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合并肺炎患儿的护理

发布时间:2022-10-23 15:40:04 浏览数:

摘要:总结了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合并肺炎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及时纠正缺氧症状,加强气道管理,合理喂养,注重发展性照顾,重视患儿家长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经21d积极救治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患儿好转出院。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振动排痰;护理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又称新生儿慢性肺病,以肺泡和肺微血管发育不良为主要特征,其临床症状和体征随疾病的严重性而明显不同,易致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病毒是其主要致病原。据国外资料,重度BPD死亡率为25%,第一年死亡率较高,约为10%。它是婴儿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严重影响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1]。因此,加强气道管理、促进生长发育等一些综合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2013年12月收治了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合并急性支气管肺炎的患儿,经积极救治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住院21d后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苏妹妹,女,3月+;曾因出生时胎龄30+4w,体重950g,以"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于2013年9月在我科住院,经呼吸机辅助通气32d,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好转出院。此次因"咳嗽1w伴气促、青紫"再次入院。入院后查体T:37℃,HR:130次/min,R:65次/min,SpO2:82%,精神欠佳,呼吸急促,伴口吐白沫,鼻塞、流涕,有阵发性连声咳,两肺闻及细湿罗音,胸片示两肺见多发条索及斑片状模糊影;胸部CT报告提示气管中下段管腔狭窄,双侧肺炎,诊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合并急性支气管肺炎"。入院后置单间病房,做好各项院感的防控措施,予心电监护,空氧混合鼻导管吸氧,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治疗,雾化吸入,小型电按摩器振动排痰,经口管饲喂养,合理营养支持。入院14d患儿阵发性连声咳有缓解,R:46次/min,SpO2:93%,空氧混合鼻导管吸氧,FiO2:21%,氧流量:0.5L/min。19d经口喂养无呛咳,设定奶量完成,无吐,停用氧气SpO2维持在90%左右,听诊可闻及少许痰鸣音,复查胸片示双上肺炎,与入院时摄片相比较,炎症大部分吸收。21d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遵医嘱服药。

2护理

2.1及时纠正缺氧症状 患儿病情危重,入院时R:65次/min,阵发性咳嗽剧烈,有鼻塞、流涕及口吐白沫。咳嗽及哭闹时SpO2降至70%左右,立即给予空氧混合鼻导管吸氧,FiO2:40%,氧流量:1L/min,待患儿安静后,青紫缓解,SpO2能维持在85%~92%;每日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逐步下调吸入氧浓度至21%,氧流量:0.5L/min。使用空气压缩式雾化机为患儿行雾化吸入,其SpO2仅维持在75%~82%,而后遵医嘱予氧气雾化吸入,氧流量为5~8 L/min,吸入10 min/次[2],3次/d。使患儿在雾化的同时能吸入部分的氧气以改善缺氧症状,SpO2能维持在85%~93%。进行静脉穿刺、吸痰等有创操作前,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拥抱触摸等安慰措施,保证患儿安静休息,以减少耗氧量。必要时,在操作前提高10%氧浓度,待SpO2恢复至88%~93%,再调回原来的氧浓度。有证据显示,氧气是很好的肺血管扩张剂,保持PaO2﹥55mmHg可减轻有慢性低氧血症的患儿的呼吸道症状,促进其生长发育[3]。该患儿的多次血气分析显示,PaO2﹥55mmHg。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道管理 合理的雾化、正确的体位引流和恰当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环节[4]。患儿痰多、阵发性咳嗽频繁,因此,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住院期间给予抬高床头20°~30°,在喂奶前30min进行胸部物理治疗,使用氨溴索进行氧气雾化吸入,10min/次,然后用复苏囊面罩进行叩背排痰,但患儿较为烦躁,有哭闹。此后我们改进了排痰的方式[5],使用小型电动按摩器进行振动排痰,它能产生空气的振动,并传送一种能量,波及到肺内,以松弛附着在支气管壁的痰液,使其能沿着气道壁自然流出[6]。而且其外形小巧,与幼儿背部能更好的贴合;工作能量较小,患儿更能耐受,相应产生的物理损伤也较少;频率较高,除通过震动松解痰液外还能产生热效应;频段多,能根据患儿治疗时的耐受程度及效果进行调整。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将患儿侧卧,用小型电动按摩器调至低档2600转/min,在患儿背部放一块大小合适的治疗巾,将电动按摩器贴于治疗巾上,通过轻柔的振动力量,松弛肺内的痰液,促进痰液的排出。操作时遵循由外向内,由周围向肺门方向移动的原则,每一侧肺理疗时间为5min,保持侧卧位休息5min,再进行另一侧的振动排痰。最后由两人配合进行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快,吸痰压力小于100mmHg,吸痰时间小于15s。雾化吸入和电动按摩器振动排痰每日进行3次,按需吸痰。在护理过程中,患儿能接受此种胸部理疗方式,往往雾化后有哭闹,在使用电动按摩器按摩后能安静甚至入睡,SpO2也能升至90%以上。通过上述护理措施,患儿由入院时吸出Ⅱ°痰液2~3ml/次,逐步减少至Ⅰ°痰液0.5ml/次。

