓶内,加入5倍干粉量的95%乙醇,用超声波提取30 min。将提取液过滤后,用减压旋转蒸发器蒸发浓缩至膏状,用95%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 g/mL,即得到6种植物的乙醇提取液,然后分别装入棕色广口瓶中密封,置于4 ℃条件下保存备用。

1.2.2 提取物对蚜虫拒食活性的测定 将6种植物提取物(1 g/mL)用95%乙醇稀释至10 mg/mL,以95%乙醇溶液作为空白对照。采摘大小一致、面积约5 cm2的鲜嫩草莓叶片,分别在各提取液和对照液中浸润4 s,取出晾干。在叶背面转接30头无翅成蚜,随后将叶片背面向下置于培养皿中,叶柄用湿棉球包裹保湿,培养皿用保鲜膜封口,并扎孔通气,然后置于25 ℃人工气候培养箱内饲养。12、24、48、72 h后检查各处理叶片上栖息蚜虫数。每个处理重复4次,计算拒食率。

拒食率=(对照叶片栖息蚜虫数-处理叶片栖息蚜虫数)/对照叶片栖息蚜虫数×100%

1.2.3 提取物对蚜虫毒杀活性的测定 采取毛细管微量点滴法。在温室中培植草莓,在幼嫩叶片上接种无翅成蚜,使其自然繁殖,直至蚜虫数量达到试验要求。剪取带蚜叶片,剔除若蚜,仅保留30头无翅成蚜。

将各提取液用95%乙醇稀释至10 mg/mL,用毛细管将提取液点滴在蚜虫背上,使药液湿润虫体即可。每个处理4次重复,以95%乙醇溶液做空白对照。将处理后的载蚜叶片置于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将培养皿用保鲜膜封口,并扎孔通气,于常温下培养。定期统计蚜虫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对照死亡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6种植物提取物对草莓蚜虫的拒食活性

6种植物提取物对草莓蚜虫的拒食活性见表2。结果表明,6种野生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在10 mg/mL浓度下,对草莓蚜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拒食活性。其中,紫茎泽兰、泽漆和葎草提取物对蚜虫的拒食活性较强,在处理12 h后的拒食率均达到80%以上。紫茎泽兰提取物拒食率最高,达到84.24%;泽漆次之,为83.54%;而龙葵、蒲公英的拒食活性较低,分别为60.43%和56.14%。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植物提取液的拒食作用逐渐下降。其中,紫茎泽兰、泽漆下降幅度较小,在72 h后仍能保持60%以上的拒食活性,表明这2种植物的提取物对蚜虫的拒食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2.2 6种植物提取物对草莓蚜虫的毒杀活性

6种植物提取物对草莓蚜虫的毒杀活性见表3。结果表明,6种野生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草莓蚜虫均表现为较高的毒杀作用。在10 mg/mL浓度下,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毒杀作用较强,72 h后的毒杀校正死亡率达到93.04%,泽漆和龙葵提取物毒杀活性次之,分别为92.01%和90.86%;蒲公英提取物的毒杀效果低于其他5种植物,但其72 h后的毒杀校正死亡率仍能达到80%以上。

3 小结与讨论

6种野生植物95%乙醇提取液对草莓蚜虫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6种植物提取物对蚜虫均有较强的驱避活性和较高的触杀活性,但不同植物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紫茎泽兰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最高,其次为泽漆提取物。紫茎泽兰提取物在处理12 h后的拒食活性和处理72 h后的毒杀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4.24%和93.04%;泽漆提取物的拒食活性和毒杀活性分别为83.54%和92.01%。其他4种植物提取物的拒食活性和毒杀活性也分别达到50%以上和80%以上。预示着这些野生植物作为植物源杀虫剂可能会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农业害虫的防治应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植物体内含有天然的杀虫活性物质,如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精油类、羧酸酯类等,这些物质对昆虫具有毒杀、忌避、拒食、麻醉、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14],积极研究和开发植物源杀虫剂,生产与环境相容的无公害农药,对农产品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植物源农药对害虫的作用机制独特,不易产生抗药性,无残留,且对天敌和人畜低毒,有利于保持农田生态环境。

紫茎泽兰、葎草、龙葵、扁蓄、蒲公英、泽漆是中国北方常见的田间杂草,这些杂草适应性强,蔓延快,防除困难,与农作物争夺养分和光照,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作物的产量。控制这些杂草滋生蔓延最有效的措施是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因此,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野生资源,加快对野生植物粗提物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和应用,变害为利,是当前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新任务。

参考文献:

[1] 徐 蕾,许国庆,刘培斌,等.蚜虫生物学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2):3204-3206.

[2] 方 燕,乔格侠,张广学.蚜虫寄主植物与取食部位的多样性[J].动物分类学报,2006,31(1):31-39.

[3] 李儒海,褚世海,朱文达.几种杀虫剂防治菜蚜的田间药效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01,40(1):42-43.

[4] 马志卿,张 兴.植物源杀虫物质的作用特点[J].植物保护,2000,26(2):37-39.

[5] 韩志华,朱忠林,单正军.几种植物源农药对环境生物的毒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11(3):346-348.

[6] 杜小凤,徐建明,王伟中,等.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J].农药,2000,39(11):8-10.

[7] 沈建国,翟梅枝,林奇英,等.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1):26-31.

[8] 邱德文.生物农药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J].植物保护,2013,39(5):81-89.

[9] 张建英,杨贵军,于有志,等.11种植物提取物对枸杞蚜虫的拒食和毒杀活性测定[J].农业科学研究,2007,28(1):21-23.

[10] 韩秀英,王文桥,张小风,等. 22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J].华北农学报,2007,22(增刊):12-15.

[11] 李丽萍,谢响明,宋洪英,等.紫茎泽兰提取物对番茄青枯病的抑菌作用及其机理[J].生物技术通报,2010(7):146-152.

[12] 张培花,罗文富,杨艳丽.紫茎泽兰汁液及其萃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抑菌作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2):246-250.

[13] 王春霞,田 莉,田树革.龙葵果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748-3750,3754.

[14] 王桂清,姬兰柱,张 弘,等.中国植物源杀虫剂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3):510-517.

相关热词搜索: 蚜虫 提取物 六种 活性 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