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摘要] 目的 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MSCT资料。 结果 16例患者中,病灶位于空肠10例,位于回肠4例,位于空回肠交界处2例;单发10例,多发6例。6例GIST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密度均匀4例,瘤内片状低密度及点状钙化各1例;4例GIST肿瘤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界欠清,密度均匀2例,不均匀2例;6例GIST肿瘤呈分叶状、不规则形,分界不清,单发4例,多发2例,瘤内多发不规则低密度3例,局限性低密度区2例,瘤内点状钙化1例。肿瘤动脉期瘤体均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 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及强化情况,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提示诊断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体层摄影术;X线
自从Mazur MT等[1]1983年首次提出胃肠道间质瘤后,中外学者对其展开了研究[2-4]。胃肠道间质瘤通常CD117免疫表型阳性,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它涵盖了大部分过去被诊断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的胃肠道间叶肿瘤[5]。可发生于消化道自食管至直肠的任何部位,此外还可发生于网膜、肠系膜和后腹膜,最常见于胃(50%~70%)和小肠(25%~35%)[5]。其发病率为14.5/1 000 000,患病率约为129/1 000 000[6],且其良、恶性在临床依然很难准确界定[7]。影像学检查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MSCT腹部多期增强扫描可显示胃肠道间质瘤(GIST)病灶的部位、大小及与周围肠系膜血管和脏器的关系,为诊断肿瘤提供有价值信息。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GIST患者的MSCT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0月~2011年2月的16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43~74岁,病程1 d~5年,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6例,腹部不适、乏力4例,腹部包块4例,腹痛腹胀2例。
1.2 检查方法
16例患者均行MSCT腹部三期增强扫描,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CT扫描仪。扫描范围包括全腹,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30 mAs,层厚8 mm,间隔8 mm,螺距0.9。以3 mL/s的流率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 mgI/mL)100 mL行三期增强扫描,分别于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重建,重建层厚及间隔均为1.5 mm,重建方法包括MPR及MIP。观察肿瘤部位、大小、数目、形态、边界及远处转移情况。
2 结果
16例患者中,病灶分别位于空肠、回肠、空回肠交界处;单发10例,多发6例,另外分为腔外型、跨壁型(肿瘤侵及肠腔内外)。肿瘤实质区CT值25~39 HU。
其中8个病灶呈类圆形,最大径2.8~4.3 cm,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3个密度均匀,2个密度不均。2个病灶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区;1个可见点状钙化。
6个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最大径6 cm,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3个密度均匀,2个密度不均,1个病灶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区。
另外有6处分叶状病灶内可见多发不规则低密度区,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不清,病灶周围肠系膜密度增高;1例肝脏多发转移。
MSCT腹部三期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其中12处均匀增强,8例不均匀增强,静脉期持续强化,CT值较动脉期升高3~23 HU。其中病灶内仍可见单发或多发不规则低密度区;其中6例肿瘤周围肠系膜血管增粗、增多、迂曲。延迟期表现相似,增强幅度均略低于静脉期。
3 讨论
3.1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和病理诊断依据
胃肠道间质瘤一般好发于40~60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般表现为腹痛、腹胀、乏力、腹部包块等,小的肿瘤常无症状,病灶较大时常因为覆盖其上的黏膜溃疡而发生消化道出血,进而出现失血性休克。Ouseal A等[8]认为大多因向腔外生长,一般不发生肠梗阻。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必须依据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组织学上胃肠道间质瘤分为三大类: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混合型。免疫组织化学上,胃肠道间质瘤特征性表达CD117,大多数表达CD34,CD117阳性表达应定位在肿瘤细胞膜和细胞质[5]。
3.2 GIST的MSCT特征
GIST可单发或多发,小肠间质瘤好发于空肠,也可发生于回肠和空回肠交界处,多数肿瘤位于相邻肠段,且生长方式相近,多为外生性生长的肿块,少数可同时侵及腔内外。部分病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内可见钙化,此类一般为良性;部分呈分叶或不规则状,密度相对不均匀,边界不清,可见局限性低密度区,此类多偏恶性,另有少数恶性程度偏高的病灶周围肠系膜密度增高,并可发生肝脏转移,其次是肺和骨转移[5]。
因为小肠间质瘤血供丰富,所以增强扫描肿瘤大多明显强化。动脉期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强化不如静脉期明显。
总之,MSCT作为胃肠道间质瘤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对肿瘤的定位、大小、形态及周围情况都能清楚的显示,且CT是小肠间质瘤最重要的术后随访手段,对诊断肿瘤及评价肿瘤良恶性、术后是否复发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Mazur MT,Clark HB. Gastric stromal tumors. reappraisal of histogenesis[J].Am J Surg Pathol,1983,7(6):507-519.
[2] Rosai J,Ackerman LV. Ackman′s surgical pathology[M]. St. Louis: Mosby,1996:645-647.
[3] 平金良,章步文,董吉顺,等. 胃肠间质肿痈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征[J].中国肿瘤临床,2002,29(1):20-23.
[4] 章士正,方松华.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诊断[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1,7(2):126-129.
[5] 中国胃肠道间质瘤病理专家组. 中国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共识意见[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36(10):704-707.
[6] Chen CF,Chuang CH,Liu MK,et al. Clinical,radiologic and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ney triad: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Kaohsiung J Med Sci,2010,26(8):428-434.
[7] Liegl-Atzwanger B,Fletcher JA,Fletcher CD,et 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J]. Virchows Arch,2010,456(2):111.
[8] Ouseal A,Abdelouafi A,Belaabidia B,et al. Malignant stromal tumors of the small intestine:Report of 9 cases[J]. J Radiol,2001,82(1):35-40.
(收稿日期:2012-03-23 本文编辑:陈 俊)
相关热词搜索: 多层 螺旋 胃肠道 表现 间质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构建立体式多层次监督体系加...2021-12-24
- 多层住宅的节能设计2022-03-13
- 对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几个问...2022-03-14
- 创建大学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022-04-04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2022-10-25
- 校表现材料2021-09-05
- 个人主要表现学习总结2021-09-06
- 现教育特点主要表现2021-09-06
- 3用表现性色彩来表现空2021-09-06
- 政治表现四篇2021-09-08
- 政治表现情况怎么写2021-09-08
- 对工作标准要求不够高表现2021-09-14
- 大班幼儿表现力培养途径有哪些2021-09-16
- 学生表现空间2021-09-28
- 纸立体表现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