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害虫成灾原因及治理对策
摘要:本文在调查城市绿化树木主要害虫种类的基础上(以南京为主),根据危害特点对害虫进行了简单的归类,并对城市森林害虫发生的特点和导致害虫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治理措施,对建设和谐的城市森林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林业害虫;成灾机制;治理对策
1 城市森林害虫发生特点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城市森林遭受多种害虫严重危害,或者叶片被吃光,或者是叶片被害脱落, 嫩梢扭曲停止生长,或树干被蛀成千疮百孔,既影响美观又易折断伤人,甚至植株或成片枯死。据统计我国林业害虫近4000多种,造成危害的优势种有近100种。结合对南京近几年的调查,根据危害区域大小,笔者简单地将其分为以下二类:
1.1局部成灾种类
在某一小的局部区域内危害较重,但附近其他区域则无或危害很轻的害虫种类。如食叶类的黄杨绢野螟,大叶黄杨斑蛾,国槐尺蠖,大叶黄杨金星尺蠖;刺吸类的日本龟蜡蚧,红蜡蚧,梧桐木虱,月季白轮盾蚧等。
1.2普遍成灾种类
在城市森林比较大的区域都会造成危害。这一类害虫的数量正在随着城市森林面积的扩大而增加,危害程度也越来越重。
刺蛾类对纸质阔叶树危害严重,且由于其身上毒毛会引起人体不适,因此危害更重。
蚜虫、粉虱可危害多种绿化植物,危害严重,盛夏干旱会加重其大发生。
螨类危害的寄主与蚜虫相似,但其爆发和危害程度超过蚜虫。
刺桐姬小蜂主要危害刺桐属观花植物,一年发生多个世代,繁殖力强。
天牛类主要危害柳树、桃花、樱花、悬铃木、黄杨、火棘、紫薇、海棠、杨树等多种绿化植物,中等偏重发生,易引起树木枯死、风折,既危害景观又会伤人。其危害近几年有越来越严重之势,而且是毁灭性的。
红火蚁可危害多种花草种子,食性杂,往往对入侵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对人也具有极强的伤害性。
2 城市森林害虫成灾原因
2.1树种及结构单一
城市绿化多年来存在片面强调绿地景观效果的现象,盲目追求大色块和景观的一致性,结果造成植物物种单一,或虽物种较多但生态位重叠;同时还受“短平快”的功利思想影响,单纯追求面积,导致绿地“草坪化”和“平面化”,破坏了森林本身应具有的复合生态结构,大大降低了绿地的生态功能,导致绿地群落的抗逆性和稳定性下降,在树种(草种)单一的情况下,病虫害极易传播蔓延,难以控制。如南京市道路绿化树种老城区主、次干道行道树绝大多数是悬铃木和雪松,占总量的70%左右;同时配置形式单调,缺乏立体结构搭配(有许多地方都是把原来已形成的森林群落改造成现在的单调形式),许多主、次干道绿化配置仅人行道上有 1排悬铃木栽植,林下缺乏灌木及地被植物的多层次搭配。近年来不少道路又出现香樟、女贞等常绿树种单行种植的现象,这都不利于城市森林系统的自我调节,易引起害虫成灾。
2.2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
为了控制城市森林的虫害,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而且农药施用技术水平低。如南京防治城市绿化植物病虫害每年化学农药用量约50t,每年有90%以上的农药是用高压喷雾,这种施用方法, 喷洒在虫体及植物上的药剂常常不足10%,其余90%左右的药液流失到地面或散失到空气中 。
2.3城市大气的严重污染
随着人口的集中,城市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不但大量占用绿地,而且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于高楼之间,对城市森林害虫的发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一些废气能妨害树木生长。如NO使幼苗生长速度减慢,干物质积累减少,还能使一些植物落果;O3等是光化学反应产生的次级污染物,对植物有很强的毒性,可降低光合作用,尤其对幼嫩部位伤害为重,甚至能伤害细胞壁。SO2、氮氧化物对香樟、枫香等的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新梢长度、叶片长度与叶片宽度等生长因子,均有抑制作用, 使叶片黯然失色,影响光合作用和观赏价值。所有这些有害气体多会导致树木生长势衰弱,最终导致害虫成灾。
2.4市政规划不合理
以前的很多市政规划,道路设计与绿化设计不同步,在总体规划时,很少把绿地系统考虑在内或考虑不够,未预留相应的绿化用地,总是在道路建成以后,根据现有的地形、地况进行绿化施工,结果要么绿化工程要涉及到很大的土方工程,浪费人力财力;要么是一些埋设地下管线的地方,使树木无立足之地,这些地方树木根系无法伸展,严重影响树势,给害虫成灾留下隐患。
2.5其他人为活动对害虫发生的影响
城市绿化的社会性,决定了城市森林系统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大,一定程度上人为活动决定了害虫的种类与成灾程度。
