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1035例院前死亡病例分析
摘 要: 院前死亡以有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的突然死亡为主,急性创伤也是院前死亡不容忽视的原因。死因均与季节、日时段相关性,有显著的高峰时段;要健全医疗急救体系,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院前猝死急救质量;重视居民的健康安全和急救意识教育。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猝死 无缝隙连接
本文依照叶任高主编的第七版《内科学》诊断标准,临床死亡判定标准依照陈主初主编《病理生理学》诊断标准,对赤峰市1035院前死亡病例进行了分析。
1.资料和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赤峰市急救中心在院前急救中确诊死亡的病例,通过呼救信息系统和病例资料统计,将所有病例按死亡原因、不同季节、日时段、分为青年、中年、老年和大于80岁以上四个年龄组八个病种,比较分析死亡相关因素,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软件P×C卡方进行检验。
1.1一般资料:本组1035例,男性687例,女性348例;男:女=1.974:1;年龄2~98岁,平均年龄69±2.035岁。
1.2死亡病因:见表一。
2.结果
2.1死因顺位:院前急救前4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猝死和急性创伤、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损伤和中毒。
2.2不同年龄死因情况:青年组的死因主要为急性创伤,中年组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组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2.3原发病:本组死亡病例中病史明确的患者:高血压158例,冠心病109例,心梗(AMI)13例,肺心病合并慢性心功不全28例,脑出血后遗症41例,哮喘17例,糖尿病49例,风心病7例,先心病3例。
表一 死亡原因分析表
(其他包括电击伤7例,自缢5例,死因不明4例,溺水2例。疾病终末期指消化、内分泌、癌症等疾病的弥留期。)
2.4死亡与季节变化:猝死、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均与季节性相关,10~12月份死亡263例(25.41%),1~2月份死亡341例(32.95%)。明显高于其他月份。
2.5死亡与日时段变化:猝死、心脑血管疾病院前的死亡病例496例,有明显死亡高峰时段,晨5点至9点为最高峰(225例);次高峰为晚餐后19点至23点(166例);低峰时段为23点至次晨5点(36例)。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高峰时段为晚20点至24点(108例)。
3.讨论
3.1死因顺位:从表1可以看出,院前急救中死亡者的前4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猝死和急性损伤,心脑血管疾病致病主要因素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缺少运动有关。近几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是危害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死因中以有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的突然死亡为主,有统计显示,心源性猝死占全部猝死的80%[1],旁观者现场尽早给予CPR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因此,应普及民众急救知识和技术,强化民众参与现场急救的意识。所以,应大力提倡对高危人群及家属普及防治知识及现场急救知识,掌握现场心肺复苏技能,一旦病人发生心脏骤停,10分钟内抢救为最佳时机,称为抢救的“白金十分钟”[3],现场人员应尽早给予CPR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4]。急性损伤和中毒也是不容忽视的死因,交通事故,建筑和高空作业意外跌伤、斗殴及凶器伤等是造成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5],因此,加强交通管理,改进工作条件,强化社会治安增强全民素质也是降低院前死亡的必要措施。
3.2年龄性别构成:死亡1035例,男性687例,女性348例,男∶女=1.974:1;男性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女性,这与男性从事的行业、来自各方面的生活压力较大、生活习惯不健康等有很大关系。因此,关注男性健康,改善工作环境,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调节心理压力等有助于降低男性病死率。表二显示,从41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人数逐渐增多,男性与女性相比死亡年龄提前。重视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做好老年人的卫生保健,加强老年病防治研究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表二 性别构成:男性死亡年龄比女性提前
3.3季节,日时段与死亡相关分析:院前死亡季节高峰在1~2月份,时间为晨5~9时,这与赤峰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有关,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病冬季高发。
目前急诊医学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对挽救病人生命、降低死亡率、延长人类寿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急诊医学包括3个环节,即院前、院内急救及ICU,其中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首要的一环,亦是降低急诊死亡率之关键。快速而准确的病情判断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病情的估计与抢救应同时进行。因患者存活与死亡之间的宽限度极小,极易失去抢救时机,故急救原则是从根本上阻断威胁生命保障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6]。在5min内得到基础生命支持(BLS),8~10min或更短时间内得到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绝大多数死亡患者在我们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时呼吸及心跳已停止10min以上,这是复苏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部分患者在我们到达之前得到抢救和治疗,但多数抢救措施不规范,如只有胸外按压而没有人工呼吸,患者放置姿势不正确,止血、包扎方法不正规等原因以致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我们呼吁应加快普及公民的急救知识,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同时尽快建立基层与城市之间的急救网络,缩小急救半径,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提高各种急危重症抢救水平,树立“大急救”的概念,尽可能降低院前死亡率。加强高危人群及家属医学知识教育,在发病前后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呼救”,并保持院前院内的“无缝隙”连接,使院前急救的成果得以延伸和维持,在呼吸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的病例中,无缝隙连接效果显而易见,从而使EMSS真正体现并发挥重大作用,院前急救的环境和条件差,病情复杂,医生以所面对的几乎覆盖了所有专科化的急危重症患者,这就要求急救工作者具有集医护技于一体的全面技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不但要熟练掌握各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还要掌握各种急救技能(胸外按压,气管插管,除颤术,气管切开术,各种穿刺技术,ECG阅读,呼吸机使用等技术),做到准确无误,确保急救效果。
院前死亡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季节、时间等分布差异,这就要求:院前急救、急诊科、ICU等危重症急救部门,针对不同季节、时间合理配置各种急救资源,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的全方位抢救。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社会流动性的增加,急性创伤导致死亡率上升,创伤病人死亡原因多为颅脑损伤、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量失血。危重多发伤后第一个小时称为“黄金1小时”这一小时的头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此被称为“白金10分钟”,比黄金更贵重,这段时间内如果出血被控制,不发生窒息,即可避免很多创伤病人死亡。[7]“白金10分钟”内及时止血,妥善包扎,有效固定,休克的防治等院前急救是否及时有效正确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决定性意义。呼吁全社会加强公民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也是降低急性创伤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志敏.院外猝死93例临床分析[J].内科急重症杂志,2001,7(2):84.
[2]王佩燕.关注非心源性猝死.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6):1568-1569.
[3]何忠杰.白金10分钟——急救新概念的定义和意义[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5,12(3):3-5.
[4]蒲朝煜.心若在,梦就在——浅谈心源性猝死的救与防[J].公众理解科学杂志,2007,2(4):254-256.
[5]柏金喜,普洁雁.2219例住院死亡病例死因分析.中国病案,2005;6:42.
[6]王一镗.急诊医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73-74.
[7]樊导梅,李春盛,王佩燕.我国急诊医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急诊医学,2000,9(6):364-366.
相关热词搜索: 赤峰市 病例 死亡 分析 例院前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赤峰市生态建设效益显著2022-03-06
- 赤峰市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2022-03-06
- 个人政治生态分析报告最新2021-08-18
- 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分析报告12篇2021-08-19
- 《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2021-08-27
-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成长分析报告2021-08-27
- 公司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021-08-27
- 人力资源部招聘分析报告2021-08-27
- 市高中教育教学分析会发言稿2021-08-27
- 自我成长分析报告2021-08-27
- 学校课程达成度分析报告范文2021-08-27
- 电子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分析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