2.3合理喂养 由于BPD患儿易出现生长迟缓,影响肺的生长发育及损伤的修复,故与同龄儿相比,BPD患儿有更高的能量需求,需补足热卡,且患儿频繁咳嗽、哭吵,容易增加耗能。入院后,给予经口管饲喂养,将早产儿奶30ml采用自然重力滴注法输入, 1次/2h,每次喂奶前回抽胃管,了解胃潴留情况,观察有无青紫、腹胀,不足的热卡及营养素由静脉内补给。记录24h出入量,每2d称一次体重,及时调整营养方案。在患儿喂养尚未耐受时、实施侵入性操作前、哭闹时均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它可促进吸吮-吞咽一呼吸的协调能力,安抚婴儿,减轻疼痛,减少哭泣,降低氧耗。随着病情好转,逐步让患儿尝试经口喂养,选用小孔奶嘴,喂奶后抬高床头20°~30°,患儿取右侧卧位,观察有无呛咳、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防止窒息。患儿入院体重为3450g,出院时能每3h经口完成75ml奶,无呛咳,无吐,体重3700g。

2.4发展性照顾 有研究显示积极进行早期干预的危重新生儿,其智力及精神运动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在躯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能健康发展,提高其生命质量,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7]。该患儿是早产儿,我们注重对她的发展性照顾,由于频繁咳嗽,患儿的睡眠时间短,易醒,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将各项操作集中进行,以避免对其频繁刺激;进行穿刺时尽量使用鹅颈灯,避免光线直射患儿的眼睛;及时处理各种仪器报警,夜间将监护仪的报警音量调低;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每2h改变患儿的体位,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患儿清醒时,用MP4播放轻柔音乐,在床边挂色彩鲜艳的发声玩具,以对其进行视觉、听觉的训练。疾病转归期,每次沐浴前,给予抚触,并将这一技术传授给家长,告知抚触可以提高其生长和智力发育,减少后遗症。鼓励家长参与床边护理,在严格消毒隔离的基础上,每天下午安排亲子交流时间,通过拥抱、抚摸、聊天等方式增加亲子感情。

2.5加强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患儿近似痉挛性的咳嗽给家长带来了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同时,由于长期住院,又给家长增添了心理和经济负担。针对这些因素,疾病初期,为家长讲解BPD及肺炎的相关知识,引导其诉说内心感受,减轻心理压力;开放2次/w探视系统;在疾病恢复期每天安排亲子交流时间,指导家长尽量避免患儿哭吵,在有人陪伴的情况下,可为患儿采取侧卧位、俯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教会家长正确的喂奶姿势及喂药方法,用模拟人训练抚触手法等。通过上述措施,家长很快消除了焦虑情绪,能积极配合治疗,并且还能劝导、安慰其他患儿的家属配合治疗、护理。

3结论

肺部感染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由于小儿呼吸系统的结构特殊,所以除常规的氧疗、改善通气、抗感染外,辅助排痰显的尤为重要。尤其在该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合并肺部感染的患儿中,有效的排痰能明显改善其氧合及临床症状。结合幼儿身体结构特点及常规振动排痰仪器,我们选用小型电动按摩器进行肺部理疗排痰,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根据治疗经验,我们认为该类型按摩器用于婴幼儿治疗的优点在于:外形小巧,与幼儿背部能更好的贴合;工作能量较小,患儿更能耐受,相应物理损伤也较少;频率较高,除通过震动松解痰液外还能产生热效应;频段多,能根据患儿治疗时的耐受程度及效果适时调整。总之,通过该病例的复习,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怯痰治疗在肺部感染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性,而适合小儿使用的物理设备能有效促进痰液松解外排,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416-418.

[2]于萍,崔雪.急性阻塞性肺疾病患儿采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99-1901.

[3]姚岭松,肖志辉.支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现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1):57-59.

[4]张伟,李锦燕.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合并腹泻的危险因索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0):920-922.

[5]梁春萍,梁雁芳,梁业梅.海豚按摩器在体外震荡排痰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4):41-42.

[6]肖昕,周晓光.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203-204.

[7]刘开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治疗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399-401.

编辑/孙杰

相关热词搜索: 支气管 肺炎 发育 患儿 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