首先,由于高楼大厦的大量建立,家用电器的大量使用等使城市局部小气候特化,如城市 “热岛效应”,城市比自然农林生态系统的气温高且空气干燥,常处于无风或微风状态,市区平均气温往往高出郊区2~4℃ 。由此不仅会影响昆虫的生活习性而且会加快其繁育速度,促使害虫暴发成灾。据调查,在南京市居民小区的国槐尺蠖发生都较重, 而野外的国槐却很少发生该虫害;日本龟蜡蚧等介壳虫、红蜘蛛多出现在人群活动频繁的场所,如市区中心行道树、小区内绿化树、游乐场、歌舞厅、酒楼、宾馆内种植或摆放的花木,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植物叶面布满灰尘,植物受污染后活力降低,再加上温度偏高增加了其适生能力。
其次,人为携带是外来种类害虫爆发的主要途径。主要以苗木携带为主。由于苗木大多是由外地甚至境外调入,而国内植物检疫技术手段还有待完善,因此很容易使外来害虫随苗木入侵,这些入侵的害虫一旦定殖而天敌又较少的情况下就会成灾,如近年来南方发现的刺桐姬小蜂就是随人为调入观赏性刺桐属植物而进入我国发生危害;另外水果携带也是一条重要的引进害虫渠道;近几年随着木制品需求增加,一些木材制品的人为调运也成为重要的害虫传播途径如松材线虫病等。
3 治理对策
3.1树种单一对策——丰富城市森林植物多样性
在选择绿化植物品种时,应该遵循生态学和造林学原理,避免一轰而上,根据各类植物生态适应性和生态位,结合适地适树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适生植物。借鉴地带性自然森林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构建乔、灌、地被植物复合群落,建立和谐的平衡结构,使城市绿化真正成为城市森林,这样能促进有益生物的寄生和繁衍,趋利避害,发挥森林群落植物的抗逆性功能,提高绿地的稳定性,增强森林的城市社会效应。
3.2化学农药使用对策
目前使用农药防治虫害仍是一项主要措施。但使用不当又与城市环境形成矛盾,这就要求合理使用农药,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尽量减少它的副作用。
3.2.1要做好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准确地预报出城市森林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确定最适防治期、制定喷药指标,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注意选用高效、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 并注意药剂混用、兼治,这样才能少用药、用好药。
3.2.2无害化施药技术的应用,减少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利用触破式微胶囊剂防治蛀干害虫的成虫(如天牛);树干注药技术,特别适用于居民区高大树木的害虫防治。
3.2.3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首先要充分利用天敌,外来物种迁入后,因为没有天敌制约往往大量繁殖和蔓延,致使本地物种的生境受到破坏,引起虫害危害,因此必须加强相应天敌的引进工作,当然在引进的同时,也要利用好本地的天敌。
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而应用较广。蛛形纲的蜘蛛;天敌昆虫如草蛉、瓢虫、益蝽、蚂蚁等;脊椎动物如青蛙、蜥蜴、鸟类等可捕食多种害虫。如中山陵风景区挂巢引鸟防治害虫,效果显著。
寄生性天敌如小蜂总科的不少种类已被广泛而有效地用于控制多种害虫。
生物农药多对害虫有特异性,因此应用前景广阔。如BT病毒治虫、白僵菌防治松材线虫病传媒天牛、灭幼脲防治食叶害虫等已得到广泛应用。
3.2.4要利用植物本身的防虫作用。毒杀作用如大黑金龟子等嗜食蓖麻叶之后不久麻痹,大多不能复活;忌避作用如苦楝、香茅油可以驱避很多食叶害虫。
利用植物提取物来防治害虫, 如烟草水、除虫菊、苦楝素等的植物性制剂来防治蚜虫、介壳虫、蝽及螨类等。植物源农药对大多数天敌伤害不大,对人、畜安全,而且易分解对环境污染小,而且由于其成分复杂因而昆虫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对花卉等观赏植物的害虫防治和高大乔木的注干防治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3.2.5其它方法的应用。利用昆虫的趋光、趋化等趋性进行诱杀是防虫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鳞翅目、鞘翅目害虫诱集率极高;人工捕杀,发动群众挖蛹、捉虫、采摘虫叶、虫包、卵块,这样可达到减少使用化学药物次数但达到防治效果的目的。
3.3加强林业植物检疫,杜绝虫害人为传播
