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

近代上海艺术市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3 18:15:03 浏览数:

【提 要】清代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的国际贸易港口,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新兴民间阶层的兴起,它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上海艺术市场在上海艺术市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商业化和专业化的特点。为此将上海艺术市场分为艺术家,买家和中介,分析当时艺术品的销售路径,并且考察了导致上海艺术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近代 上海艺术市场 研究

近代美术市场形成,上海美术市场是以清末民初的特殊时代背景和商品经济发达引起的新文化为中心的商业城市为背景而形成的。在美术市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形成综合作用,清末民初等历史性的社会背景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美术市场。上海自1842年签署了中国和英国的合约之后,与清朝政府的法令无关,在所有领域的产业中独立。另外随着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心转移到上海,西方的近代资本主义金融资本被投入到上海租界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从事工商业的商人陆续移居上海,形成了清代末期新的商业城市。资本集中上海的城市氛围带来了上海市民消费文化的变化。他们对艺术的消费和关心是在美术市场上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购买阶层的结果,而画家云集的上海汇集了大批艺术家,形成了新的美术市场。近代上海美术市场有以下三个的特点:

一、画家的美术市场认识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画家们对美术作品的意识是重视绘画的精神价值,并以金钱、日用品、禮物等换取收益,或在文人社会中处于上层地位或向拥有权力的人介绍自己的手段。作为回报他具有非常间接的经济交换价值,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回报还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但是随着明朝之后,随着中国工商业的发达,商品经济意识的发达,明朝的传统文人出身的商业态度比以往时代更加大胆。纵观清代中期、扬州商业城的商业城市的洋酒,许多文人画家公然宣称自己的作品价格高于本人的作品价格,并公然宣称比礼物更偏好现金。移民到上海的大部分画家为了适应这种近代商业社会,开始销售自己的作品,开始销售自己的书画作品。

二、美术品购买者

为了使美术作品作为商品流入市场,要确保经济活动,需要具备能够支撑画家创作活动的经济实力的买主层。上海是以金融和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经济稳定发展后,各地的画家和收藏家聚集到一起,成为中国新的文化中心。此外中国美术作品的首长大部分都被限制在王室内部首长,在明末中王室内部的收藏品大量流失的过程中,个人书画首长扩大,明清商务工的发达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书画首长更加活跃。随着在清末的上海美术市场中,书画作品商品化,书画购物者的范围扩大,使普通市民阶层的购买者、个人收藏家、艺术品贩子、外国人购物者等多样的购买者登场。据悉清末民初画家们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新型市民阶层的商人们为了享受艺术赞助和文化生活而购买的。从历史上看,中国的统治阶级是由管理或文人等社会上流阶层组成的。但是中国的书画收藏的风气随着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和扩大,积累了明朝末年积累的商人们的领导力,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热潮。

三、专业化的画廊经营和销售渠道

清末民初美术品贸易是由书画团体、装潢店、笺扇庄,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交友关系的朋友或中间人介入的直接购买方式构成的。笺扇庄原本是贩卖信纸和扇子的地方,收藏书画的商人和富家子弟们都是业余爱好者的业余爱好。另外利用宣传册的字画商们与画家们接触,并便于收集优秀的书画作品和扇子。清朝以不可缺少的诗为己任,被大多数画家用作生存手段,笺扇庄生意兴隆,逐步扩大书画。由于宣传场所的位置集中在上海的文化中心,所以画家和买主的商人们很容易交流,艺术品交易也会顺利进行。笺扇庄作为传统的画廊,作为传统的经营方式,逐渐发展成为传统的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叶 子2005《中国书画鉴藏通论》,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叶 子2006《中国书画艺术市场》,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王家诚2002《赵之谦传》,台北:历史博物馆。

(通信地址:201800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上海 市场研究 近代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