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核病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或者钙化结节病理变化。是一种严重影响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多发性疾病。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对结核病进行防治,才能达到逐步控制和消灭结核病的目的,从而提高生产性能,增加养殖效益。
关键词:牛;结核病;症状;分枝杆菌;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169-2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 BTB)主要是由牛分枝杆菌(M. bovis)引起的一种以病牛贫血、消瘦、精神萎靡不振和生产力下降等为特征[1]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牛结核也是人结核最大的传染源之一:牛结核病和人结核病可以相互传染。2009年,杨醉宇等[3]人通过试验发现牛结核病中有9.5%是由人分枝杆菌感染,而结核病人中有10.6%为牛分枝杆菌感染。
1 病原
结核分枝杆菌分为3个主型,即牛型、人型和禽型结核杆菌,此外,还有冷血动物型、鼠型结核杆菌,但对人、畜都没有致病力。这3个主型中,以牛型菌对牛的致病性最强,而牛中的奶牛最易感。该菌形态稍短粗,且着色不均匀,不产生芽孢和荚膜,也不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阳性,一般染色法难着色,常用Ziehl-Neelsen氏抗酸染色法。结核菌对干燥、腐败及一般消毒药耐受性较强。于干燥的粪便、土壤中能存活6-7月,牛奶中可存活90d,于直射阳光下可存活2h。该菌对湿热抵抗能力较弱,60℃-70℃经10-15min、100℃水中立即死亡。5%来苏尔48h死亡,5%甲醛溶液12h死亡,在70%酒精或10%漂白粉中很快死亡[5]。
2 流行病学
结核病患病动物尤其是开放型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痰液、粪尿、乳汁和生殖道分泌物中都可带菌,污染饲料、食物、饮水、空气和环境而散播传染。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病菌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存在于空气飞沫中,健康的人、动物吸入后即可感染。犊牛的感染主要是通过食入带菌的牛奶引起的。同时,畜舍通风不良、拥挤、超视、阳光不足、缺乏运动等饲养管理不当与本病的传播有密切关系[6]。
3 发病机理
犊牛食入患病母牛的乳后,结核菌便会随乳汁进入犊牛体内,通过小肠进入回肠和大肠,在那里穿过粘膜,进入淋巴管,由淋巴管进入肠系膜淋巴结。进入后部分结核菌停留在淋巴结内,有些则进入输出淋巴管,通过胸导管进入静脉血,由静脉血最终进入肺部。沿着这个路程移行,结核病灶便会形成,特别是淋巴管和肺脏内形成结核灶。犊牛也可通过吸入病原而使呼吸系统直接受感染。
成年牛吸入结核菌后,病菌进入小肺泡后被支气管分支的粘膜捕获。在肺内首先出现的组织细胞是嗜中性白细胞,此细胞在结核菌周围堆积,之后不久,嗜中性白细胞发生坏死,继而类上皮细胞堆积,围绕结核菌和坏死的细胞形成多层的区带。在上皮细胞区带的周围形成一个由淋巴细胞和纤维性结缔组织构成的区带。在这一区带中,血管分布很少。在病变的中部,许多类上皮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发生干酪样坏死。在坏死组织中有钙盐沉积而成灶,有些沉积灶融合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大结块,初期病灶可以愈合。有些结核菌由病灶中逃出,进入淋巴管,由淋巴管带到支气管淋巴结或纵膈淋巴结中,在那里形成新的病灶。
4 临诊症状
病初临诊症状不明显,当病程逐步延长,病症才逐步显露。结核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十几天,长则达数月甚至数年。临床以肺结核、乳房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
4.1 肺结核
以长期顽固性干咳为特征,且以清晨最为明显。患畜容易疲劳,逐渐消瘦,病情严重者可见呼吸困难。
4.2 乳房结核
一般先是乳房淋巴结肿大,继而后方乳腺区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硬结无热无痛,表面凹凸不平。泌乳量下降,乳汁变稀,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停止。
4.3 肠结核
消瘦,持续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常带血或者浓汁。
5 病理变化
在肺脏、乳房和胃肠黏膜等处形成特异性白色或黄白色结节。结节大小不一,切面干酪样坏色或钙化,有时坏色组织溶解和软化,排出后形成空洞。胸膜和肺膜可发生密集的结核结节,形如珍珠状。
6 诊断
