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追求“真善美”的音乐

发布时间:2022-10-23 16:55:02 浏览数:

摘 要:孟子曾说:"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其中的"仁声"是指音乐.他认为,音乐与理之间,音乐更能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笔者也认为用音乐的记叙性、写实性教人求真;用音乐的刻画性、描摹性教人求善;用音乐的色彩性、捕捉性教人求美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音乐 真善美

一、追求“纯真朴实”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真善美的艺术。声乐亦是如此。声乐的发展趋向国际化,在追求声音技术的过程中许多学者丢失了自身的特色,一味的练腔体塑造美声唱法的样子,使得听众只能听到嗡、嗡、嗡的共鸣声却没有音色——失真。原始社会有“秦青声震林木,响遏行云、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在那个时代声乐虽没有如今这么“科学”她们都用纯真的声音来打动人心。声乐,除了声音的音色真切,还有就是歌唱者内心的真切,不仅声乐是这样,器乐也是如此,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当欣赏到“长亭昔别”、“楼台会”二段时,学生被大提琴与小提琴动人的旋律所倾倒,被主人公真挚地情感所感动一 真;“呈示部主部主题”柔美、深情,“副部主题”旋律清新、活跃,使学生体会一种纯朴、善良一 善;“化蝶”充满了浪漫与幻想,“一双彩蝶,翩翩起舞, 飞向远.....”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美。 注重情感的体验,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了真善美。“音乐是一-种毫不虛伪地反映人和人民的道德品质的语言”。

二、追求“精静纯美”的音乐

随着社会、科技快速的发展,不仅生活设用了许多高科技产品,甚至音乐也趋向科技化。现今,声乐学者仿似都在为声音服务,都只追求声音的技巧而不重视歌曲内容、情感,这样的歌者成为了“声音的奴隶”,只有把握歌曲情感,由心而发以声代情的歌者才算的上是“声音的主人”。原始社会时期在音乐的起源的假说中的劳动起源说认为人是在劳作中用歌声来表达劳动人们收获的喜悦或劳作的艰辛。《诗序》有记载:“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也都认为人类在感情激动时会产生昂扬的曲调。音乐是人们真情实感的流露,语言都无法表现的情感,通过音乐却可以达到神奇的艺境,人世间几乎所有的情感都能够在音乐中表现出来。不管是表演者还是欣赏者,人们的情感体验也都是直接的。人们内心深处的忧伤、快乐、激情、崇拜、赞美、愤恨等各类感情都能在音乐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安静的音乐能够调节情绪,使人平静,如《摇篮曲》,轻音乐《神秘花园》;振奋的音乐能鼓舞士气,使人精神百倍、充满正能量,如《国际歌》、《歌唱祖国》;轻快的音乐能够缓解压力,使人放松,如《青春舞曲》《花儿与少年》。美好的情感音乐可以陶冶人的心灵和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和毅力。他们不仅可以使人们在感受中获取能量,寻找真谛,甚至可以超越国家民族的界限,打动无数人的心扉。

结 语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何为美?这是美学一直探讨的复杂问题。无论现实世界的美,还是文学艺术创造的美,美的事物一般都能通过人们的感官而引起美感愉悦,即审美的快感。文学艺术作品中,真善美三者是既有区别又相统一的整体。

相关热词搜索: 真善美 追求 音乐
上一篇:点评
下一篇:刍议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