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304例青壮年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3 10:45:02 浏览数:

【摘 要】目的:分析青壮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 2009年12月青壮年肺结核患者30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壮年肺结核患者体检发现率高,痰抗酸杆菌阳性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抗痨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结论:青壮年肺结核患者病情简单,早发现、早治疗,转归好,但容易漏诊,故体检必不可少。

【关键词】肺结核;青壮年;临床特点

【中途分类号】R 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358- 01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位居世界第2位[1]。目前青壮年肺结核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为分析青壮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本文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本院诊治的304例青壮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结核科门诊及住院的初治20-40岁青壮年肺结核患者304例,女116例,占38.2%,男188例,占61.8%,平均年龄31.6岁;肺结核诊断标准按2000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2]。其中III型肺结核217例,IV型肺结核10例,III型合并IV型肺结核69例,III型合并V型肺结核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抗痨治疗:III型肺结核,IV型肺结核,III型合并IV型,均予全国标准短程化疗方案,为2EHRZ/4HR,;III型合并V型肺结核, 方案为2EHRZ/10HR或2EHRZ/16HR。 (E:盐酸乙胺丁醇 0.75g qd po,H:异烟肼0.3g qd po,,R:利福平0.45g qd po,,Z:吡嗪酰胺 0.5 tid po,),抗痨原则为: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

1.3 观察指标:

1.3.1 发病方式 包括健康体检或出现症状。

1.3.2 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 为治疗前的3至9次抗酸杆菌涂片检查情况。

1.3.3 临床症状 A.主要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痰血、咯血、胸闷、气促、胸痛。B.主要结核中毒症状:发热、乏力、盗汗、消瘦。

1.3.4 不良反应事件观察 对抗痨过程中的任何不良反应均如实记录, 主要包括药物性肝炎、胃肠道反应、高尿酸血症、白细胞减少、皮疹、发热。

1.3.5 治疗依从性的观察 主要以是否规则服药、定期复查、完成疗程来判断。

1.3.6 治疗转归情况 包括临床转健、失败、死亡。

2 结果

2.1 发病方式:304例青壮年肺结核患者中健康体检发现的为66例(21.7%),出现症状为238例(78.3%)。

2.2 治疗前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的结果:阳性共为129例(42.4%),阴性为175例(57.6%);详见表1。

表1 304例青壮年肺结核患者治疗前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结果

2.3临床症状:呼吸道症状225例(74.0%);结核中毒症状101例(33.2%)无症状56例(18.4%)。详见表2。

表2 304例青壮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

2.4 抗痨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情况:药物性肝炎29例(9.5%),胃肠道反应24例(7.9%),高尿酸血症18例(5.9%),白细胞减少11例(3.6%),皮疹8例(2.6%),发热5例(1.6%)。

2.5 治疗依从性情况:规则服药300例(98.7%),定期复查300例(98.7%),完成疗程300例(98.7%),不规则服药4例(1.3%),不定期复查4例(1.3%),未完成疗程4例(1.3%)。

2.6 治疗转归情况:临床转健296例(97.4%),失败8例(2.6%),死亡0例(0%)。

3 讨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约新发880万结核病患者,其中390万为涂阳患者,结核病发病率每年平均增加1.1%,3/4的结核病人是处于工作鼎盛期的青壮年[3]。所以对青壮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本组资料显示:

3.1 304例青壮年肺结核患者中,男性大部分,占61.8%,这与男性工作及学习压力大、吸烟、熬夜、饮食不规范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易感肺结核。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口,其以男性为多,其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生活及居住条件差,均是结核易感因素。所以建议青壮年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生活规律,合理膳食,增强体质,增强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减低肺结核的发病率。

3.2 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是结核病控制工作中一项重要措施,要控制结核病流行,首先必须控制传染源,而控制传染源必须发现传染源,所以发现患者是极为重要的[4]。对于青壮年来说,体检是发现肺结核患者及肺结核传染源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本组304例青壮年中健康体检发现肺结核患者的有66例,占21.7%,其中痰涂抗酸杆菌阳性13例,占19.7%,低于既往文献报道[5],可能与本组体检发现的青壮年大部分无明显咳嗽、咳痰有关。由此表明在体检的人群中,存在具有传染性的菌阳肺结核患者,再次证明体检的重要性。我国目前已开展升学、上岗前的体检及单位组织的定时体检,有待进一步扩大体检人群,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3 痰中找到抗酸杆菌是肺结核的确诊方法,而肺结核患者是间歇性排菌的,故反复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很重要。304例青壮年肺结核患者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为42.4%,低于既往报道,却高于既往有关青壮年报道中的数据[6]。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医务人员广泛宣传肺结核痰菌对诊断的重要性。(2)医务人员正确指导患者留取痰标本;(3)青壮年患者依从性好,做到深部咳痰,及时送检痰标本,保证痰标本的质量;(4)反复送检痰标本3-9次;(5)临床与实验室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

3.4 抗结核药物较易引起不良反应,而不良反应导致的药源性疾病已是现代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7]。青壮年肺结核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少、机体各脏器基础功能好,特别是肝脏的代谢功能及肾脏的排泄功能好,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好,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率小。本组资料显示,304例青壮年肺结核发生不良反应少,共46例,仅15.1%,其中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药物性肝损29例(9.5%),其次为胃肠道反应24例(7.9%),这与既往文献报道相符[8]。

3.5 青壮年肺结核患者由于其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经济能力相对较好,故能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由于其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少,从而导致患者依从性好。本组资料显示规则服药300例(98.7%),定期复查300例(98.7%),完成疗程300例(98.7%);从而导致其临床转健率高296例(97.4%),失败8例(2.6%),无死亡病例。其中8例青壮年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原因为:2例III型合并IV型肺结核患者抗痨过程中出现结核性胸膜瘤,2例III型肺结核患者为耐多药结核,4例III型肺结核患者因不规则服药、复查及未完成抗痨疗程导致治疗失败。

结语:青壮年肺结核患者的病情简单,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如能早发现、早治疗,则转归好,但容易漏诊,故对青壮年进行体检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郝阳.我国结核病防治概况与今后工作设想[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7(27):433- 434.

[2]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S].中华结核病和呼吸杂志,2001,24:70- 74.

[3] WHO R eport 2004.Global Tubercnlosis Control:Sureilance,Pcontrol: Surveilance, Planning, Financing.WHO/CDS/TB.2004:1.

[4] 谢惠安,阳国太,林善梓,等.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749.

[5] 郭婉如,邝浩斌. 健康检查发现新发肺结核200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962- 963.

[6] 韩晓杰.老年肺结核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4):80- 80.

[7] 邱志强.29株偶然分枝杆菌耐药性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2004,26(1):46.

[8] 邵丽玮.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293例临床分析[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5,28(2):127- 128.

作者简介:

奚志鹰(1977-)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肺结核诊治。

相关热词搜索: 青壮年 肺结核 临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