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关于加强贵州省水利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3 13:35:02 浏览数:

[摘要]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贵州省有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而有一半以上的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这些地区虽然降水量丰富但天上的降水很大一部分都流往地底下,地表存不住水,因而贵州的工程性缺水和部分居民的饮水问题一直是制约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加快推进贵州水利建设的步伐,可以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贵州 水利 思考

一、加强贵州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发展之需,水资源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贵州省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水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但水利工程供水量仅为92亿立方米,仅占全国的1.5%,人均供水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2%。丰富的水利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起来。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水旱灾害,去年秋季至今年春天,山东、河南等地发生了严重的百年大旱,而2009年7月到20lO年4月份,贵州省发生的夏、秋、冬连旱,其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也是历史上所罕见的。在大旱面前,水利设施的脆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低下充分暴露出来。贵州省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干旱、洪涝、低温、冰雹等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旱灾是威胁贵州省发展最广的灾害,往往造成农作物的大面积减产。经过西南特大旱灾的事实证明,水利建设常抓不懈并切实取得成绩的地方,抗旱灾能力就强,反之就显得十分脆弱。因此,推进贵州省水利建设是抵御旱涝灾害的重要屏障。

加强水利建设是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贵州省有一半以上的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这些地区虽然降水量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天上的降水有很大一部分都流往地底下,地表存不住水。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州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因而贵州的工程性缺水和部分居民的饮水问题一直是制约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通过加强水利建设,可以为贵州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加强水利建设是发展贵州农业的需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贵州很多地方的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有些地方缺少大中型的水利枢纽工程,在旱灾涝灾面前农业发展就显得无能为力。从长远来看,没有水利事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根本上实现贵州的农业现代化。

加强水利建设是保障民生的需要。建国以来,虽然贵州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至今,一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变的十分脆弱,沙漠化程度在加深;农业发展仍然靠天吃饭;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和工业用水量逐步增大,部分地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饮用水仍然困难。这些事关民生的问题汇集在一起实际上就是一个“水”字。因此,通过大力发展水利,可以更好的解决以上问题,从而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贵州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贵州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兴起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有力的推动了贵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贵州水利建设仍然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农村基础水利设施不完善、不配套。农村基础水利设施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保障。现在贵州省相当一部分农村的水利设施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水利设施普遍存在设备破损老化,配套不全等问题;就是在新建的许多中小型水利工程中,还存在着设计不合理、质量不过关、服务功能退化等问题;一些边远山区还远没有建立起与农业发展、居民生活相配套的水利工程。为何存在这些问题呢?一方面,贵州山地多,地形条件复杂,水利建设的难度要大;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官员忽视民生工程建设,大搞政绩形象工程,对农村的水利建设是不管不问,更谈不上开展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或整修了。农村基础水利设施的不完善从长远来看会从根本上制约贵州农业的发展,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第二,没有形成良好的管理体制。贵州的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水利建设相配套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或没有科学的完善;部分地区管理人员素质低,不懂业务,管理只是流于形式;有些地方的大中型水利设施自建立起就没有设置专门人员管理维修或者人员配备不齐;甚至某些地区出现了偷取水利设施的砖块、钢管等破坏水利设备的现象;水利设施在农村地区的管理水平往往要低于城市。因为管理不到位,很多水利工程没有达到原先设计的标准,更有些水利工程甚至修完后没有用就宣布作废了,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良好管理体制的形成对于解决上面问题无疑会起着积极的作用,伴随着贵州水利事业的发展,一个科学、合理、安全的水利管理体制必须相应建立和完善,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贵州水利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水利投入存在困境现象。水利投入包括资金、劳动力、土地、大量物力等投入,其中政府的财政投入是最主要的。贵州省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水利建设,注重水利发展的投入,但自身经济条件有限,很多时候都侧重于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投资,对水利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水利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逐步解体,包产到户的实行,改革开放前的水利建设为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水源基础,但通过大规模发动群众进行的水利建设也逐渐趋于停滞。现在农村很多青壮年劳力都到外面打工,他们不愿再回到农村生活,因而也不关心农村的水利建设,他们单方面认为搞水利建设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种形成了一种有形无形的现象,一方面政府想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但困于财政有限,又找不到充足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很多丰富的农村劳动力因报酬低又不愿去兴修水利或者不积极参与。实际上水利建设在财政和劳动力投入的困境现象并不只在贵州一省存在,这种困境现象也是当今中国水利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所以,必须解决政府在水利建设上的财政投入问题,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到水利建设中来。

三、发展贵州水利事业的几点建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进一步推进贵州水利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首先,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水利设施不完善的局面。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增强农业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增加农民种田收入,解决农村居民的饮用水问题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贵州省属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低,很多地区仍然以农业为主,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农业,而农业发展又因本地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对滞后得不到用水的根本保障,农业发展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贵州省作为水资源丰富的大省,应该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扬长避短,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摆在水利发展的突出位置,因地制宜,修建一些中小水利工程,积极支持各地兴建“五小水利”工程,努力解决农村居民的饮水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节水灌溉等。通过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解决农业生产和居民用水问题,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而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条件。

其次,提高水利管理水平,创新管理体制。贵州水利建设在建国以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有很多水利设施在兴建以后存在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由于长期忽视管理维修,一些水利设施因老化失修严重,起不到蓄水或引水的作用,在旱涝灾害来临之时显得无能为力,这种现象在农村的水利基础建设上尤为突出。所以,在继续推进水利建设的同时,对水利的管理要跟上,通过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水平。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金管理,着力提高投资效益,打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工程。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分级管理机制、多元投入机制、长效管护机制,提升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水平,改变一些地方“重建设、轻管护”的状况。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管理。

再次,继续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国家对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虽然每年都有增加,但幅度有限,往往满足不了水利发展的需要。从贵州本身来看,自身的财政收入有限,也不可能拿出充裕的资金来发展水利事业。水利投入应该包括政府的资金投入、群众的劳力投入、各地社会组织的物质或精神投入等,其中资金和劳力投入是主体。贵州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发展水利,同时地方政府可以吸收金融机构或民间资金对水利的投资以解决自身财政有限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发挥税收、价格等在水利资金筹借上的积极作用。总之,政府作为水利建设的主体,应该充分利用好市场因素,逐步改善水利投入的体制和机制,最大程度的提高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

最后,提高水利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利建设具有专业性、技术性,这就对水利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要求。贵州省因是欠发达地区,自身的水利队伍人员学历结构偏低,专业文化水平不高,很多基层人员生活困难更谈不上知识水平的提高,一些水利技术人员不愿到基层服务,因为待遇和条件相对艰苦,东部优秀的水利科技人员也不愿到贵州发展。贵州水利建设的难度大、困难多,非常需要有一批素质高、业务精湛、甘于奉献的水利科技人员。为此,我们应加大对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制定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优惠政策,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积极支持地方高校或技校开设水利类专业,鼓励广大水利专业人员服务丁水利发展的第一线。通过这些措施以带动贵州水利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让他们为贵州水利建设的更好更快发展做贡献。

责任编辑:李华

相关热词搜索: 贵州省 水利建设 关于加强 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