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球虫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球虫病很难根治,而用于防治的药物并不多,只有将管理措施和药物防治相结合,才能控制该病,减少生产损失。
【关键词】仔猪;球虫病;病因;防治
仔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哺乳期及新近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原虫病。其主要病源是猪等孢球虫,表现为出生后第2星期(有时候是第3星期)发生非出血性的黄色至白色腹泻。临床症状并无特别之处,受害仔猪并不中止吮乳,死亡率很低。然而仔猪球虫病常常会伴发一些继发性疾病(如由细菌引起的疾病),造成仔猪的死亡率升高。新生仔猪的球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任何养猪场中均可能发生。目前,在治疗药物不多的情况下,仔猪球虫病的控制和预防必须要综合采取卫生措施和治疗措施。
1.病因分析
1.1环境因素致感染
通过调查发现, 地域的条件与仔猪带虫率存在相关性,卫生条件越差,仔猪患病率越高。卫生条件较好,其仔猪的感染率较低,为14.7%,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仔猪的感染率达到59.0%。卫生条件是球虫发病的主要因素。感染可发生在仔猪出生后最初几天、孢子化的感染性卵囊被猪吃下之后。这些卵囊在仔猪直接接触的环境中无处不在,比如在圈栏的地板上,或粘附在母猪的乳头上。只要比较少的卵囊就可引起临床发病。
在产房,湿度大和仔猪保温在3-35℃时有利于猪等孢球虫卵囊迅速孢子化(12小时内)。因此,产房应注意干燥清洁,防止仔猪拱咬粪便,并尽早用烧碱(浓度要低,防止仔猪碱中毒或烧伤)或其他化学药品消毒,因为未孢子化的和孢子化过程中的卵囊最易被杀死。调查发现,最好的消毒时间在哺乳前。球虫病存在一起猪群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卵囊被孢子化。孢子化后,其对大多数消毒药有抵抗力,被仔猪吞食后便发生球虫病的暴发。
1.2流行病学调查
仔猪在刚分娩时感染的机率很大。由于1个完整的发育周期(从新虫体发育到具有感染力的阶段)只需要几天时间,所以分娩圈内在仔猪出生后最初10~14天内就会迅速产生很高的感染压。即使卫生搞得好且分娩时的感染压很低时也可能会发生感染。这点在调查中得到证实。外部环境方面卫生管理严格,但疏忽产房内的卫生管理,造成仔猪感染率相对较高。
通过对本地区2个猪场的猪等孢球虫的传播情况进行进行检测,从分娩前1星期、分娩当天到分娩后1星期,每天从母猪的直肠采集粪便检查,同时对几头母猪的初乳和胎盘也进行寄生虫检查,结果在母猪的粪便中只发现艾美耳球虫,在所检测的胎盘和初乳中没有发现任何发育阶段的球虫。对其仔猪进行寄生虫学检查,在猪场1,有7/12窝由未治疗母猪产出的仔猪和9/12窝由治疗母猪产出的仔猪出现了临床型球虫病;在猪场2中,有9/12窝由未治疗母猪产出的仔猪和11/12窝由治疗母猪产出的仔猪出现了临床型球虫病。猪等孢球虫是这些仔猪中发现的唯一的1种球虫。
有报道,美国、加拿大、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以及日本等国已先后把猪等孢球虫作为引起7—14日龄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因。仔猪球虫病在澳大利亚、亚洲实行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国家、北美和东欧等地,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通过对部分猪场和农村散养猪球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猪球虫病在仔猪群中普遍存在,在环境差的地区更严重,有的猪场球虫感染率可高达100%,表明猪球虫病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
1.3调查中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
调查发现,仔猪年龄越小越易感染猪等孢球虫,以7~11日龄的乳猪最易感,所以在文献中也把该病称做“10日龄腹泻”。在3周龄之后,虽然在粪便中仍可能检测到猪等孢球虫,但临床症状不明显。发病时腹泻的严重程度不尽相同。腹泻粪便由白色到黄色,质地由粘稠到水样不等。粪便中从未见到过有血液。腹泻严重的仔猪会发生脱水,但仍会继续吮乳,可是其生长率会降低,同一窝仔猪的生长率会有很大差异。猪等孢球虫病导致的死亡率通常为低至中等。
