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哺乳仔猪肠套叠的预防与治疗

发布时间:2022-10-22 19:10:34 浏览数:

摘 要:论述哺乳仔猪肠套叠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哺乳仔猪肠套叠;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哺乳仔猪的肠套叠是一种稀有的肠道疾病,大多数发生于哺乳或断乳不久的仔猪。然而在个别猪场中,由于饲料不足,饲料质量低劣,导致母猪乳的分泌不足及乳的质量降低和仔猪饥饿及营养不良。可能在一个较短时期内有连续若干头仔猪发生肠套叠的倾向。

猪肠套叠主要见可能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偶可见于回肠套入于盲肠。是肠管的自然位置发生改变,致使肠系膜受到挤压、绞窄,肠壁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肠腔发生闭塞的重剧性腹痛病。由于病猪个体较小,且呈现急性腹绞痛,有时常来不及确诊而死亡。

1病因

在哺乳的仔猪,由于母猪营养不良,导致乳的分泌不足及乳的质量降低,造成仔猪饥饿和胃肠道运动失调。特别是在突然受冷,乳温不足和乳头不清洁等影响下,引起肠管的异常刺激和个别肠段的痉挛性收缩,从而发生肠套叠。至于断乳后的仔猪,由于从哺乳过渡到给饲的过程中,新的饲养条件的改变,特别是给饲品质低劣的或变质的饲料时,能引起胃肠道运动失调,从而发生肠套叠。在某些个体的仔猪,由于肠道存在炎症、肿瘤、猪蛔虫等刺激物时,以及有时由于去勢引起某段肠管与腹膜粘连时,也可发生肠套叠。

2发病机制

2.1发生变位的肠段

由于肠腔机械性闭塞,闭塞前部的胃肠内容物停滞,腐败发酵产气,加上胃肠液的大量分泌,而引起胃膨胀。小肠变位,常继发胃扩张。

2.2由于变位的肠管及其肠系膜互相绞压

使肠壁发生瘀血,浆液出血性浸润乃至坏死,血液成分向腹膜腔内渗漏,甚至胃肠道内的微生物也可进入腹膜腔,而引起腹膜炎。

2.3由于胃肠膨胀

变位的肠管及其肠系膜受挤压和牵拉,加上变位部前方的肠管痉挛性收缩以及腹膜炎,而引起剧烈的持续性腹痛。由于胃肠液的大量分泌和血液成分的陆续向腹腔渗漏,加之腹痛时的全身出汗,随而引起急剧的脱水。

2.4由于胃肠内容物的腐败发酵产物

肠壁组织的坏死产物以及腹膜炎的炎性产物的吸收,加上脱水失盐所造成的酸碱平衡失调,引起严重的自体中毒,甚至引起中毒性休克。

2.5高度膨胀的胃肠

剧烈持续的腹痛,急剧的脱水和严重的自体中毒,可导致心力衰竭死亡。

3临床症状

病猪突然不食,呈现剧烈腹痛不安,表现为背拱起,腹部收缩,有时前肢跪地,头抵地面,后躯抬高,前肢爬行或侧卧;严重者突然倒地,四肢在空中划动,不断呻吟,应用大量的镇痛剂,腹痛也不见明显减轻。初期频频排出稀粪,量少而粘稠,以后可混有粘液和血液。食欲废绝,口腔干燥,肠音减弱或消失,排粪停止,经常继发胃扩张和肠臌气。全身症状多在数小时内迅速增重,病畜全身出汗,肌肉震颤,体温升高达39℃以上,脉搏细弱而急速,呼吸促迫。腹壁紧张,收缩,在10~15kg中等膘度猪,触诊时可触到套叠肠管如香肠状,压迫病猪痛感明显;而15kg以上的肥胖猪不容易发现肠套叠的硬块。腹腔穿刺,一般在发病后(1~2min),腹腔液即开始增多,初为浑浊的淡红黄色,以后变为红色血水样。

4诊断

主要依据腹痛剧烈,用镇痛剂无效;全身症状迅速加重;肠音迅速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液浑浊,混有血液等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确诊,确诊主要是依靠剖腹探察术。

5治疗

根据病史和病症分析,只要是怀疑肠变位,就可断然采用剖腹探察术,以利进一步确诊和手术治疗。为提高整复手术的疗效,可在手术前采取相应的对症疗法,以缓和病情。为解除和防止脱水及自体中毒,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并适当应用安钠咖等强心剂。

手术疗法须严格按外科手术操作规程进行,在手术过程中须缓缓分离已进入到肠管中的肠浆膜,禁用强力拉出的办法,特别对套叠部分较长和严重郁血、水肿的肠管要防止造成肠壁撕裂、大出血及因严重肠壁缺损和随后的感染。对已不可能整复者,应毅然作出肠切除术的决定。

缝合后注射抗感染的药物2-3d,每天2次,同时要单独饲养防止创口感染。

6预防

加强对猪场的饲养管理,提高对母营养标准,提前对仔猪的补料,冬季要注意对仔猪的保温,仔猪饲喂要定时定量,防止过度饥饿或过度饮凉水,引起肠管运动机能失调而导致肠套叠。及时对仔猪的驱虫,防止母猪去势时腹壁粘连等。

作者简介:叶德春(1973-),助理兽医师;王东(1967-),助理兽医师

相关热词搜索: 肠套叠 仔猪 哺乳 预防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