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92例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3 09:25:06 浏览数: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非静脉曲张;便血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的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1]。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2003~2010年有92例此类病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2例中,男57例,女35例,年龄21~73岁,平均45.6岁,男女比例为1.63∶1。病程最短2 h,最长12年。血红蛋白41~114 g/L;出血量>1000 ml 16例,500~1000 ml 45例,<500 ml 31例,并有失血性休克12例。消化性溃疡52例,其中球部溃疡29例,胃溃疡17例,复合溃疡6例;急性胃黏膜病变38例;胃癌1例;胃空肠吻合术后1例。

1.2方法

1.2.1常规方法包括观察患者的尿量、出血量、心率、呼吸、脉搏、血压等项目,并进行准确记录,如患者有呕血的表现,应禁食,在临床表现消失后12~24 h可给予流食,如患者没有呕血的临床表现,可进流食,逐渐转为正常饮食。出血量大者给予胃肠减压,可以判断出血部位,可以局部给药。

1.2.2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给予输液,有低血容量休克或血红蛋白<70 g/L的患者,给予输红细胞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有酸中毒给予碳酸氢钠静滴。

1.2.3药物止血(1)局部药物止血:去甲肾上腺素8 mg+生理盐水150 ml,30~60 min口服1次,老年人不宜应用。云南白药0.5~1 g,3次/d,口服。(2)全身用药止血,①止血剂的应用:根据病情出血量,选择止血敏、止血芳酸静滴或立止血1 KU,2次/d,静注。②抑酸剂的应用:选择应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生理盐水150 ml+泮托拉唑40 mg,2次/d,静滴。③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奥曲肽皮下注射,可以减少其出血率(根据具体情况)。

1.3治疗标准未再出现呕血、黑便及便血,血压、脉搏稳定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止血。用药后72 h内止血为显效,4~5 d内止血为有效,5 d以上未止血为无效。

2结果 治疗后结果显示,显效41例,有效46例,无效5例,有效率94.6%。

3讨论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症,也是危急重症,其发病率在我国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命健康[2]。主要病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胃黏膜炎症(饮食不当、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酗酒)、胃癌、食管裂孔疝、胃黏膜脱垂、急性胃扩张、胰腺肿瘤、胆管结石等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此组病例中消化性溃疡占57%,急性胃黏膜损伤占41%,胃癌占1%。其中无一例死亡,有6例进食过早而使病情反复,5例无效患者3例转上级医院,2例转入外科手术治疗。本病的诊断内镜检查比较安全、可靠,在检查过程中可以直视病灶,对提示恶变或可疑病灶部位有目的地做多块活检,提高肿瘤的诊断率,检查过程中可以内镜下止血,如止血药物的喷洒、热凝等(笔者所在医院没开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必要时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监护。对大出血者立即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根据失血量的多少在短时间内尽快补充血容量,并立即查血型和配血,出现下列情况时立即输血:收缩压<90 mm Hg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幅度>30 mm Hg,血红蛋白<50~70 g/L,心率增快>120次/min。若遇血源缺乏可用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暂时代替输血。在充分补液后若血压仍不稳定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以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重视患者的止血治疗,抑酸药物的应用如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消化性溃疡患者联合抗菌药物,足量足疗程,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对出血病因明确者应针对其原发病治疗,提高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参考文献

[1]许国铭,李石.现代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03.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42.

相关热词搜索: 消化道 静脉曲张 出血 临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