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原始雕塑艺术萌芽时的差异
摘 要:雕塑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 原始社会的雕塑艺术是离我们最遥远的艺术。由于原始艺术的特殊性,目前中国美术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缺乏,特别是对原始雕塑艺术的创作特征和内涵的研究并没有深入系统的论述。本文意在基于前辈对原始艺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的论述中国和西方原始雕塑萌芽时期的异同 ,整理艺术创作在源点时的状态。
关键词:原始文化;差异性;趋同性
[中图分类号]:J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5--01
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前,人们在同自然界的抗争中创造了很多工具,这些工具全部以实用为目的。为了更好的实用性,人类所积累的制作工具的技能和形象观念,为原始艺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虽然这些工具还不能说是艺术品。
随着人类社会缓慢的发展,生产的范围逐渐扩大,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逐步复杂化,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逐步认识到自然现象与自己生活的联系,并力图更多地认识和控制自然现象。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十分低下,原始人类的生存条件非常恶劣,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界的沉重的压迫下,不得不屈从于它的淫威,从而在观念中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导致原始自然宗教的产生,其主要信仰形式有自然崇拜, 母性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这在原始艺术中都有作品体现,尤其体现母性崇拜的作品最为精彩。
洞穴石刻艺术中的那些精彩的动物形象或者捕猎的形象,是自然主义的完美作品,连后来发达的文化都望尘莫及,那是因为具有天才的少数人在制作的时候,相信自己是在创造一种跟现实中完全一样的动物,在他们看来,这种形象绝不是模仿,他们创造的形象具有和实物一样活生生的技能,这或许就是实物的化身,因而那是巫术的作品。众所周知,我们的原始祖先在创造那些动物或者狩猎的场面的时候,完全没有要制作“艺术作品”的意图,也没有要做出“艺术品”获得什么声誉,而是在行使术士的职责。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保证猎物的丰富,诱使猎物跌入所设的陷阱,或者利用个猎物的力量达到某种目的,或是希望妇女早日生产,使家族人丁兴旺。可见此时“艺术家”的作品是一种通灵的媒介,认为它具有神奇的魔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原始“艺术家”其实就是巫士,他雕刻的形象具有巫咒的全部功效。这类 “艺术家”之所以对自然实物的形象具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并尽可能逼真的表现出来,是因为他希望自己创造的形象具有创造物的实在品性。这似乎可以解释原始人热衷于对自然描绘的如此真实、生动的原因。
除此之外,我们都熟悉中国黄河流域出土的一件件陶制的“即兴之作”,它们似乎都是原始“艺术家”任意抓起一块泥巴,灵机一动,随意的捏塑而成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谈不上精致,但千万不能忽视具有的伟大意义,即在创造中蕴含的自由精神。这似乎身是我们的祖先突然觉醒了,下意识地表现了人的主体意识。在漫长的积累过程中,人类的意识在一瞬间得到飞跃的发展。如果这些作品是所谓“第一件”的话,那这就是我们祖先开始了对人类自身的观照。这种由某些思想活跃、善于独出心裁的人处于灵机一动的,或是戏谑或是由于某种宗教意念的支配,总之是在一种冲动的情况下,将人自身的生命现象作为一种参照物的象征而塑出或刻出的过程,无疑是—个充满新奇、令人为之一振的意识获得解放的过程。思想意识的解放创造了一个完全属于人的意识和思维的精神现实。这个现实使人意识到了一个自由的王国。在这个王国中,人们在生存的现实中无法表达的意念和欲望完全可以释放出来,从而给人带来了自我实现的前提和可能性。人们可以借此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由以上阐述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原始艺术的基本类型,即服务于巫术的类型、崇拜信仰的类型、自由创造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梳理原始艺术,就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艺术的起源问题。
原始的雕塑艺术形式很丰富,圆雕、浮雕和线刻等都有大量的作品出现。从发现的文物来看,中国的雕塑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至今尚未发现雕塑作品,与西方相比存在着很长时间的错位。欧洲的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马格德林文化时期已经有雕塑形象出现,同时期的中国雕塑却是一片空白。相反,到新石器时代,当史前雕塑在欧洲普遍衰落时,却在中国一度繁荣起来。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出现了一大批原始的雕塑作品。美洲大陆、非洲、澳洲等地的原始雕塑作品也各具特色,魅力无穷。
欧洲的原始雕塑艺术在史前美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雕塑的数量还是制作水平,相比其他地区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智慧的欧洲原始人创造了灿烂的奥瑞纳文化、索鲁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我们通过这些伟大的作品慢慢走进原始艺术,探索艺术的真谛。东方的中国在新石器时代也诞生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比如龙山文化、红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那些泥塑、石刻甚至是贝壳制成的作品也足以令人神往。从题材上看,主要表现的是动物和人本身,正是这些作品引导我们去追寻它背后的原始人的那种情感冲动。
原始社会的人们致力于同自然界作艰苦的斗争,猎取食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存,所以他们更愿意表现自然界的种种动物和现象:野兽形象及兽群的活动、人与兽的搏斗、充满惊奇敬畏心理的的自然现象,而对自身的认识相对较少。约一万五千年到一万年前的鹿角雕塑《野牛》是一件精彩的作品,它巧妙地运用了鹿角的原型,创作了一件回首的野牛,动态生动自然,造型简练概括,极具雕塑的整体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2002年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发掘的蚌壳人面像,造型简洁,眼睛、鼻子和嘴巴只是4个圆孔,是从造型和刻画的手段来看,那时的先民们已经学会钻孔、打磨的技术,特别是两只眼睛的孔,打磨得既规矩又有丰富的层次变化。这件作品个体较小,虽然只是粗具其形,但如果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就会有一种奇妙的抽象意味。还有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作品,它是用人的前额骨镂空做成的。双眼细长上挑,貌似一只眼睛眯着另一只眼睛睁开,形如狐相,诡异莫测;三个镂空的小孔表示鼻子,不论是位置还是造型都非常合适有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眉毛用两条流畅的阴刻线表示,使整件作品显得丰富有味。阴刻线在雕塑上成熟的运用得到了明确的体现。这是距今8000-7500年的古人在无意当中留给我们的具有抽象审美价值的珍品,是年代比较明确的中国最早的人面像。东西方的原始人类共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雕塑艺术的遗产,但从时间上看,中外雕塑艺术的源头却相差一万余年。
参考文献:
1、热尔曼·巴赞 《艺术史·史前至现代》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9年4月出版
相关热词搜索: 萌芽 中西 雕塑 差异 原始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高血压...2021-08-27
- 中西合璧的婚礼主持词2021-09-25
- 中西方旅行社销售渠道之比较2022-01-02
- 中西方MBO(管理层收购)操作...2022-03-31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肾盂肾炎2022-04-09
- CINV的中西医临床防治研究2022-10-23
- 美术雕塑论文2021-12-17
- 莆台宗教雕塑历史现状之研讨2021-12-26
- 形感与雕塑艺术创作2022-10-20
- 《雕塑》杂志,十五周年庆典活...2022-10-20
- 烟草关于实施差异化服务的总结2021-11-03
- 论中西传统法律教育历史命运...2021-12-27
- 开创蓝海—寻找品牌差异化2022-01-10
- 分类管理差异服务2022-02-16
- 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性预警系...2022-03-06
- 企业如何保持差异化优势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