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钱王讲述钱币背后的动荡年代

发布时间:2022-10-23 17:55:03 浏览数:

“从最早的商贝币、战国的刀币、秦代的‘半两’、新莽的‘货布’,到近代的光绪铜元、民国的大洋,有官方的流通币,还有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的货币和私铸的铁钱,以及样币、纪念币,甚至铸钱用的钱模我都收藏了……其中有一些钱币不作流通之用,如花钱,往往带有花鸟鱼虫、宗教符号等图案,用于喜事、辟邪、佩饰,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而铁钱是中国钱币中的一朵奇葩。如汉代产生铁钱是为私铸谋利,而清朝则是因为太平天国革命爆发,铜料运输受阻,只好部分采用铁来铸钱,而铁钱的赝品极少,因为铸造成本非常高昂。造币越多的朝代越动荡。”“钱王”李锦浩面对着30多年的收藏品说。

他的疯狂:大半夜淘宝贝

李锦浩从事古钱币收藏真是机缘巧合。1978年,李家准备翻新老屋,在挖掘地基深入到1.4米的时候,发现一大箩古钱埋在墙根下,约100公斤重的古钱币大部分为两宋时期的铜钱。宋朝是我国钱币最复杂的时期,首先钱的名称种类繁多,每个皇帝都铸新钱;其次铜、铁钱并用,不同地区流通不同钱币,形成货币流通的地区性和分散性;此外,宋朝钱文书体多种多样,篆、隶、行、草兼备,钱币艺术在宋朝达到新水平。意外收获激发了他钻研古钱币的兴趣。后经考证,李老居住地在宋朝时是一片泽国,当年苏东坡贬去惠州时就经过新塘这条水路南下,这些古币是宋兵兵败时留下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10年,广州掀起一股“古钱币热”,也成了李锦浩收藏最丰的十年。从乡村老师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李锦浩一头扎进荔湾带河路的天光墟,在那里,他大半夜戴上老花镜、带着电筒和放大镜,将一件件收藏品拿起、放下、又拿起……从几万枚古币中淘出了西夏所铸“贞观宝钱”、新莽“货布”以及清代光绪元宝银币铸模等一批珍宝,“造币越多的朝代就越动荡,宋、元、民国初期等莫不如此”。

最为得意的一天是2001年在广州逛古钱市场,他发现一枚色泽、重量、形状都与贞观宝钱酷似的古币,遂花了5元钱买下。回家后,李锦浩拿给广东省收藏家协会鉴定,才知是珍品贞观宝钱,目前全国仅有10枚左右。

他的郁闷:家人不理解

表面看似“风光”,实际上他也非常艰辛。“最可耻就是拍卖行、收藏协会的骗子。几次拍卖行前来忽悠,说我的一些东西底价是1000万,让我先交入场费,我说直接50万卖给他算了,他又说你这就值5块,假的!”李锦浩激动地回忆,“1995年徐展堂在惠州请了全国收藏家过去,其间有人还偷窃了不少人的藏品,包括我的!之前见报的‘光绪元宝银币铸模’也被参观的客人偷了。”

有没有被骗过?“当然有。近日刚被骗了一次,和一位在银库工作的后辈去买了一枚银币,银库的朋友掂量了一下感觉重量差不多,于是我就买了,后来为了保险还是用火烤了一下察看,结果中间不是银的,只有最外层是银的。”然而,正是这些被骗的经历练就了李锦浩的慧眼。

不仅如此,连家里人也非常不理解甚至反感于他的疯狂。收藏30多年来,李锦浩共花费约60万,身边只剩下一点生活费,“他们都嫌我这些不值钱,也不会给我钱用”。一些可供佐证的细节是,在李锦浩聊天时,老伴在一旁看电视,孙子则在一旁玩电脑游戏,仿佛一切与他们无关甚至避之不及。“我家人都反对我的收藏,认为这个耗时又费力。”李锦浩惆怅道。

他的盼望:有一间博物馆

提到最大的心愿,李锦浩说:“我希望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看到我的古钱币收藏,让后代知道,哪个朝代铸钱多,哪个朝代短命一下就灭亡了,哪个朝代的钱有什么特色,例如咸丰朝的钱就面值特别大,一枚小小的铜钱就写着‘当千’,就是能换前朝(道光)的1000枚,因为太平天国起义后导致铜料运输受阻,再如太平天国的钱,国字并非繁体而是‘ ’。不管其中真的钱和假的钱都想展览出来,若是假的大家以后能不受骗。但是自己没有钱办展览,希望政府、企业等可以提供场所,他们出钱,我出东西,门票收入我一分不要。”

相关热词搜索: 钱币 动荡 讲述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