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清热12剂,帮助家长选对药
宝宝有内热,真是太常见了。宝宝内热,多属实证,常用清热药。但家长了解什么是清热药吗?
一看——什么是清热药?
凡秉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药物,叫做清热药。
二看——热证主指什么?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治疗的方法各有不同。①外感初起,热在肌表者,当用解表药发散表邪,使热从汗解。②由于里热积滞而发热者,当用泻下药攻其积滞,使热从泻下而解。③如阴虚、血虚而发热者,当补血养阴而退热。因此,这里所说的清热药,主要是指用于表邪已解,里热炽盛,而无积滞者。
三看——如何治疗热证?
清热药的作用,包括降火、燥湿、凉血、解毒等功能。常用于:①温病壮热、口渴、神昏、谵语;②湿热所造成的痢疾、黄疸;③血热妄行之各种失血;④外症热毒壅盛之痈疡疮疖等症。根据清热药这些不同特点,故又分成清热降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等四类。
四看——有何注意事项?
使用清热药,必须注意以下3点:①清热药过用,能导致中阳衰微,故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必须慎用;②尤其清热燥湿药,大都性味苦寒,最易伤脾败胃;③且苦燥伤津,凡热病津伤者,更应注意。
家长面对12剂清热藥,尽管都是非处方用药(OTC),到底应该给宝宝选择哪一种呢?(以下剂量均适用于1~6岁儿童)
1.牛黄上清丸
规格:6g/丸。
主治:清热散风,泻火通便。用于风火赤眼、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便秘、尿赤。
用法用量:2次/日,每次1/2丸。
2.六神丸
规格:30粒/瓶。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疖痈疮毒。
用法用量:2次/日,每次3~5粒。
3.龙胆泻肝丸
规格:16g/袋。
主治:通便利尿,泻肝火。用于肝胆火盛、头晕目眩、神表不安、便结尿赤。
用法用量:2次/日,每次2~3g。
4.导赤丸
规格:3g/丸。
主治:清热泻火,利尿通便。治疗心火上炎,小肠火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症。
用法用量:2次/日,每次1/2丸~1丸。
5.双黄连口服液
规格:10ml/支。
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上感咽炎、扁桃体炎、肺炎。
用法用量:3次/日,每次5~10ml。
6.复方银黄口服液
规格:10ml/支。
主治:用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及各种发热疾病。
用法用量:3次/日,每次10ml。
7.西瓜霜润喉片
规格:24片/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清音润喉、利咽祛腐。用于防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喉痹、喉痛、口舌生疮、牙痛、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口腔炎、牙龈肿痛等上呼吸道及口腔疾病。
用法用量:口含(片),3次/日,每小时1~2片。
8.板蓝根冲剂
规格:12g/袋。
主治:清热解表,凉血消肿。治疗感冒、腮腺炎、扁桃体炎、肝炎。
用法用量:2次/日,每次1/2袋~1袋。
9.清开灵冲剂
规格:6g/袋。
主治:治疗湿热内盛、热入心包引起的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等症,适用于湿热型肝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用量:2~3次/日,每次1/2袋~1袋。
10.葛根芩连丸
规格:1g/丸。
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等。
用法用量:3次/日,每次1~2g。
11.珠珀猴枣散
规格:0.3g/瓶。
主治:祛风清热、安神定惊、化痰顺气、开胃消积。
用法用量:2~3/日,每次1/2瓶~1瓶。
12.茵栀黄口服液
规格:10ml/支。
主治:清热解毒、退黄、降转氨酶。
用法用量:2~3次/日,每次2.5~5ml。
相关热词搜索: 清热 家长 宝宝热门文章:
- 关于某县森林防火宣传“五进...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
- 2024年度有关市人大在市直机...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2024年经验做法:三大举措精...2023-12-26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合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教...2023-12-25
- 2024年度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2023-12-25
-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2023-12-25
- (24篇)办公厅、办公室“三...2023-12-25
相关文章:
- 高中家长会演讲稿2021-08-27
- 家长会家长演讲稿2021-08-27
- 对于家长意见和建议怎么写2021-08-27
- 幼儿园新生家长会主持词范本2021-08-27
- 学校寒假安全告家长书_疫情期...2021-08-27
- 家长会初中语文老师演讲词2021-08-31
- 幼儿园家长会心得体会简短幼...2021-09-06
- 家长对孩子话2021-09-08
- 小学家长意见怎么写2021-09-08
- 教育专家给家长100条建议2021-09-08
- 数字宝宝,(3)2021-09-28
- 一岁半宝宝的教育方法3篇2023-08-20