目前奶牛结核病诊断检测的方法大致上可归为三类:一是细菌学检测,如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动物实验等;第二类为免疫学检测,如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实验;第三是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由于采用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实验的方法具有与其他分枝杆菌感染存在交叉反应,不能判断病情,需要回访,操作繁琐,对受试者刺激大,不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等缺点[7-8];同时由于结核菌生长缓慢、对营养要求高,鉴定过程复杂,经呼吸道传播,分离鉴定需要生物安全措施,且检出率低等原因,细菌学培养不能满足疫病诊断的需要[9],为了能够灵敏特异快捷地检测出活体牛的结核病患病情况,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发牛结核的新型诊断方法,并已建立了一些新型的免疫学监测技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用于细胞免疫检测的IFN-γ体外释放检测法等[10];用于血清抗体检测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11]和胶体金抗体检测法[12]。
6.1 细菌学检查
采集病牛的病灶、痰液、乳、尿、粪便及其他分泌物样品,做消化浓缩化处理后,采用萋-尼氏抗酸染色后镜检,结核分枝杆菌在显微镜下呈细长平直或弯曲的杆菌,如有条件,涂片用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则有迅速、准确、检出率高的特点;吸取经消化浓缩化的样本,用配氏培养基、L-J培养基或青霉素血液琼脂培养基,但生长缓慢,36℃-37℃培养5-8周方可出现菌落。菌落无任何颜色、湿润、略显粗糙。对于接种动物试验,豚鼠和兔对杆菌敏感,并配合涂片、镜检和培养,效果更佳。
6.2 提纯结核菌素诊断法
受试牛颈侧中部上三分之一处剪毛,约10cm。用卡尺测量术部中央皮皱厚度后,先以75%酒精消毒,再皮内注射0.1ml(含2000IU )PPD,注射后局部应出现小疱。72h后观察局部有无炎性反应,并用卡尺再此测量中央皮皱厚度。若局部有明显炎性反应,皮厚差大于等于4.0mm则为阳性;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大于等于2.0mm,小于4.0mm则为疑似;局部无炎性反应,皮厚差小于2.0mm则为阴性。凡判定为疑似反应的牛只,于第一次检疫后60d进行复检,其结果仍为疑似反应时,经60d再复检,如仍为疑似反应,则判定为阳性[13]。
6.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先提取牛分枝杆菌核酸,再提取受试牛的血液中的核酸,采用提取的DNA模板,利用合成的引物在PCR酶的作用下进行扩增。之后采用TU-1800SPC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量牛结核分枝杆菌标准DNA模板OD260值以及受试牛样OD260值,如相同,则为阳性[14]。
6.4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iELISA)
将碳酸缓冲液(pH=9.6,0.05M做1:600倍稀释)50μl/孔加入到96孔板中,包被抗原,空白对照加缓冲液等量,室温过夜。然后用PBST洗涤3次,再用1.0%明胶每孔200μl封闭,37℃,2h,再洗涤。洗涤后将待测奶牛血清做1:200倍稀释后加入96孔板中,阴阳性血清1:100倍稀释加入到板中,每孔50μl,37℃,1h,洗涤。加HRP标记的兔抗牛IgG(1:1000倍稀释)50μl/孔,37℃,1h,洗涤。加入现配的邻苯二铵-H2O2底物,50μl/孔,37℃,20min。加入终止液50μl/孔,静置5min,然后将酶标版放置在酶标仪正确位置上,在OD429nm处空白调零,测定OD429nm值。判定标准:样品OD值为S,阳性血清OD值为P,阴性血清OD值为N,根据公式S/P=(S-N)/(P-N)计算判定值,SP≥0.5为阳性;S/P≤0.4为阴性;0.4
6.5 点眼检查
以结核菌素在相隔2-7天时间,先后在同一左眼进行2次点眼,如左眼疾病时,可点右眼。点眼剂量为0.2-0.3ml(3-5滴),点眼后分别与3、6、9及24h各观察一次。
7 防治
对于牛结核病的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主要采取检疫、分群隔离、消毒、净化和发展健康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建立及时准确的预警预报系统,有效控制牛结核病的发生与扩散。可在未进行过检疫的牛群以及结核阳性反应检出率在3%以上的牛群,用结核菌素皮下注射并结合点眼的方法进行免疫接种,每年进行4次以上[16]。
7.1 定期进行奶牛检疫
开展结核病检疫工作是及早发现病牛,防治疫病传播的最有效的方法。可采取每检疫合格一头奶牛,发放一个健康证,证随牛走[17]。及时复检疑似牛只。对于阳性牛只,及时做好无害化处理。
7.2 净化群的建立与隔离
对于被结核菌污染的牛群,应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牛群进行反复检测,每次间隔3个月,发现阳性及时扑杀,疑似牛复检;病牛初生牛犊应隔离饲养,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疫。合格后方可归入健康牛群饲养[18]。
7.3 消灭污染源,阻止疫病扩散
对于异地引进或者各个地区之间相互串动的牛进行强制检测,防止疫病的扩散,且必须隔离观察45天以上方可混群饲养。
7.4 改善饲养环境,增强防疫监督
养殖场生产区与生活区应隔离,不应该混养其他家畜或家禽;各个防疫监督机构应对辖区内的牛场造册登记,进行年度审核等[19]。
8 结束语
