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观赏鱼疾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观赏鱼疾病的发生原因
导致观赏鱼发病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其致病的机理是:当外界不利因素对机体的胁迫超过了机体的负荷能力时,鱼类就开始表现出各种症状。不同的致病原因会引发出不同的症状与之对应。家庭饲养热带观赏鱼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鱼体自身因素
1、体质不良
不同个体鱼的体质有强弱差异,体质强壮的鱼,对各种病原的抵抗力也强,不易患病;体质较差的个体,在环境不适或受病原体侵袭时,往往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如罗汉鱼、地图鱼、龙鱼等体质强壮的大型鱼很少患寄生虫病,而小型鱼经常难逃此病。
2、年龄差异
鱼类对外界不利因子的抵抗能力随年龄的变化而不同。例如:车轮虫病是苗种阶段常见的流行病,而在成鱼阶段,即使有车轮虫寄生,它们也不会兴起什么风浪。
3、自身活动
有些热带观赏鱼,如接吻鱼喜欢用嘴刮食水族箱侧壁的藻类,很容易伤到吻部,进而引发细菌感染。
(二)水环境因素
1、水质条件
水体浑浊、水温不适或水体中粪便、残饵等有机物累积过多,致使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含量超出鱼类的耐受范围,长期这样,鱼类食欲下降、体质消瘦,极易生病。
2、环境突变
观赏鱼对温度变化也非常敏感,即使在观赏鱼适宜生活的水温范围内,如水温22℃和28℃,若突然在这两个温度间相互转换,观赏鱼也会因温差的突然改变,抗逆性下降,各种病原易称虚而入。同样,pH值、硬度等理化因子的突变也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原因。
3、病原体或寄生虫
不同病原生物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同,若水族箱里的水质条件不适宜某种病原生物的生存,此水族箱的鱼就不会得相应的病。如:小瓜子虫不能在水温28℃以上的水体中生存,相应地该水体中的鱼就不会得白点病。
(三)人为因素
1、放养密度或品种搭配不合理
放养密度过大,水族箱生态环境压力增大,会发生缺氧、缺饵等情况,也加剧了鱼体自身的生存斗争。鱼种搭配不合理,生活及生态习性差异大的鱼在一起混养,首先不能同时满足它们对不同水质的要求;其次可能发生大欺小,强欺弱,动搅静的现象,弱者抢不到食物、遭受侵袭,好静者处于紧张状态,最终导致伤、残、病、死的结局。
2、饵料投喂不当
所投饵料应营养充足、新鲜度高,并遵循 “四定”原则投喂。若投喂不当,鱼体消化能力减弱、消化机能紊乱,从而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见图示)。
3、操作不慎引起机械损伤
日常管理的换水、分缸和运输过程中,操作不慎,会给鱼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如鳍条断裂、鳞片脱落、皮肤破损等。这些损伤或直接引起鱼体死亡,或为微生物的入侵敞开门户,造成继发性感染,引起流行性鱼病的爆发。
4、药物的滥用
在鱼体、水体消毒及鱼病防治用药的过程中,由于药物选择不当、用量过多,或药物搭配不合理,导致水质恶化,破坏水体生物种群的平衡,埋下鱼病隐患,有的甚至直接导致鱼体药物中毒死亡。
二、观赏鱼疾病的预防
鱼类有它的特殊性,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即使生病也不易被发现,而对于观赏鱼的家庭饲养者,又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因此一旦发现病情后很难治愈。所以观赏鱼疾病的预防对饲养爱好者来说尤为重要。在预防过程中,既要注意消除病原体和切断侵袭途径,又要提高观赏鱼自身的机体免疫力,采取综合的防病措施。
(一)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器具消毒
水族器材及其它操作工具和置景装饰物(包括底砂)在使用前,或全部换水时都要经过彻底的消毒,因为这些都是病原体生活和繁殖的场所。消毒方法主要有二:
⑴物理消毒:以刚烧沸的开水浸泡器材,杀灭病原体,事前要确定所消毒的器材是耐高温材料所制。
⑵化学消毒(药物消毒):对不耐高温的器具,可用3~5%的食盐水或10~15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以上。
2、鱼体消毒
为防止新购进的观赏鱼携带病原菌或寄生虫,在与原水族箱中的鱼混养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在3%的食盐水、2~3mg/L的呋喃西林溶液或10~15mg/L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
3、饵料消毒
