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浅谈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0-23 14:00:03 浏览数:

摘 要:农村水利工程,是保障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其不但可以改善农业的生产,而且还为农民的增收创造了条件。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视,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要指导思想,将水资源建设结合到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当中,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分析了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35

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命脉,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农业发展与农民经济收益。搞好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是保障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对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水利发展,加强水利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将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面贯彻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和治水方略,把农村水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强化农村水利管理,深化农村水利改革,不断提高农村水利服务三农、保障民生的能力,为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1 農村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水利工程质量不达标、数量不足以满足农村实际需求

传统的农村水利工程大多数兴建较早,在投入运营了多年之后,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就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灌溉用水总量不断增加,传统的水利工程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用水需求,如果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的话,将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1.2 水利工程建设盲目,缺乏统筹

基层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是以农田灌溉利用为主,同时起到了排水和防洪涝的作用。那么,在这些区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是以小型的水库为主,并利用各种的方便条件随处修建,并没有统一的规划和部署。这就导致了农村水利工程分布不具有科学性,形成了造成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混乱的主要因素。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筹性,没有整体性的规划,在水利工程的运行上,也容易形成很多问题,特别是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些农村水电站还没有达到使用期限就因质量问题而无法运行,甚至还存在一些水利工程还没有达到使用的寿命,就不得不报废了。

1.3 基层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滞后

在一些农村地区,水利工程还是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建设的,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时代变迁,无论是水利工程的应用技术还是修建质量,都无法与新型的水利工程相比。特别是防洪抗涝能力大大地减弱了。而农民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节水意识淡薄,为自己开辟了各种便利条件,随意地堵坝、截留、开沟放水,而且还任意地开采地下水。不但将水利工程的供水功能破坏了,而且还耗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危机到了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在有些农村地区,出现渗漏现象的渠道已经超过了总数的一半以上,小部分已经基本报废,而正在运行使用的水利设施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病险,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维护,也要面临着报废的危险。这种状况,对于本地区的建立建设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从水利工程的生态角度来分析,水利设施出现质量问题,对于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使得植被越来越少,加之清淤能力甚微,为洪灾埋下了隐患。

1.4 农村基层的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伴随着机构改革,一些基层的水利站被撤除,被合并到相关部门,而对于这些基层水利工程采取了间接管理的措施。因为缺少了直接责任人,也就不存在可以承担主要责任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近些年来,随着水利设施建设越来越多,规模逐渐增大,而且工程设计不断复杂化,使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已经无法再适应工作的需要。

2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建议

2.1 建立多渠道的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机制

为民营水利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以最大程度上弥补政府在这方面投入的不足。在政府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及年度投资计划中,将民营建设项目的内容提到日程上来,对其给予多方面的优惠,加大扶持力度,比如减免税费、财政支持、提高资源利用率等等,使得民营资本的发展处于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通过有针对性的贷款政策及管理方法,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为民营水利企业的融资提供更为宽松的政策扶持;政府要针对民营水利企业提高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收入,而不仅仅是将公益性工程、重点工程列入重点扶持内容。加大小型蓄水工程、灌区渠系配套系统、抗旱排涝工程及饮用水工程的投资,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

2.2 建立健全农村水利管理机制

要建立完善的农村水利管理机制,首先要对产权予以明确。农村存在很多一家一户的小型、微型水利工程,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类水利工程设施属于农民的私有财产,为鼓励农民进一步发展这类小微型水利工程,可在遵循“自建、自管、自用、自有”的原则下,向其发放产权证,并给予相应的补助,按照市场经济互惠互利的原则,将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调剂用水余缺,将水资源的最佳效益充分发挥出来;要对现有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将一些经营管理落后、老公失修的集体小微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拍卖掉,引导水利工程集体经营的模式过渡至民营经营的模式;做到水利工程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针对一些单户无力经营的水利工程,由于其投资相对较大,则可采用股份合作经营的管理模式;吸纳专业人才,针对一些管理效能低下、经营效益水平不高的集体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科学管理,通过“法人当家、合同管理、职员自聘、自负盈亏”的模式,提高集体小型水利工程的经营效益,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市场化、专业化及社会化水平。

2.3 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村存在较为突出的污染、垃圾围村、生活污水乱流等问题,其不仅会污染农村居民自用水源,还会对城乡水源地造成污染,因此,针对这类企业要进行严厉查处与监督;对农村养殖业的发展予以适当控制,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措施,引导农户建立生态型养殖场。其次,要对水环境的保护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在区域性环保监控工作中,将农村垃圾处理与污水处理作为一项重点内容,针对污染严重、会对水源造成较大破坏的工程项目,要坚决予以取缔,从源头上保证水质的清洁,保证广大居民用水的安全性。

2.4 科学规划和管理,有重点地推进农村水利建设

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保障农民饮水安全、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用水安全、改善农村水环境为目标,在乡镇一级开展水务的规划、管理和开发利用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在全县实行水务统一管理;要充分发挥水利基础设施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重点地推进涉及农民生存、生活和生产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特别要把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头等大事。

2.5 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水利科技含量

加强农村水利机构建设,以中小流域(或区域)为单元,兼顾辖区内乡镇区划,加强流域水利站建设管理;要发挥村级配置的专职水利人员作用,加强农村水利队伍建设和技术指导,培养水利技术应用带头人,逐步建立以乡村集体和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专业技术部门为依托,以农民自办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管理措施,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水蓄水、输水配水、灌溉节水、高效用水、耕作节水等各个环节开展技术研究,以实现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效率同步。

3 结束语

农村的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有着较长的周期性,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协助。通过对水利建设工程结构的优化、先进技术的运用、先进设备的投入、宏观政策的支持,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随着未来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也会极大的促进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开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谭建梅(1976-),女,汉族,山东省潍坊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村水利。

相关热词搜索: 水利建设 浅谈 对策 农村 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