解剖发现,临床症状是小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病变的结果,特征是中后段空肠有卡他性或局灶性、伪膜性炎症,空肠和回肠黏膜表面有斑点状出血和纤维素性坏死斑块,肠系膜淋巴结水肿性增大。显微镜下的病变包括,肠绒毛的萎缩、融合,肠隐窝增生、滤泡增生和坏死性肠炎,肠上皮细胞灶性坏死,在绒毛顶端有纤维素性坏死物,并可在上皮细胞内见到大量成熟的裂殖体、裂殖子等内生性阶段虫体。
2.诊断方法
在发病初期进行抗生素用药起不到实质性作用。诊断 7-14日龄仔猪的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猪球虫病发生于哺乳期和断奶前后,正是仔猪腹泻病的多发年龄,猪球虫病的诊断最好通过查找有临床症状的仔猪粪便中的卵囊来进行,这是一种最为快速的诊断方法。
3.防治措施
3.1管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驱虫防疫制度和产房卫生管理制度和粪便管理。
3.2药物预防
通常添加一些化学预防药物(如断奶料同时添加土霉素不仅能防止一些细菌性的腹泻,而且增重非常明显)。同时所用药物的种类要定期更换(这称为“轮换用药”或“穿梭用药”),以便延长药物的有效期限。
断奶仔猪的腹泻主要出现在断奶后4~10天,哺乳仔猪、育成猪和种猪没有明显病症。预防治疗着重抓断奶前后,在断奶前3~4天给予抗球虫药盐霉素直到断奶后7~10天以上,其他猪群每月投药1~2次,每次7天。
3.3治疗对策
磺胺类药物主要作用于寄生虫的无性繁殖阶段,必须连续用药5~7天才有效。“百球清”(主要成分为甲苯三嗪酮)阻断球虫的整个生活周期,破坏球虫细胞内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阶段。在仔猪出生后第3-5日龄口服“百球清”,可控制球虫病的发生,2~3周龄时,仔猪腹泻明显减少,从而提高成活率;3-4周龄断奶时,全窝仔猪发育匀称一致,体重比对照组高约500克(与感染强度和断奶日龄有关),同时也减少了用于控制断奶前仔猪继发感染(腹泻)的抗生素用量。
3.4球虫病的免疫
我们发现国内外文献中极少提及猪对猪等孢球虫感染的免疫力问题和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天然抵抗力问题。据认为,仔猪自然感染或人工接种了猪等孢球虫后会产生对再次感染的强大抵抗力。重复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粪便中也极少或者甚至不排出卵囊。最近有试验表明,猪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成熟比特异性免疫机制在新生仔猪抗猪等孢球虫抵抗力的产生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仔猪 病因 对策 防治 虫病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某公司哺乳仔猪死亡原因的调...2021-11-01
- 论仔猪腹泻五种疫病的防控措施2022-11-01
- 基层社区成人发热475例病因回...2022-10-27
- 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2021-08-27
- 广播电视台站会计信息真实性...2021-08-27
- 自媒体下旅游企业营销对策2021-08-27
- 农业科技期刊办刊水平提升对...2021-08-27
- 当前“微腐败”主要表现及治...2021-09-06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存...2021-09-13
- 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2021-09-13
- 经营城市理论思考及对策2021-09-13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2021-09-15
- XX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2021-09-16
- 建设四害防治设施工作实施方案2021-10-06
- 防治“跑官要官”问题研究2021-11-03
- 电力物资防治商业贿赂的思考2021-11-04
- SMSBR中PAC对膜污染的防治作...2022-02-22
- 反渗透膜的污染及防治2022-03-13
- 防治碘缺乏病日的活动总结范...2022-04-22
- 猪常见疾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202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