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居民收入倍增与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目标体系。而到2020年实现人均居民收入倍增,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倍增、缩小收入差距的公平倍增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幸福感倍增三个方面。在收入倍增过程中,会产生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和货币超发型三类通货膨胀,从而抵消收入倍增的效果。降低和规避通货膨胀的具体方法并将居民收入倍增的实现手段主要有:实现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幸福指数三个层面的倍增。本文并结合日本、新加坡和印度经济增长的有益经验,分析了收入倍增的“中国化”实现方式。
[关键词]收入倍增; 工资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幸福指数; 通货膨胀;有效控制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5)05-0112-10
[收稿日期]2015-09-03
[作者简介]吴垠(1981—),男,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问题。李超(1989—),男,湖北孝感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1)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理论、模式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4CJY023),(2)国家留学基金委2015年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项目号:[2015]3036号),(3)四川省教育厅2013年四川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四川特色的区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等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引 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在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基础上,特别提出了: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新分配体系。
其中,近期完成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重要手段是通过倍增计划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任务指标,以期在增量意义上有效解决三中全会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相关任务。
应该说,倍增计划早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后,就得到从中央各部委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他们都提出了从本部门、本地区的角度实现从现在到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规划与政策设计。著名经济学家张车伟等(2010)[1]、林毅夫(2012)[2]、刘尚希(2012)[3]和刘树成(2013)[4]等都对这个“翻一番”的预期目标做了较为乐观和政策机制方面的分析;欧阳煌(2013)[5]和马万里等(2013)[6]更进一步从财政资源配置下的公共服务和中央地方财政分权制度与收入倍增的体制性约束角度考察了实现收入倍增的体制机制可能性;而龚敏等(2013)[7]在总结上述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微观层面矫正要素比价扭曲是实现收入倍增计划的重要前提;从宏观层面,使现有经济增长转向以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为目的的 “工资导向型”增长方式,是实现收入倍增计划的可行而且必要的途径的思路。
一、收入倍增的具体含义
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倍增,是我国借鉴了许多发达国家在经历类似发展阶段所采取的收入增加战略之后,提出的切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目标。但是,就最近的研究来看,收入倍增的具体含义可能还有进一步明确的必要,并且需要围绕这些含义展开对收入倍增实现途径与通货膨胀控制方法的研究。
第5期吴 垠 李 超:实现居民收入倍增与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
(一)对收入倍增概念的具体理解
第一,要认识到居民收入不同于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得到NNP(国民生产净值),再减去间接税得到的。国民收入大致分配为三部分:政府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而居民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可见,居民收入和国民收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居民收入是从可支配的角度来考察收入构成,而国民收入则主要考虑国家生产的产出贡献在人均意义上的分担(很多是无法直接消费的公共品产出)。因此,国民收入属于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一个总体的生产性概念,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居民收入)属于平均的消费性概念。所以在人口正增长的时候,由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了国民收入之中,国民收入增长一般会快于人均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
第二,人均居民收入倍增是一个平均值的倍增。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民收入为2103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年度数据。。在这个基础上翻一番,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42066元和11838元。尽管这个翻番以后的收入水平依然不高,但即便如此,这种倍增也不可能实现每个人的收入都翻一番;较为可能或理想的形式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翻番,低收入群体收入翻几番,而高收入群体收入适当较缓慢地增加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这个问题的提法是: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显然更加丰富了我们对这一倍增过程的理解。。最应避免的是,高收入群体收入翻几番,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加缓慢,低收入群体基本没有收入增加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也可能在总体上表现为收入翻番,但绝不是三中全会所倡导的目标)。
第三,居民收入翻番应该是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收入的翻番。只有扣除了物价因素的收入翻番,才可以真实地衡量出收入的真实水平和居民的真实购买力,否则就算居民名义收入实现倍增,也只是被抛高了工资单上的心里安慰而已,并没有真正成倍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事实上,维持收入增长率超过通货膨胀率,这对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来讲有着重要意义:如果我们继续坚持高增长率和高通胀率并存,那么收入增长就只是名义增长和货币增发,收入倍增只可能是不具有任何实际购买力评价意义的名义倍增;如果能够通过控制通胀率来实现收入倍增,这不仅对收入分配格局有重要意义,而且也能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经济减速”现象相协同。
相关热词搜索: 通货膨胀 倍增 有效控制 居民收入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从身边事看通货膨胀成因的“...2022-03-05
-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抑制2022-04-06
- 失业与通货膨胀现象的经济数...2022-10-21
- 通货膨胀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假...2022-10-28
- 对明年优化卫生工作有效服务...2021-09-28
- 光电倍增管高压电源设计2022-10-24
- 环境税在有效控制污染方面的...2022-02-26
- 谈施工管理中成本的有效控制2022-03-07
- 图书采访质量的有效控制20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