牛结核病是制约我国奶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检疫牛结核病不但可以了解到病情的严重程度,也可以为结核病的及时治疗、预防提供一定的基础,从而从根本上缓解或者减少疫病的发生,最终逐步提高我国奶制品的质量。同时也为人类结核病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云霞.牛结核病的现状及诊断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6):38-41.
[2] Oreilly LM,Daborn CJ.The epidemiology of Mycobacterium bovis infections in animals and man:a review [J].Tuber Lung Dis,1995,76(Suppl1):1-46.
[3] 杨醉宇,刘文杰,郭杜旺,等.人牛结核病互感关系的探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6):22-23.
[4] Livingstone PG,Ryan TJ,Hancox NG,et al.Regionalization: a strategy that will assist with bovine tuberculosis control and facilitrate trade [J].Veterinary Microbiology,2006,112:291-301.
[5] 贾伍有.奶牛结核病及其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161.
[6] 陈溥言.兽医传染病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2月第5版:141-142.
[7] 刘增再.彭运潮.胡述光.牛结核病诊断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5,5:13-16.
[8] Wood PR,Corner LA,Rothel JS,et al. Aust Vet J,1991,68(9):286-290.
[9] Pollock JM,Buddle BM,Andersen P.Tuberculosis (Edinb),2001,81(1-2):65-69.
[10] 李川,谭亚娣,陈颖钰.牛IFN-γ原核表达、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生物工程学报,2007,23:40-45.
[11] 吴波,张书环,邓铨涛,等.四种牛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融合表达及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奶牛,2007,10:16-20.
[12] 张书环,杨俊兴,晁彦杰,等.牛结核病抗体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和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07,7:17-24.
[13] GB/T 18645-2002.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80-181.
[14] 吴位珩,孙启跃,徐景峨,等.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牛结核病[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2年1期.
[15] 周栋,周静,韩坤,等.评价ELISA方法在奶牛结核病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动物检疫,2009年第26卷第5期:50-51.
[16] 谢志国.奶牛结核病的诊断要点与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0,9.
[17] 张玉海,贺玲玲,王俊江.浅谈奶牛结核病的病症与诊断及其防控策略[J].养殖与饲料,2009年第1期.
[18] 姚强.浅谈奶牛结核病的检疫与净化[J].北方牧业:奶牛,2009年第1期.
[19] 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Z].新疆畜牧业,2011年第12期.
作者简介:廖天学(1968-),男,汉,重庆市荣昌县畜牧兽医局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医学。
相关热词搜索: 结核病 防治措施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结核病艾滋病宣传文艺晚会主持词2022-01-12
- 2009年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总...2022-01-23
- 2010年结核病宣传主题活动工...2022-02-28
- 结核病医院的感染预防及其控...2022-10-23
- 基于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2022-10-28
- 儿童结核病不典型X线特征分析2022-10-28
- 猪常见疾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202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