实施林业植物检疫是保护城市森林资源与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林业植物检疫部门要完善各项检疫制度,认真履行检疫职责,不断提高检疫技术水平,杜绝危险性有害生物随苗木、木材的调运入侵。
3.4做好城市规划管理
科学规划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要有严格而长远的规划,把我们能预见的问题尽量避免。在建筑规划时,要预留足够的绿化建设用地。将一些污染比较重的企业清理出城区,这样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区局部小气候特化程度,降低害虫大发生的可能性。
4 结语
城市森林有害生物的存在是一种正常现象。无树不病, 无树不虫, 林业害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其天敌生存、繁衍必不可少的食物。许多自然风景保护区比城市虫害相对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那里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那里的植物虽然也遭受病虫危害,但整个系统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未受到外部因子强力影响时, 它们保持着相对的动态稳定, 有虫不成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参考文献
1王丽珍.近自然理念构建城市森林[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徐公天,杨志华.中国园林害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倪同良,屈金亮等.城市森林生态特点及病虫害综合管理[J].中国城市林业,2004(4)
(责任编辑 张芝)
相关热词搜索: 成灾 害虫 对策 治理 森林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铁路中转站台储粮害虫防治2021-11-06
- 豫南茶园主要害虫防治药剂筛...2022-10-22
- 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2021-08-27
- 广播电视台站会计信息真实性...2021-08-27
- 自媒体下旅游企业营销对策2021-08-27
- 农业科技期刊办刊水平提升对...2021-08-27
- 当前“微腐败”主要表现及治...2021-09-06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存...2021-09-13
- 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2021-09-13
- 经营城市理论思考及对策2021-09-13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2021-09-15
- XX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2021-09-16
-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2021-08-27
- 以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为路径,...2021-08-27
-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2021-09-13
- 依法治理年度工作总结2021-09-15
- 电力公司依法治理典型材料2021-09-23
- 对提升城市社区依法治理水平...2021-09-24
- 认真落实依法治理稳&nb2021-09-24
- 用治理、善治理论解读现代海...2021-09-25
- 取消农业税后我国乡村治理结...2021-09-27
-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治理结...2021-09-27
- 保护森林2021-08-27
- 林业系统森林资源管理培训教材2021-08-27
- 全省年度“绿卫”打击破坏森...2021-08-27
- 政府森林防火2021-08-27
- 森林资源保护与林业执法工作...2021-10-06
- 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先进个人...2021-10-08
- 检察院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2021-10-11
- 森林公园认养揭碑仪式讲话2021-10-13
- 森林资源科学经营与利用措施探析2021-10-18
- 森林公园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