病原体也常随饵料进入水族箱,所以动植物鲜活饵料在使用之前也同样要消毒。方法是先用1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分钟,再以10mg/L漂白粉液浸泡5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后投喂。
(二)稳定水环境
掌握特定观赏鱼对水质和水温的要求,人为调控,包括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日常水质维护;在适宜生活的水质范围内也不能进行突然转变,做到近似等质兑换,从各方面防止鱼体发生应激反应,给观赏鱼健康生长提供良好而又稳定的水域环境。
(三)增强鱼体免疫力
除要消除鱼体患病的外因,还应从内因入手,即增强鱼体自身的免疫力。
1、科学投饵:根据所养观赏鱼的营养需求及摄食习惯,选择营养、新鲜、适口的饵料,遵循科学的投喂方法。
2、谨慎操作:在观赏鱼分养、捕捞、倒缸等操作时,要做到小心细致,避免鱼体受伤。如捞取鱼时,要趁鱼未注意时准确下网,一次性捞出,避免离水时间过长;加水时宜轻缓,防止水流过急使鱼受到惊吓逃窜,造成擦伤。
三、观赏鱼疾病的诊治
(一)病鱼的诊断
饲养过程中,应及时发现鱼类的疾病,这不仅是治疗的前提,也能最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蔓延。在日常管理中,需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观赏鱼,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体表观察
健康鱼体色鲜艳、有光泽,尾、鳍、鳞等各个部分完整无异物寄生。而病鱼通常体色暗淡无光,有的背部和头部发黑,如得细菌性肠炎病的鱼;有的体表有白点或水霉等异物附着,如得白点病或水霉病的鱼;还有其它体表溃烂、出血或红肿等不正常症状均从病鱼的体表观察得知。
2、行为观察
通常,健康的鱼喜欢成群活动、反应敏捷,受惊后会立即潜逃。而病鱼常会离群独游,浮于水面打转或于边角处静止,行为反应迟钝。有些患寄生虫病的鱼经常靠边游或用鱼体去摩擦箱壁、砂石或其它物体,严重的甚至会急窜狂游。
3、摄食、排泄的观察
健康鱼食欲旺盛,食量稳定,抢食能力强;病鱼通常食欲减退或不进食。正常热带鱼的粪便是黑色、易断裂,能沉入水族箱底部,如果出现白色或在水体表面的粪便,说明鱼的消化系统有炎症。
(二)病鱼的处理
病鱼是传染源,发现后应立即捞出,隔离诊断,控制病源,防止传染;对重病鱼和死鱼要妥善处理(不能随意乱扔于河道或水沟等地,以免引起水域外来物种入侵、基因污染等的生态问题。)。
(三)器具的消毒
健康鱼应移入新缸暂养,原水族箱的老水要排净,沙粒和水草要一并换掉,或用15mg/L高锰酸钾或煮沸的开水浸泡消毒后使用。
(四)鱼病的治疗
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
1、内服药饵
适用于内脏感染及寄生虫病的治疗。将药物拌入饵料中,待其融入饵料后投喂病鱼。为使病鱼能够更好摄食药饵,可在投喂之前停食1~2天,并且保证药饵的适口性。投喂时,应均匀投撒的,以防止有些病因摄食药饵过多而中毒,或者有些因摄食过少达不到治疗效果。
2、药浴
常用于体外消毒或一些体表寄生虫病。将病鱼放入药液中浸泡,并对对体表及鳃进行消毒处理。药浴时要求水中溶解氧充足,水温与饲养水相近,浸浴时间根据药液浓度、鱼体大小及鱼的耐受能力而定。
3、体表局部处理
可用镊子直接摘除寄生虫(如患锚头鳋病,直接清除体表的锚头鳋即可),或于伤口处涂药(用棉签药液或膏药直接涂抹伤口,再涂以凡士林固定药液或膏药)。
4、改变水体理化条件
在适当的范围内改变温度、酸碱度、硬度等水体理化因子,使病原体无法生存,进而达到消灭它们的目的。例如,小瓜子虫只能在低温下生存,缓慢升高水温后小瓜子虫会因温度不适而死亡。
相关热词搜索: 观赏鱼 防治措施 解析 疾病 原因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猪常见疾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2022-10-23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计划2021-10-10
- 动物疾病防治工作思考2022-01-16
- 氨溴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2022-10-23
- 因家庭原因的辞职报告2021-08-24
- 家庭原因的辞职报告2021-08-24
- 个人原因辞职信范文2021-09-05
- 个人原因辞职信2021-09-05
- 个人原因辞职信20字2021-09-05
- 教师个人原因辞职信怎么写2021-09-05
- 个人原因辞职信(工作能力不足)2021-09-08
- 学困生产生原因分析2021-09-14
- 公共事业单位产生原因和发展...2021-09-14
- 个人原因辞职报告应该怎么写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